陳欣
河北省衡水市彭杜中學
關注歷史課堂上師生的學與導
陳欣
河北省衡水市彭杜中學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根據(jù)我校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挖掘,對課堂教學形式也進行了更新設計,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努力創(chuàng)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1.是學生獨立學習。
這一階段主要是使用學案的填空部分,使學生對課文有了由面到線到點的認識。在編寫學案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總體印象,最好運用提綱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解決,這種形式看似簡單,但都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必須準確無誤地掌握。讓學生利用學案獨立自主學習10分鐘左右。學生在自己整理知識點時,往往丟掉一二個,或先后錯位,針對這種情況,在編寫學案時,學生容易“丟”“錯”的地方變成“填空”,讓學生填寫,達到強化記憶,反復記憶的效果。學生在書上找到并劃出知識點時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對一部分好學生來說,相當于復習一遍。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認真閱讀教材,分析課文,尋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討問題?,F(xiàn)在學生的時間實際上非常緊張,課下看歷史的時間非常少,只能向40分鐘要成績。
2.是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相性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在這一階段嘗試的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一設定目標,如討論、創(chuàng)編和表演歷史劇、游戲等。它不僅可以使教學民主化,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而且也能增加學生的信息交流量,使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網(wǎng)絡化,擴展學生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為了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使學習富有成效。
(1)改變小組交流展示的形式。在小組內(nèi)活動時,要求小組成員討論后,整合答案,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內(nèi)集體朗讀整合后的答案。全班交流的時候也把“一人講”改變?yōu)椤岸嗳酥v”。這樣有效地克服了學困生的惰性,使他們也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
(2)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和集體協(xié)作意識。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制定選擇小組活動規(guī)則,探索小組學習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明白聆聽別人的發(fā)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指導小組長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等。
(3)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遺憾:學生剛剛進入角色,學生的思維剛剛展開,所研究的問題剛剛有所深入,教師便偃旗息鼓,終止大家的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因時間的不充裕直接制約了其深入展開。
所謂教師的“導”,主要是指學生完成第一階段填空題后,教師適時引導,順利地轉(zhuǎn)入第二階段的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在這一階段要充分發(fā)揮好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融洽的學習情調(diào)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學習任務和學習內(nèi)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
1.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高效精講。
教師要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舍,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三個到位”:精心備課到位,準確講解到位,學法指導到位。教師的講解時間控制在10鐘之內(nèi),突出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和難理解的地方要講清楚。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得盡其所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講得很多,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辛苦,也是無效學習。
2.引導得法。
初中歷史課講述的是已經(jīng)過去的、無法給學生精確驗證的歷史現(xiàn)象,它要求學生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邊聽講邊展開聯(lián)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歷史表象。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個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到位,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又是課堂導言即導入語。教師的課堂導入語新奇、有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合作學習;導入語平淡、刻板,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入語的設計沒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年級,選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只要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行了。如:學生喜歡看電視,可利用多媒體放映與課堂內(nèi)容有關的視頻,再現(xiàn)當時歷史畫面,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歷史的興趣。利用最新的熱門話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方法。
3.巧設課堂問題。
課堂問題設計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選擇恰當?shù)那腥肟?,明確目的,圍繞教材的核心形成系統(tǒng)的、有條理的、層層鋪墊不斷深入的問題框架。課堂討論的題目不宜過多,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緊扣教材,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難點、重點、疑點,設計成課堂討論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知識的自主學習。
所謂學與導結(jié)合,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互導、互動強化合作與探究加以解決。首先是小組內(nèi)的交流與合作,在教師指導、調(diào)控下,使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nèi)得到消化。同時在小組內(nèi)找出共性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案。其次是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情況后,由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查閱資料,在原答案基礎上,改進完善問題的答案。還有教師要針對各小組的目標掌握情況,互動情況等及時作出鼓勵性評價。最后是精講點撥。合作交流后,對于個別難度較大,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或根本不理解的問題,教師采用點撥和探究的方式給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