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羽
蔡斯伊康公司(Zeiss Ikon AG,以下簡稱蔡斯伊康)在1930年代中期生產(chǎn)的35毫米Contaflex雙鏡頭反光相機(TLR)有個霸氣的中文名字——“萬噸水壓機”!其英文名字直譯是:康特弗萊克斯雙鏡頭反光相機,不僅繞口,還容易跟它同名的康特弗萊克斯單鏡頭反光相機(Contaflex SLR)混淆,于是,人們根據(jù)它威武霸氣的外觀起了這個形象的名字,不會產(chǎn)生任何歧義(圖01)。
盡管“萬噸水壓機”厚重敦實的體型很像一臺120雙反相機,其實它是臺135相機。只是它配備標準鏡頭時重達1.5公斤,雙手把握相機,從機身上方俯視取景器對焦取景時著實需要些力氣。1935年,135規(guī)格小型膠片相機已經(jīng)大量出現(xiàn),蔡斯伊康自己也已經(jīng)批量生產(chǎn)出便攜靈巧的Contax I 型旁軸135相機,此時,為什么還要逆相機小型化的趨勢,推出這款體型碩大的雙鏡頭巨無霸呢?說起來,這一切都與當時的蔡斯伊康和萊茲公司(Ernst leitz Wetzlar,以下簡稱萊茲,徠卡公司的前身)的競爭有關。我們將時光拉回到100年前來一探究竟。
萊茲的崛起和蔡斯伊康的反擊
二十世紀初期,萊茲一直在致力于相機小型化,早在1913年就研制出了使用24×36mm規(guī)格電影膠片、橫向輸片的Leica U系列(亦稱為Ur-Leica,原型徠卡,編者注)135旁軸相機,代替當時流行的使用18×24mm規(guī)格電影膠片、縱向輸片的小型相機。1924年,又推出O系列相機,但這兩個系列都未能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直到1925年,Leica I型相機才正式量產(chǎn)并推向市場。萊茲十幾年間始終如一地堅持研制135規(guī)格相機,即便經(jīng)歷重重困難和挫折,也沒有改變他們的目標,最終用出色的產(chǎn)品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蔡斯伊康公司是由當時德國著名的五家攝影器材制造商于1926年合并而成的,建立之初,它在小型相機研制和生產(chǎn)方面并不落后, 其中Contessa-Nettel和Goerz這兩家相機制造商在沒有合并之前就非常擅長研制小型和超小型相機。1920年代末期,雄踞相機制造業(yè)霸主地位的蔡斯伊康在它的新產(chǎn)品目錄中就有好幾個規(guī)格的小型膠片機,包括使用127膠卷拍攝3×4cm規(guī)格膠片的Kolibri相機和使用電影膠片拍攝22×33mm 規(guī)格膠片的Bobette I、II型相機。蔡斯伊康并沒有將剛剛起步的萊茲放在眼里,但是他們自己對小型相機發(fā)展的方向并不明確,很長時間處于猶豫和彷徨的狀態(tài)中。
1930年代初期,Leica 135相機羽翼逐漸豐滿,萊茲開始在小型機市場快速擴張,影響力越來越大,而蔡斯伊康此時才意識到135相機的重要性。雖然他們醒悟得并不晚,但是在那個攝影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對未來趨勢的誤判足以斷送自己在小型相機市場的前途。當時,擺在蔡斯伊康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模仿Leica已經(jīng)成熟的設計理念,生產(chǎn)類似產(chǎn)品,盡快地追上萊茲的步伐;二是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研制出一款全新的135相機,直面Leica的挑戰(zhàn),奪回將要失去的小型機市場。由于Leica的產(chǎn)品經(jīng)過多年探索已經(jīng)成熟,注冊了多項專利,仿制之路困難重重,蔡斯伊康勇敢地選擇了后者,全新的Contax I型旁軸相機應運而生。
蔡斯伊康不愧是當時相機制造業(yè)的霸主,憑借自身雄厚的技術積累,在很短時間內就設計出了與Leica相機結構、性能完全不同的Contax I 型相機,并于1932年正式推向市場。在基本功能上,Contax I型相機的縱走式金屬快門和高達1/1000秒的快門速度,超越了同期Leica II型相機的橫走式布簾快門和1/500秒快門速度,而且其鏡頭對焦行程長,對焦更精確,全開后蓋裝卸膠片方式也比當時的Leica相機拆底蓋方式更方便。憑借新產(chǎn)品卓越的技術性能和精湛的工藝,蔡斯伊康在135小型相機的市場爭奪戰(zhàn)中奪回一城。
蔡斯伊康在Contax I型相機的成功推出后毫不松懈,馬上開始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計劃:研制Contaflex雙鏡頭反光相
機(TLR),即本文的主角“萬噸水壓機”。這項新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應用當時非常成熟的雙鏡頭反光相機技術來解決135旁軸相機取景器小、對焦困難的問題,同時將當時最先進的硒測光表裝入相機機身。蔡斯伊康希望通過試制Contaflex(TLR)為135相機建立新的技術標桿,徹底拋開Leica的競爭,在135相機市場中爭得先機。
性能出眾的“萬噸水壓機”
1935年,Contaflex(TLR)面市(圖02),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臺可更換鏡頭、拍攝135規(guī)格膠片的雙鏡頭反光相機;世界上第一臺附帶硒測光表的相機;世界上第一臺采用鉻合金機身的相機。諸多的世界第一中包含了蔡斯伊康設計人員太多的良苦用心和熱切期待。
Contaflex (TLR)的設計理念是:在Contax I型相機基礎上增加單獨的反光取景鏡頭(圖3中上方鏡頭),通過俯視取景器中一塊類似120相機的磨砂取景玻璃來改善對焦功能。取景器中的取景框面積差不多是135膠片面積的兩倍,使用相機附帶的放大鏡時,取景屏上的圖像更加清晰(圖04)。 Contaflex(TLR)的取景鏡頭與成像鏡頭的焦距并不相同,取景鏡頭是80mm F2.8口徑(圖05),拍攝鏡頭可更換,最常見的是50mm F2標準鏡頭。這樣設計的好處是:采用50毫米焦距拍攝鏡頭時,由于取景鏡頭景深更淺,焦點范圍外的景物比實際更模糊,對焦更容易,提高了對焦精度。對焦時,轉動取景鏡頭上方的一個扳手,帶動取景鏡頭轉動,并且與成像鏡頭聯(lián)動,實現(xiàn)精確對焦。
單獨的取景系統(tǒng)使得Contaflex(TLR)成為上下兩個部分,相機的取景器、取景鏡頭、測光表、快門扳手、過片和上弦旋鈕以及倒片旋鈕位于機身上部(圖06),而成像鏡頭和膠片倉位于機身下部(圖07),上下兩個部分要通過復雜的聯(lián)動系統(tǒng)連接,才能完成拍攝。在相機的取景器中可以看到用于85毫米和135毫米鏡頭的取景方框(圖08),使用不同鏡頭時免去了更換取景器的麻煩,但是在使用35毫米鏡頭時需要一個專用廣角取景器。取景器打開時,相機的正面是一塊鍍銀阿爾巴達(Albada)半透鏡(圖09),拍攝者可以利用這面小鏡子進行自拍取景,在拍攝運動物體或縱向畫面時,拍攝者可以通過取景器背面的小窗口直接取景(圖10)。
Contaflex(TLR)的新型硒測光表是它的另外一個特點。蔡斯伊康在宣傳這款新產(chǎn)品時特別強調了這一點。測光表就安裝在取景鏡頭上方,用一個帶有Contaflex標志的蓋子遮擋住硒光電池,測光時才打開,以延長電池壽命(圖11)。在那個只能靠估計或者是消光式測光表大致判斷曝光數(shù)值的年代,硒測光表精確的指針指示無疑為攝影者帶來了更多的自信。
除了獨特的取景系統(tǒng)和當時最先進的測光表,Contaflex(TLR)在快門結構和膠片裝卸方式上都與Contax 旁軸相機相似,甚至鏡頭體系和結構也一致,但兩者所用的鏡頭卡口不同,不能互換。在Contaflex(TLR)剛剛推出時,蔡斯伊康公司曾經(jīng)提供改口服務,為擁有Contax 旁軸相機鏡頭的用戶更改Contaflex(TLR)卡口。Contaflex(TLR) 的鏡頭涵蓋了常用焦段,共有以下7只: 35mm F2.8 Biogon,50mm F1.5 Sonnar,50mm F2.0 Sonnar,50mm F2.8 Tessar,85mm F2.0 Sonnar,85mm F4.0 Triotar,135mm F4.0 Sonnar。
除了上述配套鏡頭,“萬噸水壓機”還有其它特殊配件,包括:用于拍攝1米之內物體的近攝鏡、使用頁片時的專用背板、顯微鏡接環(huán)、翻拍支架和遮光罩等。
不被市場認可的試驗
檢驗產(chǎn)品是否成功的標準掌握在消費者手中。Contaflex(TLR)上市后并沒有如愿得到很多贊揚,倒是批評意見占了上風。爭議最多的是其龐大的機身和重量,它的重量是Contax I型的兩倍。雖然有人認為沉重的機身可以在1/30秒以下慢速拍攝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但是多數(shù)人還是認為攜帶這個“巨無霸”太不方便。增大的反光取景器雖然方便了對焦,但為此付出重量和體積的代價還是太高了。
135膠片的特點是不僅能夠拍攝橫向的風景照片,而且能夠拍攝縱向的人像照片,但是用Contaflex(TLR)縱向拍攝時,雙鏡頭反光相機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因為將相機橫放時,取景器中的影像都是上下顛倒的,拍攝者只能俯視對焦后再橫轉機身通過透明的框式取景器平視取景,分兩次勉強完成拍攝。用過雙鏡頭反光相機(比如海鷗4A系列)俯視取景的人多半會有這種體會:這種結構的相機就是為拍攝正方形圖像而開發(fā)的,一點也不適合拍攝縱向長方形的畫面。
高成本精心打造帶來的昂貴售價也是Contaflex(TLR)令人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本1938年美國最大的攝影器材商店Central Camera 公司的銷售目錄上(圖12),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品牌相機的售價是幾十美元,一些簡易盒式相機只賣幾美元,柯達公司的一臺Baby Brownie 盒式相機售價僅為1美元。已經(jīng)是奢侈品的帶有50mm Xenon F1.5鏡頭的Leica G型相機售價為300美元,而帶有50mm Sonnar F1.5 鏡頭的Contaflex(TLR)售價高達435美元,大大超過了同期Leica相機的價格。
蔡斯伊康在研制Contaflex(TLR)的同時,加緊了對Contax旁軸小型機的改進和完善,Contax II型和III型很快在1936年推向市場。如果將Contaflex(TLR)看作蔡司伊康對雙鏡頭反光135相機的一項實驗,那么這個實驗并沒有成功。但是實驗的部分成果卻在蔡斯伊康后續(xù)相機研發(fā)中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那只先進的硒測光表很快就被裝到了Contax III型相機上。而那塊漂亮的阿爾巴達取景鏡片則成為1939年Ikoflex III型雙反相機的顯著標志。
Contaflex(TLR)的生產(chǎn)一直持續(xù)到1943年,因此并不屬于特別珍稀的相機品種,在一些大型拍賣會和主要拍賣網(wǎng)站上總能見到它的身影。相比之下,它的配套鏡頭和特制的附件則稀少難尋,今天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各個焦段鏡頭齊全的套機。
Contaflex(TLR)的產(chǎn)量并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統(tǒng)計,約翰·馬瑞吉(John Marriage)在他所著的《35mm雙鏡頭相機歷史》一文中估計此款相機大約生產(chǎn)了6000臺。
雖然Contaflex(TLR)并不能算成功之作,但它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仍使它成為今天相機收藏者們追逐的目標。在135相機已經(jīng)完全數(shù)碼化,膠片機型正全面退出市場的大背景下,它的收藏價格一直沒有跌落,現(xiàn)在一臺品相一般的機身價格也都在2000美元以上。在2013年5月奧地利 Westlicht 拍賣公司第23屆拍賣會上,一臺配有 50mm F1.5 Sonnar鏡頭、品相接近全新的Contaflex(TLR)拍出了16800歐元的高價。目前,國內市場該機的價格根據(jù)相機品相的不同,大約在20,000元到40,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留存至今的Contaflex(TLR)相機中還有專門為中國市場制造的特別版本,在機身背后有中文繁體字“德國製”或英文“For China”標記,對于中國的相機收藏者來說,這些特別版是值得收藏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