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利奇卡鹽礦到底有多深?
維利奇卡鹽礦是世界上最老的鹽礦之一,曾經給波蘭帶來了無數輝煌,在14世紀時,鹽甚至產出了超過30%的國家收入。1826年到1846年礦中的鹽水被用作溫泉療養(yǎng)。在1950年,鹽礦的一部分地區(qū)被辟為博物館建設,對外開放。1958年,鹽礦的溫泉療養(yǎng)被重新恢復。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后仍在開采,直到1996年,鹽礦停產,鹽層被挖盡。
而今,維利奇卡鹽礦已成為波蘭的一大熱門景點,也被稱為世界上十大奇怪景點之一,本地居民不到2萬的維利奇卡城,每年卻要接待約150萬名游客。
從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到維利奇卡鹽礦有兩種交通方式:一個是火車,另一個是大巴。我乘坐的是大巴。到了鹽礦景點門口,光隊伍就排了十幾米,與一路上的冷清形成強烈對比。不過基本都是西方人,極少有亞洲面孔。想不到這樣一個在國內頗為冷門的景點,在外國游客中,卻如此受歡迎。
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共分9層,其中有長達100余公里的隧道,是13世紀時為了開采鹽礦所挖掘的隧道。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采的鹽礦,現已停產。下礦要走樓梯,我在足足經過了378級樓梯后,才到達鹽礦開采的地方。無論外面的天氣如何,這里的溫度始終保持在14℃左右,空氣清新而純凈。在地下65米到135米之間有一個3層的迷宮,包括兩公里長的通道和20個房間,也是供游客參觀游覽的。我不知道這一生能到達的最高的高度是什么,但我?guī)缀蹩梢钥隙?,這是我一生中游覽的地下最深的景點了,更何況,這是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到底的地方,單憑這一點,維利奇卡鹽礦就有足夠的理由讓你去體驗一把。
“你在這里不能碰任何東西?!睂в握f道,“只能舔一下墻壁,咸的,對嗎?”
真有游客舔了,不過不是我。
不同的導游,帶著20人一組的隊伍,穿梭于鹽礦的每個角落,用不同的語言講述著這里過去8個世紀發(fā)生的故事,有辛酸、有汗水、有激情,也有歡樂,但更多的是那種自豪感——與相距此地僅僅80公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導游的語氣,有太多的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在地下的關系,周圍的墻壁始終都有些潮濕,以至于待久了,會讓人感到有些陰冷,如果有可能,最好還是帶件外套,有備無患。也因為在地下,鹽礦所有的建筑材料幾乎都以木材為主,導致這里的安全隱患很大,每隔二三十米便放置一個滅火器。這些滅火器成了我們視線中唯一的那點紅,正是這點紅給了我一些安全感。
由于從1996年開始,鹽礦就已經停產,所以整個參觀過程中都未遇到任何采礦現場。隨著旅游業(yè)的完善,整條路線燈光都比較明亮,許多鹽湖甚至還增加了激光燈表演,伴隨著音樂,把游客帶回到那段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里。
公主拋向鹽礦的戒指
在波蘭,流傳著有關金卡公主的神話故事,鹽礦也根據這個故事建造了神話廳,陳列著礦工向金卡公主獻鹽的雕塑群。
傳說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國王將其愛女金卡公主許配給波蘭克拉科夫大公鮑萊斯瓦夫。操辦嫁妝時,國王問女兒喜歡什么,女兒回答說:“喜歡一座鹽礦。”國王問:“為什么?”女兒答:“波蘭沒有鹽礦,鹽礦會給波蘭人帶去幸福和安樂?!眹觞c頭應允,公主當即摘下訂婚戒指拋向馬拉穆累斯鹽礦。金卡公主同鮑萊斯瓦夫成婚后,派人去維利奇卡開礦取鹽,在人們的半信半疑中,奇跡發(fā)生了:人們在維利奇卡不僅掘出了鹽,還在第一塊巖鹽中發(fā)現了公主拋進鹽礦的戒指。馬拉穆累斯的一座鹽礦真的伴隨著金卡公主來到了波蘭。從此,波蘭人不再擔心沒有鹽的日子。正因為手中有了鹽,在請客吃飯的時候波蘭人可以自豪地說:“沒有鹽,就沒有滋味?!?/p>
教堂給予礦工們信仰的力量
除了這些神話廳,鹽礦里還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免不了的,還有一些對鹽礦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的紀念雕塑,而最具特色也最讓人感受到人文關懷的,莫過于那一間間教堂了。
維利奇卡鹽礦中共有40間教堂,最深的一間在鹽礦的7層、地下270米處,至今沒有向游人開放。
修羅一路上進過幾間教堂,其中最讓我難忘的莫過于其中兩個。一個彼時恰好在做彌撒,教堂裝飾著溫馨、豐富的顏色,使得原本鹽礦的冷色調,多了一份溫暖,更讓人感受溫暖的是,在一百多米的地下,竟然存在了這么多的教堂,給了那么多終日不見天日的礦工信仰的力量,實在是難能可貴。
另一個則是聞名于世的圣金加公主禮拜堂了,這是鹽礦中最壯觀的宗教場所,位于地下101.4米處。禮拜堂高達10米,長54米,最寬的地方有18米。值得一提的是,這么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居然是3名礦工用了67年時間開鑿的。整個教堂可容納400余人。它始建于1896年,經過幾代藝術家和能工巧匠的努力,直到1963年才大功告成。金卡公主的全身雕像立于主祭壇的正中,周圍是與之有關的人物雕塑。
教堂的地板上布滿精美花紋,天花板上掛著6盞精美水晶吊燈,吊燈映射著周圍的浮雕,晶化的鹽墻壁顯得閃亮十足,十分魔幻……教堂的四壁布滿大小浮雕壁畫,畫面栩栩如生,工藝十分精美,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壁畫是仿制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圣金加公主禮拜堂里左邊的雕塑是耶酥,右邊是圣母瑪利亞。這是礦工們?yōu)槠砬笃桨捕O的。每當發(fā)生坍塌時,他們就會躲進教堂,祈禱神明保佑他們化險為夷。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維利奇卡古鹽礦博物館列為世界最高級文化遺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肯定和稱贊其巖鹽雕刻和輝煌的礦山藝術工程“在全世界都是非凡的”。
鹽制工藝品,精美豐富
到如此特別的鹽礦旅行,紀念品是少不了的,在圣金加公主禮拜堂的旁邊就有專門的紀念品小店,最有特色的莫過于鹽制臺燈和鹽做的手鏈。鹽燈多為粉色、藍色和白色,都是鹽自身的色彩。多數鹽燈都是在簡單的木燈托上罩一個漂亮的鹽制燈罩。而這種臺燈據說可以使用10年以上。
抱著略有些重量的鹽制臺燈前行,所幸返程不用爬樓梯,而是乘電梯,7人一部,135米垂直距離,雖然年日已久,但似乎維護得力,不必擔心。
整個維利奇卡鹽礦參觀過程大約2小時左右,也許是國內礦難的新聞所致,去之前老想著不會有危險吧?但一路上,除了被精致的鹽制雕塑吸引外,更多感嘆的,就是鹽礦安全的生產環(huán)境,可以說,把自己心中對礦井的印象完全顛覆了。
旅行是一種歷練,不是單純看美的風景就是旅行,沿途上的經歷,對當地人文的深入,或者去一些比較特殊的景點,不走尋常路,例如本文的維利奇卡鹽礦,也許你會發(fā)現,世界,真的可以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