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夏季,寶寶接觸水的機會很多,小耳朵容易進水,在中耳積聚。無論是洗頭還是游泳,這些水都比較臟,含細菌較多,如果細菌感染這些污染的積液,一旦護理不當,就很容易引發(fā)中耳炎。
中耳炎的主要癥狀
一側或雙側耳朵進臟水后,如果不及時弄干,會引起急性中耳炎。其主要癥狀是:耳朵疼痛。會說話的寶寶會告訴你耳朵疼,不會說話的寶寶則拉耳朵時會哭;有的寶寶會發(fā)燒,體溫達38℃~40℃。此外,還可能有外耳道流膿,可逆性聽力下降等癥狀。
流入耳朵里的水一定要及時清干
多數寶寶會有水進耳朵的現象,洗頭、游泳的時候再說難免。及時清干耳朵里的水,是預防中耳炎的關鍵。
你可以這樣做:
1.讓寶寶側身躺在你的大腿上,讓進水一側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緊壓寶寶的耳根和耳廓,使外耳道內形成負壓,然后快速松開手,這樣反復幾次,水就流出來了。然后固定住寶寶的頭部,使用軟棉棒,把頭部棉花撐成蓬松狀,輕輕伸進耳朵旋轉,但不要太深,將水吸干;或者將寶寶頭部向進水的一側傾斜,用消毒干棉簽或小棉棒伸進去把水吸干,并擦干凈,動作務必要輕柔。如果耳朵仍有臭味,就要到醫(yī)院請??漆t(yī)生處理了。
2.睡覺的時候,讓寶寶側著睡覺,這樣耳朵里一些異物會自己流出來。
3.用燈芯繩(或紗布條)吸干外耳道的液體:滾動清潔、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或柔軟、結實的棉紙,卷成一個燈芯繩(不要用棉花包上尖頭的棉棍或薄紙,這些東西可能會脫落在耳道里,不要使用任何種類的小棍棍);將燈芯繩放進寶寶的耳朵里;燈芯繩潮濕時將它撤出;再用一清潔的燈芯繩來替換。每天至少3次重復這些步驟,直至耳朵不再濕并且沒有膿液從耳中流出為止(如已患上中耳炎通常需要7~10天)。
如何預防耳朵進水
喂奶時
給寶寶喂奶時,媽媽應取坐位,寶寶取半臥位,可以預防奶汁進入耳朵,發(fā)現奶汁進入耳朵應及時擦去,保持雙耳干燥。
洗澡時
給寶寶洗澡可以帶洗發(fā)帽,這樣就不容易讓水流進耳朵里了。年輕媽媽掌握洗澡方法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先給寶寶洗身子,最后洗頭。洗完澡寶媽要用棉簽伸進寶寶耳朵里,防止還有水存留在其中。
洗頭時
用防水耳塞堵住寶寶雙側外耳道,防止臟水進入耳內。不主張用棉球塞耳,它容易被弄濕。給寶寶洗頭時,一定要把耳朵蓋住,最好是側身洗頭,不要讓水流到上側的耳朵里,下側的耳朵用耳廓堵住耳朵,這樣基本就不容易進水了。
2歲以下寶寶
媽媽用左手托住寶寶頸后部,讓他頭朝下,仰面躺在浴盆上,媽媽上臂托住寶寶的頭,前臂托住寶寶的背,另一只手輕輕撩水,由頭頂至耳際再到后腦勺,慢慢用清水洗幾遍,這樣頭朝上慢慢洗,水就不會進入耳朵。
2歲以上寶寶
讓寶寶坐在浴盆里,用清水濕透頭發(fā),取少量洗發(fā)水在手掌搓出泡泡后輕輕給寶寶涂在頭上按摩,然后讓寶寶仰面躺在自己的手臂上或是后腦勺枕在自己的手掌上,再把寶寶頭上的泡沫洗凈。同樣,要輕輕撩水,由頭頂至耳際再到后腦勺。
游泳時
游泳前要檢查寶寶耳朵里是否有耳垢,如果有及時清理。
游泳用品兒童專用耳塞很管用,如果進水后用醫(yī)用棉簽將水清干??梢栽谟斡緯r佩戴耳塞或一種嬰幼兒專用的防水耳朵貼。
年長兒(4歲以上)從游泳池上岸后,如感覺耳里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十次,隨后換另一腿站立跳十次,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簽把水吸干。
患有中耳炎的寶寶不能去游泳池游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