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澤涵
越老越耐看
◎ 江澤涵
我對著一件棉毛衫愁了很久。
此衫已完全發(fā)黑變黃,領子、肩胛、腋下都先后見洞。丟棄,終究不舍,不如剪了做些抹布。
下刀的一剎那,那股子興奮勁甭提了。一個袖子抹桌子,另一個洗碗,前后兩片做抹地用。剛搬進新居,正需要這些呢!
物盡其用!很少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事了。于是,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句話:人盡其能。我想說的這個人是楊絳。我?guī)缀醪粚懹嘘P名人的文章,可對這個老太就是忍不住想說幾句。
1994年,楊絳83歲。錢鍾書已纏綿病榻,不久,錢瑗因脊椎癌也住進了醫(yī)院。丈夫和女兒相隔大半個北京,她還是打算親自照顧,也真的這么做了。
“病中人,男不如女?!彼运磺蟊日煞蚝团畠憾嗷钜荒?。
1997年,女兒先走了。第二年,丈夫也走了。不過,楊絳管這叫“回家”,她清楚自己也快要“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睏罱{在百歲感言中說。
“我不能逃,得留在人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p>
錢鍾書留下了7萬多頁天書般的手稿和筆記,楊絳
把它們逐一整理成冊。
90歲,她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
92歲,她出版了
《我們仨》,寫盡了對丈
夫和女兒的思念。
96歲,她又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這是一本探討人生價值的書,也是對自己風雨一生的總結。
至今,她筆耕不輟。
“我都苦了一輩子了,我要歇下來了!”一位久處事業(yè)單位的鄰居退下來后這樣說。
“子女都成家了,無須我再操心。有事,他們的另一半能擔著。”
于是,他琢磨起怎么利用這幾十年的積蓄,又該怎么款待半生辛勞后的余下年頭。
雞鴨魚肉,魚翅燕窩,桑拿泡澡……一個月,進了醫(yī)院。出來,卻是在半年后了。
他也想到了出去見見世面,天南地北,走啊、看啊,在旅途上倒下了。后來,他就窩在家里打發(fā)日子。
我知道,他子女的婚姻一點都不幸福。那18歲的孫子,學習不怎么好,年年倒退。
“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睏罱{在百歲感言中也如是說過,但我相信,她在照顧丈夫和女兒的時候,在書卷上耕耘的時候,心里一定是幸福的。
生活的創(chuàng)造和享受原就是兩碼事,而楊絳何嘗不懂得享受生活。
將敲碎了的大骨煲湯,再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單是這樣的口福,就令人艷羨不已啦。
每日散步7000步,喜歡做大雁功,也愛在樹下徘徊,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誰不想擁有這樣的光陰呢。
今年,她已102歲。腿腳靈活,彎腰,手還能碰到地面,使年輕人瞪大了眼。
即使孤獨地活著,她也依舊善待自己,哪怕已是風燭之年。她嚴格控制飲食,很少吃油膩的食物。她的生活清靜,幾乎婉拒了一切媒體的采訪。
政壇的誰誰及他們的事跡,商場的誰誰及他們的事跡,聽來也許如雷貫耳;娛樂圈的誰誰及他們的作品,我們也許耳熟能詳,口口傳唱……因為他們必有超乎常人之處,而楊絳則有超乎常人的能耐。
物盡其所有,是惜物、愛物、敬物;人盡其所有,是惜時、愛時、
敬時。
人之生活,便是
有生之年,盡其所有。我比對了楊絳的一些照片,竟是越老越耐看,她可能就是這樣將自己洗盡的。
(摘自《羊城晚報》圖/胡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