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河北省廊坊市九州鎮(zhèn)中學
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王娟
河北省廊坊市九州鎮(zhèn)中學
讀書對于語文教學以及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大力提倡自己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為人師者更應該率先垂范,做學生讀書的榜樣。老師有責任在書籍中豐富自己,更有責任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
讀書;語文教學;寫作;閱讀
著名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娮x書對于語文教學以及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曾說“因為我是語文老師,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边@句來自他心靈深處的話語深深地感染了同是語文老師,同是班主任的我,也讓我領悟了許多我從沒深入地思考過的為人師的真諦。要能聽到花開的聲音必須多讀書,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在潛移默化中升華人們的思想和情操,修養(yǎng)人的心性的活動。古人有言“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們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不但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增長了自己的才干,同時形成了自己的氣質(zhì),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豁然開朗起來。而讀書對我們的語文教學來說,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大力提倡自己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為人師者更應該率先垂范,做學生讀書的榜樣。只有當我們自己真的能坐下來細細的讀,慢慢的品味,那書中的知識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融會起來,才能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才能使我們在課堂上文采飄逸、把干巴巴、抽象的語文課上得極富情趣,充滿了活力。
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一股股清新活潑的氣息。老師們告別了“填鴨式、灌輸式和被動接受式”,迎來了“啟發(fā)提問、合作探究、討論感悟”等異彩紛呈的教學模式。這種課聽下來似乎總覺得還有個缺憾,那就是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讀書時間。是不是因為“讀書”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太古老了,不時髦了,所以在課堂上有了較多的讀書時間就會暴露自己的無能了?所以一些老師在課上總是利用多媒體增強動畫效果、運用討論探究來體現(xiàn)課堂學生的參與意識,甚至為了增強課堂的熱烈氣氛,有些老師竟然煞費苦心地設計了沒有必要甚至畫蛇添足的“表演”場面。似乎沒有這些就不能表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進入新課改了。我不知道當時在座的聽課老師在歡笑之余有沒有思考一下:孩子們真的理解把握教材了嗎?一堂課學生們匆匆忙忙地朗讀了一遍就進入了角色,進入了意境嗎?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孩子吧,教師可以通過默讀、朗讀、聽錄音跟讀、范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走進文本,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想即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走進了新的課堂,這種在中國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歷史的讀書環(huán)節(jié)仍然不可或缺,永遠不可或缺,所有的語文老師們應該一如既往地把讀書重視起來。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彼?,語文老師應改變教語文就是教課文的觀念,讓教材走下神壇;還應該廣泛閱讀優(yōu)秀作品,而不是只讀教材和教輔書,語文老師應有能力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新教育改革的發(fā)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先生認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沒有閱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成長,就沒有人的精神發(fā)育”。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多想辦法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有效的閱讀,因為多讀比多寫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更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語文的課外作業(yè)也應以閱讀為主,讓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例如我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故事做引子,激勵學生搜集成語故事,全班共搜集了二百多個。我把它們訂成八本,分組輪換閱讀,半個月全班就讀了二百多個成語故事。還比如在學《金色花》一課時,通過課內(nèi)閱讀的指導,讓學生體會泰戈爾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并開展語文活動“我讀《泰戈爾詩選》”活動,讓學生選擇這本書中的精彩篇章進行朗讀,一首首動人的詩被學生有感情地讀出來,使沒讀過《泰戈爾詩選》的學生也摩拳擦掌,恨不得一睹為快?!督鹕ā废褚粋€導火索,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我總是以課本為依托,抓住時機向?qū)W生介紹名家名篇,讓課本成為引領學生博覽群書的窗口。并且設置了獎勵機制,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另外,我常利用課上時間進行閱讀指導,告訴學生如何做批準,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寫讀后感,我常對他們說:“好習慣,益終身?!薄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要想讀好書我們就應該像毛澤東同志那樣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重在積累,這是古今中外的讀書經(jīng)驗,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要“豐富語言積累”的原因。為此,我讓每人準備一個本,名叫《日積月累》,積累閱讀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兩周進行一次展示,加深學生在閱讀中的理解和體驗,使他們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讓學生明白“厚積”才能“薄發(fā)”可以這么說,語文閱讀沒有積累,就沒有創(chuàng)造,更不必說創(chuàng)新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國歷代涌現(xiàn)了那么多文學大家,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得歸功于他們的苦讀直至樂讀?!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人家都懂。對于中學生來說,閱讀更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不同文章的不同構思及寫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