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
沿地球北緯30°線前行,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神秘、怪異現(xiàn)象,收藏著許多地球文明的信息,關于它的秘密我們知之甚少。處在這條緯線上的樂山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們都知道其境內(nèi)有著名的峨眉山,卻不知道峨眉山為何這般人杰地靈;人們也知道樂山大佛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卻不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如何在崖壁上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還有被稱為“中國百慕大”的黑竹溝,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的密林深處藏有不少未解開的謎。
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有一尊彌勒佛像,通高71米,依山鑿成,臨江危坐,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態(tài)勻稱,神情肅穆。這就是已守護了嘉州(樂山古稱)千余年的樂山大佛。千年前的唐朝工匠是如何建造了這龐然大物,之后其為何又能千年無損,成為一個謎團。
關于樂山大佛,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
在唐代,樂山還稱為嘉州,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匯聚凌云山麓,水勢相當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尤其是每當夏汛時,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寺里有一位海通禪師,禪師不忍水患,為減殺水勢,決意在崖壁上鑿刻佛像,鎮(zhèn)住水底的妖怪,普渡眾生。
相傳,在大佛修建過程中,海通為保工程順利進行,自剜雙目,嚴詞以對貪官。后來海通圓寂歸天,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繼承了他的事業(yè)。大佛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才修鑿完成,整整花了90年。從此之后三江太平,一千多年來,凌云山腳下的過往船只一直平安無事。到底這是否為大佛“顯靈”所致,則成了一個謎?;蛟S是大佛的修建改變了三江水的流勢。
專家發(fā)現(xiàn),在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后面,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tǒng),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在大佛頭部的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cè)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cè)的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cè)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20多年前,一位游客發(fā)現(xiàn),大佛背后的烏尤山、凌云山、龜城山的山形,居然構成了一尊巨型睡佛的模樣,而大佛則不偏不倚地端坐在巨佛的心臟位置。
一尊睡佛,一尊坐佛,一個天然形成,一個人工雕鑿,形成一道風景。是巧合還是天意,無人知曉。
峨眉山鐘靈毓秀,因佛教而聞名,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括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鐘”。
海拔3077米的金頂被人們稱為天堂的階梯,是峨眉山的象征。大自然的神奇現(xiàn)象無意中造就了峨眉十景之冠的“金頂祥光”,當自然現(xiàn)象與佛法產(chǎn)生聯(lián)系,變得神秘而又神圣。
“金頂祥光”是峨眉山的精華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
峨眉山云海 攝影/羋友康
峨眉山金頂,踞高望遠,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壯闊。黎明前的天空分不清界限,漸漸地在天的一頭開了一條線,緩緩升起一片紅霞。空曠的紫藍色的天幕上,一剎間吐出一點紫紅,緩慢上升,逐漸變成小弧、半圓,變成桔紅、金紅……
云海在金頂是比較常見的景象,每當晴空萬里時,往山下望去,蒼蒼茫茫的云海猶如雪白的絨毯。山風乍起時,云海飄散開去,群峰眾嶺變成云海中的一座座小島;云海聚攏過來,千山萬壑隱藏得無影無蹤。
據(jù)說,當人站在金頂背向太陽而立,太陽光從身后射來,前下方又彌漫著霧時,便可能看見佛光。佛光出現(xiàn)時,游人前下方的云霧天幕上會出現(xiàn)一個外紅內(nèi)紫的彩色光環(huán),中間現(xiàn)出人的身影,且人動影隨,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時觀看,也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環(huán)籠罩,非常神奇。這種因陽光照射云霧表面的衍射作用而形成的佛光現(xiàn)象,每年平均出現(xiàn)70余次,下午2-4點出現(xiàn)較多。
圣燈又名佛燈,在金頂無月的黑夜,舍身巖下常出現(xiàn)飄浮的綠色光團,從一點、兩點形成千萬點,似繁星閃爍跳躍,在黑暗的山谷中飄忽不定,古時被人們贊為“萬盞明燈朝普賢”。圣燈現(xiàn)象極為奇特,其形成原因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山谷的磷火,又說為螢火蟲發(fā)的光,另一種說法是某些樹木上有一種密環(huán)菌,當空氣中的濕度達到100%時便會發(fā)光。但目前這一現(xiàn)象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在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nèi),峨邊——美姑線山18公里的密林深處,有一片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態(tài)群落之一,風景絕佳,并充滿神秘色彩。有人說它是“恐怖魔溝”,有人說它是“中國的百慕大”,也有人說她就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山溝,這就是黑竹溝。黑竹溝2007年開始對外開放,目前只開發(fā)了溝口景區(qū),部分景點未開放。黑竹溝景區(qū)專用旅游公路目前正在鋪路,預計2014年10月通車。
“黑竹溝”是漢族人的叫法,當?shù)匾妥迦朔Q它為“斯豁”,即“死亡之谷”。由于黑竹溝藏有不少未解開的謎,人們也把它稱為南林區(qū)的“魔鬼三角洲”。
黑竹溝所處的緯度和聳人聽聞的百慕大三角、神奇無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探險家稱之為“死亡緯度線”,充滿神秘感。
黑竹溝的最高峰——馬鞍山主峰東側(cè),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呈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紅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個神奇無比的夢幻世界,成為一座以假亂真的耀眼金山,這個“金字塔”是黑竹溝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發(fā)源于北面的三岔河與南面的羅索依達河,就像“金字塔”伸出的兩條玉臂,緊緊環(huán)抱著黑竹溝的腹心地帶。“金字塔”腳下有萬頃杜鵑花,成為黑竹溝一大奇觀。
由于山谷地形獨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濕度大,山霧是這里的特色,經(jīng)常是迷霧繚繞、濃霧緊鎖,使溝內(nèi)陰氣沉沉,神秘莫測。此處的山霧千姿百態(tài),清晨紫霧滾滾,傍晚煙霧滿天,時近時遠,時靜時動,忽明忽暗,變幻無窮。
大自然賜予這里原始、古樸和寧靜。黑竹溝的植物起源古老,由于這里地形獨特,受人類干擾極少,沒有遭受第四紀冰川的襲擊,使許多古老植物得以保存下來,同時也給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這塊土地上有很多野生動物和植物,被譽為“大熊貓的樂園”、“珙桐樹的王國”和“杜鵑花的世界”。
在四川南部的犍為縣石溪鎮(zhèn),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列古老的小火車,蒸汽式動力,窄窄的鐵軌,滿是煤灰的司爐,全手工操作,時速只有20公里,每天往返于山間,通過“嗚嗚”的汽笛聲開啟山里新的一天,成為當?shù)厝俗钪匾慕煌üぞ摺_@就是“嘉陽小火車”。作為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產(chǎn)物,它是世界上唯一還在運營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
1765年瓦特發(fā)明蒸汽機之后,整個世界開始提速,原來依靠風力、水力、畜力來轉(zhuǎn)動的很多機械設備逐漸被蒸汽機代替。蒸汽機是當時工業(yè)時代的核心,它的出現(xiàn)成為工業(yè)文明的標志。
如今人類已進入到信息時代,蒸汽火車也逐漸成為人們對舊工業(yè)時代的記憶。
嘉陽小火車1958年誕生在中國石家莊蒸汽機車車輛廠,次年7月12日落戶四川省犍為縣芭蕉溝,一時成為轟動整個四川省的新聞。它的軌距僅76厘米,只有普通列車軌距的一半左右,被稱為“寸軌”,嘉陽小火車也被形象地稱為“原生態(tài)的工業(yè)革命活景觀”、“活著的18世紀工業(yè)革命博物館”。
坐在小火車上,搖搖晃晃一路前行,總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仿佛穿越到了久遠的舊時光。列車“叮叮當當”地行駛在水星寨峽谷、芭蕉溝、蜜蜂巖一帶,可以看見青山疊翠、峽谷幽深。然而,當穿過山谷,開闊的土地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則顯示出一派秀美的田園風光,特別是在春季,層層的梯田里已經(jīng)蓄滿了水,在光線的反射下,形成一面面光彩奪目的鏡子,光與影的變幻讓人眼花繚亂,沿途還有古村寨和炊煙裊裊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