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濤 李亭 全泉
兩種材料修復根面齲的臨床效果比較
荊濤 李亭 全泉
目的 比較納米流體樹脂(esthetxflou)與玻璃離子水門汀修復根面齲的臨床療效。方法198顆患牙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用納米流體樹脂、玻璃離根子水門汀修復。隨機觀察1~2.5年, 從修復體變色、邊緣密合度、修復體脫落等方面來觀察效果。結果 納米流體復合樹脂優(yōu)于玻璃離子水門汀,相比之下是更理想的根面齲修復材料。結論 流體樹脂在修復窩洞凝固過程中更易通過表面變形來彌補收縮, 減少了微滲漏的發(fā)生, 并能封閉牙本質小管, 防止修復后牙齒過敏和繼發(fā)齲, 值得臨床推廣。
流體樹脂;玻璃離子水門??;根面齲
根面齲是較為常見的危害較大的口腔疾病之一, 發(fā)生于根面近頸緣處, 多呈“淺碟狀”, 隨著病情發(fā)展最后可形成環(huán)繞整個牙根的環(huán)形損害, 常伴有牙本質過敏癥, 該處不易自動且修復固位不良, 修復難度大[1]。本文觀察(esthetxflou)納米流體樹脂與玻璃離子水門汀修復根面齲臨床療效, 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2010年在本院門診就診的根面齲患者(120例), 其中男65例, 女55例, 年齡45~70歲, 平均61.7歲, 根面齲患牙共198顆;前牙(125顆)磨牙(173個),其中淺齲85個, 中齲62個, 深齲51個, 檢查牙髓活力正常無松動。分AB兩組, 每組99顆患牙, A組使用納米流體樹脂;B組使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根面齲診斷標準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美國國立牙病研究所推薦的標準:①病損位于根面顏色從淡黃到棕黃, 探軟或發(fā)澀, 有淺或深的缺損。②病損位于釉牙骨質界時, 面積1/2以上位于根面方記為根齲, 否則為冠齲。③位于根部的繼發(fā)齲也記為根面齲[2]。
1.2 主要材料 (esthetxflou)納米流體樹脂(美國產)上海齒科材料廠生產的玻璃離子水門汀。
1.3 方法 A組先做常規(guī)處理。清理根面牙石, 用球鉆去除齲壞組織, 保留健康牙本質, 無需自備特殊洞形, 用75%酒精消毒窩洞, 有條件者可排齦, 如近水者則需用Ca(OH)2護髓。隔濕輕吹干, 用小棉棒涂布粘接劑, 光照20 s, 直接將流體樹脂打入根面洞內, 分層光照20 s,表面修正拋光;B組將牙面吹干消毒按比例調拌玻璃離子水門汀, 略稠, 充填, 待干燥后邊緣修整。修復后隨機觀察2年, 觀察期充填體有無脫落邊緣密合度情況有無繼發(fā)齲, 牙髓活力是否正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使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數(shù)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 療效評定標準[2]①成功:修復體完好, 邊緣無縫隙,無繼發(fā)齲, 牙髓活力正常;②失?。盒迯腕w表面磨損, 邊緣有縫隙或繼發(fā)齲, 患牙有冷熱刺激敏感癥狀或牙髓炎癥, 甚至形成竇道或牙體變色。
兩種材料修復根面齲2年的臨床療效詳見表1。
表1 兩種材料修復根面齲2年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逐漸萎縮, 根面易暴露而且牙周炎是牙周袋的形成均使菌斑附著增加, 加之牙頸部本身薄弱等, 導致牙骨質脫礦無機物溶解, 導致細菌滲入牙本質小管內, 而使牙本質破壞產生根面齲, 同時根面齲具有發(fā)病率高、不易修復、危害性大等特點。使得根面齲在修復時存在一定難點。
本結果顯示納米流體樹脂優(yōu)于玻璃離子水門汀組。雖然玻璃離子與牙齒硬組織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對牙髓刺激性小, 但強度低脆性大, 早期吸水性強[3], 粘接強度低, 且在臨床操作中粉液比例不好掌握, 完全固化時間長, 由于根面齲位置靠近齦緣, 影響與洞壁結合[4]。而納米流體樹脂是一種低粘度防輻射流動性復合樹脂, 低彈性模量材料能將聚合收縮聚集的應力通過自身的彎曲變形加以釋放, 能補償聚合收縮應力從而能大大減少微滲漏的形成[5]。而根面齲的部位不直接承受咀嚼壓力, 對修復材料的抗壓強度要求不高。流體樹脂在修復窩洞凝固過程中更易通過表面變形來彌補收縮,減小了邊緣收縮力, 因而當這種材料修復較淺的齲洞時其邊緣密合性相當好, 減少了微滲漏的發(fā)生, 并能封閉牙本質小管, 防止修復后牙齒過敏和繼發(fā)齲。臨床操作時可用注射器針頭直接將流體樹脂注射到缺損部位, 其獨特的加壓觸變性使材料的流動性恰到好處, 操作簡便且實用性強。
[1] 董世濤.流動性納米樹脂修復老年人根面齲的臨床療效.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12,11(22):87.
[2] 潘剛,李紅文,耿發(fā)云,等.光固化流體復合樹脂修復老年人根面齲臨床觀察.廣東牙病防治, 2008,16(7):135-137.
[3] 陳治清.口腔材料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7.[4] 趙巖,張云樺,張廣友. 3種修復材料治療老年人后牙根面齲臨床比較.口腔醫(yī)學, 2005,25(1):35-36.
[5] Iatmlla R, Lambrcchta E. Van Meetbeek B. 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and elasticity of flowable composites and filled adhesives. Dent Mater, 1999,15(2):128-137.
[6] Opdam NJ, Feilzer AJ, Roeters JJ, et al. Class I occlusal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s:in vitro post-operative sensitivity, wall adaptation, and microleakage.Am J Dent,1998,11(5):229-234.
114032 遼寧省鞍山市第三醫(yī)院口腔科(荊濤);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口腔科(李亭 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