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紅
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
宋慶紅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162例老年手術患者,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上述病例分為兩組, 對照組76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 觀察組86例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模式, 比較兩組老年患者的抑郁、焦慮量表評分,觀察兩組術后的體溫和蘇醒情況, 并對兩組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 抑郁和焦慮量表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前后的SAS和SDS評分均好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低體溫的發(fā)生率2.33%, 對照組為11.84%, 觀察組蘇醒延遲發(fā)生率為1.16%, 對照組為9.21%,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本次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為98.83%, 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6.84%。結論 優(yōu)質護理模式較好的配合了手術, 促進了老年患者的恢復效果, 得到患者的肯定, 值得進步推廣。
優(yōu)質護理模式;手術室;老年患者;護理效果
老齡患者的身體機能遠不如年輕者, 他們的臟器官功能衰退, 多數(shù)伴有慢性疾病, 其自身對手術存在著不良情緒,這些缺點對手術治療的效果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針對上述情況, 加強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衛(wèi)生部新下發(fā)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 要求各個科室實施優(yōu)質護理, 將該模式落實到實處, 從而體現(xiàn)醫(y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2]。本研究旨在探討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老年手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162例老年手術患者, 均為初中以上學歷, 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 對照組76例, 男性患者40例, 女性患者36例, 年齡62~76歲, 平均年齡(67.2±6.2)歲, 觀察組86例, 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40例, 年齡61~78歲, 平均年齡(67.6±6.4)歲, 組間資料如年齡、性別、手術種類和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護理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 包括安排術前訪視和知識講解, 術中針對老年人特點進行相應的護理。觀察組采取優(yōu)質護理模式, 具體措施如下:①加強術前訪視,醫(yī)護人員要仔細閱讀病歷資料, 對老年患者的身體情況有一個全面性了解, 并對手術耐受情況作出預先評估;安排專業(yè)護理人員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 向患者講述疾病和相關手術知識, 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需求, 根據需求制定對應的護理對策;術前還需要加強心理護理, 通過鼓勵性話語和成功案例來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 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手術室環(huán)境管理, 手術室的環(huán)境保持在25℃左右, 濕度保持在50%~60%, 手術中的設備應當齊全, 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特點準備好保暖設備, 預防術中體溫下降導致的不利影響。③靜脈通道護理, 高齡患者的血管脆性增加, 手術時需要安排專業(yè)護士進行穿刺, 保證一次性成功建立通道,術中需要密切觀察輸液情況, 盡可能的減輕老年患者的手術痛苦。④加強體位擺放護理, 護理人員在擺放體位時動作要輕柔, 防止皮膚、血管壓迫受損。⑤嚴格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出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術中要準備好急救藥品,出現(xiàn)緊急情況則立刻予以救治, 局麻或全麻時要同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 緩解其情緒, 以利于手術順利進行。⑥加強感染控制, 手術容易造成感染, 且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對較低, 因此手術過程中要求醫(yī)護人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適當?shù)膽每股剡M行抗感染預防。⑦術后護理, 術后幫助患者平臥休息, 蘇醒后該半臥位, 觀察患者各項體征, 對出現(xiàn)的不良癥狀予以處理, 同患者適當溝通, 告知手術順利進行,并指導其飲食和衛(wèi)生。
1.3 觀察和評價 研究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的精神狀況進行評價[3], 并對兩組的體溫(低于36℃表示低溫)和蘇醒時間(麻醉后超過120 min的表示蘇醒延遲)進行觀察記錄,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兩組對護理的滿意度, 分為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采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用(s)來表示, t和卡方檢驗對數(shù)據資料進行分析, P<0.05時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臨床效果 抑郁和焦慮量表評分結果 顯示觀察組手術前后的SAS和SDS評分均好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觀察組低體溫的發(fā)生率2.33%, 對照組為11.84%, 觀察組蘇醒延遲發(fā)生率為1.16%, 對照組為9.21%,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老年患者的SAS及SD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老年患者的SAS及SD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例數(shù)SAS評分SDS評分手術前手術后手術前手術后對照組7658.2±5.253.2±7.262.8±7.653.8±7.6觀察組8658.6±5.444.8±8.462.7±8.245.2±8.2
2.2 兩組的滿意度 共發(fā)放162份問卷, 回收率100%, 觀察組對本次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為98.83%, 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6.84%,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優(yōu)質護理模式和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老年手術護理中的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得到了明顯改善, 提高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觀察組的低溫和蘇醒延遲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兩項觀察指標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以看出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更佳。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提出對各科室的護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此種模式注重措施落實情況, 強調護理的針對性, 針對老年人自身的特點進行護理。老齡人對手術的抵觸情緒往往更高, 因此優(yōu)質護理中必然需要加強心理護理干預, 通過有效的心理溝通來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認識。老年人活動和免疫功能下降, 該類患者的護理需要更加必要, 無論是術前、術中和術后, 各項護理措施都應當符合老年患者的需要, 如密切觀察、嚴格滅菌、感染控制、疼痛管理等優(yōu)質護理措施對手術的順利實施和患者的術后康復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術后設計問卷了解患者的滿意度, 觀察組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說明了患者對此種護理模式的高度認可。
綜上所述, 優(yōu)質護理模式充分考慮老年手術患者的特點,較好的配合了手術的實施, 促進了老年患者的恢復效果, 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 值得進步推廣。
[1] 周桂蘭, 彭愛紅, 趙旭蕓.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老年手術病人護理中的效果研究.全科護理, 2013, 11(12):1128-1129.
[2] 束翠華, 熊正香.老年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的護理研究進展.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8(24):47-48.
[3] 李紅梅, 李樹清, 朱敏.老年患者手術期護理風險評估及護理對策.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23(4):1899-1900.
277400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