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 曹富民
近年來以吉非替尼(gefitinib, iressa)和厄洛替尼(erlotinib, tarceva)為代表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作為分子靶向藥物已正式應(yīng)用于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臨床治療,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1]。然而,約60%的NSCLC患者對此類藥物并不敏感,并且?guī)缀跛谐跏紝ζ溆行У幕颊咦罱K都會出現(xiàn)疾病進展,即分別發(fā)生了原發(fā)性及獲得性耐藥[2]。因此,探索EGFRTKI耐藥的機制及克服策略已成為肺癌治療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
最近國外有研究[3]認為,EGFR在肺癌中的作用與HSP90密切相關(guān),抑制HSP90能從多種途徑和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抗腫瘤作用,這為解決NSCLC對TKI的耐藥提供了新的思路。但HSP90抑制劑對于EGFR-TKI原發(fā)性及獲得性耐藥的不同NSCLC是否均具有抗腫瘤作用,至今尚未形成統(tǒng)一結(jié)論[4-6],而國內(nèi)未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報道。本研究將HSP90抑制劑17-DMAG作用于對EGFR-TKI原發(fā)性及獲得性耐藥具有代表性的NSCLC細胞株A549和H1975,觀察它在體外對細胞增殖、凋亡及EGFR蛋白表達的影響,并對其機制進行初步探討,從而為HSP90抑制劑在EGFR-TKI耐藥的NSCLC中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主要材料與儀器 人NSCLC細胞株A549和H1975分別購自北京協(xié)和細胞資源中心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細胞資源中心;RPMI-1640細胞培養(yǎng)液購自美國GIBCO公司;17-DMAG購自美國Selleck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藍(MTT)購自美國Amresco公司;EGFR抗體購自美國Epitomics公司;HSP90抗體購自美國CST公司;GADPH抗體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全自動酶標儀由奧地利Termo公司生產(chǎn);流式細胞儀由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紅外熒光掃描成像系統(tǒng)由美國LI-COR公司生產(chǎn)。
1.2 細胞培養(yǎng) A549和H1975細胞均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內(nèi)含青霉素100 U/mL、鏈霉素100 μg/mL)置于37oC、5%CO2、飽和濕度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根據(jù)細胞生長情況每2-3天用0.25%胰酶常規(guī)消化傳代,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進行實驗。
1.3 MTT法檢測17-DMAG對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調(diào)整細胞密度為6×104個/mL,以每孔90 μL的體積接種于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實驗設(shè)正常細胞對照組和不同藥物濃度作用實驗組,每組均設(shè)6個復孔。次日細胞貼壁后,對照組每孔加入10 μL不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實驗組每孔加入17-DMAG溶液10 μL,使藥物終濃度為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30 μmol/L。培養(yǎng)24 h、48 h、72 h后,每孔加入5 mg/mL的MTT溶液10 μL,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后加入DMSO溶液150 μL,用全自動酶標儀測定各孔在波長570 nm處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 OD)值。按下式計算細胞增殖抑制率:抑制率=(1-實驗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
1.4 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細胞凋亡 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細胞貼壁后用PBS緩沖液沖洗,每組細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4.5 mL,對照組加入不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0.5 mL,各實驗組加入17-DMAG溶液0.5 mL,使藥物終濃度為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培養(yǎng)48 h后PBS洗滌并用胰酶消化后離心去上清,每組加入70%乙醇溶液3 mL,4oC固定過夜。次日棄去乙醇,PBS離心洗滌兩遍,加入碘化丙啶(PI)染液0.3 mL-0.5 mL重懸細胞后4oC避光染色30 min。每組樣品至少收集106個細胞,流式細胞儀上機檢測細胞凋亡率。
1.5 Western blot檢測細胞EGFR及HSP90蛋白表達水平 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實驗組17-DMAG作用的終濃度為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30 μmol/L。培養(yǎng)48 h后,提取對照組及各實驗組蛋白,根據(jù)BCA法蛋白定量試劑盒說明測定蛋白濃度,將蛋白樣品加入SDS-聚丙烯酰胺凝膠,每孔上樣量為50 μg,經(jīng)電泳、轉(zhuǎn)膜、5%脫脂奶粉封閉后加入一抗(1:3,000),4oC孵育過夜,加入熒光二抗(1:5,000)37oC避光孵育1 h,應(yīng)用紅外熒光掃描成像系統(tǒng)對目的蛋白條帶圖像進行分析,以EGFR/GADPH和HSP90/GADPH的灰度比值表示A549和H1975細胞中兩種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全部獨立實驗均重復3次,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應(yīng)用SPSS 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Excel 2003作圖。各組間的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17-DMAG對A549和H1975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MTT法檢測結(jié)果顯示,以終濃度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30 μmol/L的17-DAMG作用24 h、48 h、72 h后,17-DAMG在不同藥物濃度和不同作用時間對A549和H1975細胞的增殖抑制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和作用時間的延長,抑制率逐漸增大,呈時間和劑量依賴性(表1)。
2.2 17-DMAG對A549和H1975細胞凋亡的影響 流式細胞術(shù)結(jié)果顯示,以終濃度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的17-DAMG作用48 h后,17-DMAG對A549和H1975細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對照組,不同藥物濃度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凋亡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凋亡率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呈劑量依賴性(圖1)。
2.3 17-DMAG對A549和H1975細胞HSP90及EGFR蛋白表達的影響 以終濃度0.003 μmol/L、0.03 μmol/L、0.3 μmol/L、3 μmol/L、30 μmol/L的17-DAMG作用48 h后,A549細胞不同藥物濃度組和對照組之間的HSP90/GADPH及EGFR/GADPH灰度比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1975細胞不同藥物濃度組和對照組之間的HSP90/GADPH灰度比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EGFR/GADPH灰度比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以上結(jié)果表明,17-DMAG對A549和H1975細胞的HSP90及A549細胞的EGFR蛋白表達均無明顯影響,但它能降低H1975細胞的EGFR蛋白表達水平,且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逐漸降低(圖2)。
NSCLC對EGFR-TKI耐藥的作用機制涉及多種基因水平改變和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異常激活。HSP90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的多功能分子伴侶,它的“客戶蛋白”大多是腫瘤細胞增殖、分化、侵襲、轉(zhuǎn)移及血管生成等重要過程所依賴的蛋白激酶、轉(zhuǎn)錄因子或癌基因的產(chǎn)物,包括突變的EGFR、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 HER2)、survivin、缺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α)及細胞周期調(diào)節(jié)因子(CDK4、CDK6)等[7]。抑制HSP90可導致這些“客戶蛋白”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發(fā)生降解,從多種途徑和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抗腫瘤作用而實現(xiàn)多靶點攻擊[3]。
表1 17-DAMG在不同濃度和時間對細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Tab 1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17-DMAG on proliferation of cell lines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ime
圖2 17-DMAG對細胞株EGFR和HS90蛋白表達的影響。A: A549細胞株;B: H1975細胞株。Fig 2 The effect of 17-DMAG on protein expression of EGFR and HSP90 of cell lines. A: A549 cell line; B: H1975 cell line.
本研究中,A549細胞株為野生型EGFR,同時含有K-ras基因突變。約10%-30%的NSCLC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變,它是導致EGFR-TKI原發(fā)性耐藥的重要機制。Pao等[8]用TKI治療60例肺腺癌患者時發(fā)現(xiàn)38例不敏感的患者有9例存在K-ras基因突變,Massarelli等[9]認為K-ras突變和EGFR突變相互排斥,是評價NSCLC患者能否接受TKI治療的陰性預測因子。H1975細胞株的EGFR含有L858R和T790M雙突變。L858R為EGFR第21外顯子858位點亮氨酸置換為精氨酸的點突變,是TKI治療的敏感突變。T790M是發(fā)生在EGFR第20外顯子790位密碼子蘇氨酸置換為甲硫氨酸的錯義突變,NSCLC對EGFR-TKI的獲得性耐藥50%以上是由T790M突變造成的[10-12],它是國際公認的重要獲得性耐藥機制。
我們應(yīng)用體外實驗的方法,將HSP90抑制劑17-DMAG作用于兩種遺傳背景不同的NSCLC細胞株A549和H1975,結(jié)果表明它對兩種細胞均產(chǎn)生了明顯的增殖抑制作用,與Shimamura等[5]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而Kobayashi等[6]則認為17-DMAG不能抑制A549細胞增殖,可能與本實驗藥物作用劑量梯度不同有關(guān)。A549細胞的K-ras突變直接持續(xù)激活Ras-Raf-MEK-MAPK信號通路,并失去對上游EGFR的依賴性,導致TKI耐藥的產(chǎn)生,而H1975細胞依賴EGFR突變后異常激活的多條下游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維持生存和增殖,HSP90抑制劑能同時阻斷這些信號通路從而抑制細胞增殖。本研究顯示17-DMAG能促進A549和H1975細胞凋亡,作用48 h后的平均凋亡率分別為11.73%和16.88%,造成總體凋亡率較低的原因可能與細胞狀態(tài)、處理過程及檢測方法等因素有關(guān)。研究表明,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家族的CDK4和CDK6是HSP90的“客戶蛋白”,抑制HSP90可以降低它們的表達水平,使細胞出現(xiàn)生長周期阻滯并發(fā)生凋亡[13]。Survivin是目前已知最強的凋亡抑制因子,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抑制HSP90能使它發(fā)生降解,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凋亡。這些都可能是17-DMAG作用后細胞發(fā)生凋亡的原因。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17-DMAG對兩種細胞HSP90的表達均無明顯影響,再次證實它只是發(fā)揮分子伴侶的作用,其本身在藥物作用之后并不會發(fā)生降解。相關(guān)研究[14]認為,HSP90抑制劑可下調(diào)A549細胞先前存在或重新激活的HER2及PI3K/Akt和STAT3/STAT5信號級聯(lián)反應(yīng)中的關(guān)鍵調(diào)節(jié)因子的表達,而與野生型EGFR的存在無關(guān),這可能是EGFR在17-DMAG作用后未發(fā)生明顯降解的原因。而H1975細胞中突變的EGFR需要HSP90來維持它的構(gòu)象成熟和狀態(tài)穩(wěn)定以保證正常功能的發(fā)揮,所以對于HSP90抑制劑引起的降解效應(yīng)更為敏感。相關(guān)的具體作用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近年來,HSP90抑制劑作為多靶點的抗腫瘤藥物因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已在各種惡性腫瘤治療方面進行了不同時期的臨床試驗。隨著肺癌的發(fā)病機制不斷闡明,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和基因狀態(tài)設(shè)計合理的用藥方案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個體化治療是未來肺癌臨床研究的前沿和熱點,HSP90抑制劑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并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