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書 芬
“休”在西周金文中出現近620次(人名不計入),是個高頻出現的詞①本文“休”字統(tǒng)計數字,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年),劉雨、盧巖:《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鐘柏生等:《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匯編》(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張桂光:《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等五種資料,把蓋器同銘的“休”作兩次計算。在統(tǒng)計中可能略有出入,故總數用了一個約數。上述書目以下簡稱《釋文》、《近出》、《新收》、《摹釋》。,其詞義和用法絕大多數是清楚明白的,而學者們對有些語境中“休”的詞義和句法的解說,依然存在分歧。唐蘭先生和武振玉女士對“休”作了較集中的研究,但他們的一些觀點仍有待商榷。筆者通過對已釋西周金文“休”作窮盡性考察,于其詞義和句法尚存爭議之處略抒管見,成此小文,萬望大雅君子有以教之。
(一)賜休
學者們一般認為“賜休”中的“休”,作動詞,表賜予義。如:
①降克多福,眉壽、永令(命)、畯臣天子,克其日賜休無疆。(《善夫克盨銘》,《集成》9·4465西周晚期②年代的斷定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下簡稱《集成》。)
1.從“賜”與“休”的意義看?!墩f文》:“賜,予也?!毙戾|系傳:“賜之言易也,有故而與之也?!薄稄V韻·闐韻》:“賜,惠也?!薄百n,給予,上予下?!薄爸^給與人的恩惠或財物?!?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八卷本)》,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3648頁。下簡稱《大字典》??梢姟百n”表示有方向性的上對下的恩惠或財物的給予。
《說文》:“休,息止也。從人依木。”《爾雅·釋詁下》:“休,息也?!薄靶?,美也?!薄稜栄拧め屟浴罚骸靶?,慶也?!薄妒把拧め層栔小罚骸靶?,福祿也?!?吉慶、福祿)《廣雅·釋詁一》:“休,喜也?!?喜悅、歡樂等義)*《大字典》,第117頁。,工具書中“休”沒有解釋為“賜予”義的。其他文獻材料中,也無“休”作“賜予”解的文例。
2.從“賜魯休”、“賜寶休”、“賜某人休”等短語看。三個“賜”都作動詞用,“休”為名詞,作賓語,都是休美、福蔭的意義。“賜休”應是三者的簡略形式。
3.從“賜休”的語法關系看。首先,賜作動詞,后可接賜予的事物作賓語;“休”可作名詞,如金文中有“受休”、“祈休”,“休”為名稱作賓語,表休美義。休美是好東西或好愿望的代稱,可以被賜予?!百n休”應是動賓結構,“休”作“賜”的賓語。
4.從銘辭意義看。如例①中“克”是被降臨休美的對象,“克其日賜休無疆”是被動表述,“克”被天天賜予休美,“賜休”是指賜予休美,“休”指代前面降臨的美好物事,即多福、眉壽、永令(命)。例②“賜休(集)土”的“(集)土”作為被賜予的事物,前文沒有出現,但又要說出,因此放于“休”后指出。西周金文中“對揚某人休”中的“休”代指被賜予的事物,本文把“休(集)土”看成并列關系,兩者同時作“賜”的賓語,“休”指休美的東西即(集)土。
可見,“賜休”是一個動賓詞組,“休”作“賜”的賓語,賜予休美之意。
(二)休賜
如同“賜休”一樣,多數學者把“休賜”理解為同義連用,“休”作動詞,表賜予義。如:
楊樹達先生認為:休易倒之則云易休*劉慶柱、段志洪:《金文文獻集成》第25冊,第213頁。。武振玉女士解釋:動詞休主要表示“賜予”義⑨武振玉:《兩周金文中“休”的詞性和用法》,《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7期。。筆者認為“休”是動詞,但不是賜予的意義,而是休美的意義。原因如下:
1.“賜”與“休”的詞義差異,詳見前文有關“賜休”的辨析。
2.西周金文中有“休+某人+賜+某物”、“休+賜+某人+某物”的表達式。這兩種表達方式不同,前一句式“某人”置于“休”后,后一句式“某人”置于“賜”后,但表達的意義一樣,都表示休美某人,賜予某物。
學者也多把此處的“休”解釋為賜義。如:
(四)休貝
西周金文中或稱“休貝”,例如:
王賜公貝五十朋,公賜厥涉(世)子效王休(好)貝卄朋,效對公休,用乍(作)寶尊彝。(《效卣銘》,《集成》10·5433西周中期)
張亞初先生釋文讀“休”為“好”;多數學者把“休”解釋為賜予義,如馬承源先生解釋為:“公以王所賜貝之廿朋轉賜其世子效?!?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3卷,第153頁。把“休”解釋為賜,句意可通,但從“休”語義的實際情況看來,筆者認為解釋為“嘉獎”義即動詞“休美”義更恰當,理由如下:
1.金文中與“賜”、“休”用法相類似的詞。
金文中表賞賜、嘉獎義的詞不少,如賓、賞、嘉、皇、光、釐(賚)等。這些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賜”意義類似的詞;一類是與“休”意義類似的詞。與“賜”意義和用法類似的詞賓、賞、釐(賚),這類詞多作動詞用,一般不用為形容詞,表賜予、賞賜義。與“休”意義和用法類似的有皇、嘉、光,這類詞多作形容詞用,意義為美譽、美好;也用作動詞,作動詞而后跟某人時,有稱譽、贊美、嘉許義,后跟物時,解釋為“嘉獎”義。
2.形容詞、名詞“休”與動詞“休”之間的詞性引申。
形容詞“休”有美、嘉、好義。名詞“休”表休美的事物?!靶荨弊鲃釉~,如后接某人,可解釋為休美、嘉美某人;接“某人某物”,可解釋為“用某物嘉美、贊美(嘉獎)某人”;“休某物”,可解釋為“嘉獎(某人)某物”(動賓關系)或“嘉獎的某物”(定中關系)?!巴跣葚悺敝械摹靶荨笔莿釉~,作定語,與作形容詞、名詞的“休”相比,其詞義是詞性之間的引申關系,應有“美、好、嘉”義,解釋為“嘉獎”義較合適。
“休”在句法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斷句以及對“休”的意義的理解,這一問題要注意句意及其被動的表達和“休”的一些習慣句式的用法。
(一)獨詞謂語句“休”
這部分主要的分歧是學者對銘辭的標點問題。如:
2.“拜稽首,休某人賜另一人某物,對揚某人休,用作祖考寶尊彝?!比纾?/p>
第二句式把“休某人賜另一人某物”這一類內容置于“拜稽首”后而第一句式則是把這類內容放于“拜稽首”前。
3.“拜稽首,休,用作祖考寶尊簋。”
(二)休+某人+賜+另一人+物
在這一類句式中,學者們對銘辭的斷句和對“休”的釋義不一。如:
①休王賜效父呂(鋁)三,用乍(作)厥寶尊彝。(《效父簋銘》,《集成》7·3822西周早期)
例①“休王賜效父呂(鋁)三”,馬承源先生解釋:“休美于王賞賜給效父金餅三塊?!?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3卷,第90,57頁。唐蘭先生譯為:“稱美王賞給三個呂?!?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歷代史征》,第331,320頁。武振玉女士認為,“休”構成獨詞句,表達感嘆、贊美,并指出陳邦懷先生等認為“休”訓“善”*武振玉:《兩周金文中“休”的詞性和用法》,《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7期。。筆者贊同馬承源先生的釋義,把“休”解釋為休美。
我們理解這種句意,應明瞭賜者、被賜者以及“休”在金文中體現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此句出現“王”、“休”、“效父”,很顯然是王“休”效父。所以“休王”應理解為“被王休”,完整的句子應該是:“王休效父,賜效父呂(鋁)三?!?/p>
(三)休+某人+某事
在這類句式中,如果不把事件搞清楚,斷句、釋義就可能出錯。如:
(四)休+某事
這一類句式,學者們對銘辭的斷句、釋義有不同。如:
①楷伯于遘王,休亡尤,朕辟天子,楷伯令厥臣獻金車,對朕辟休。(《獻簋銘》,《集成》8·4205西周早期)
例①中“楷伯于遘王,休亡尤”,郭沫若先生解釋“于遘王休”與《令簋》“于伐楚伯”同例*劉慶柱、段志洪:《金文文獻集成》第21冊,第420頁。。楊樹達先生解釋:吳闿生《吉金文錄》以“于遘”為句,“王休”為句,說遘為祭名……按吳、郭二君之說似皆未諦。余謂文當以“楷伯于遘王”五字為句……“休亡尤”三字為句……猶《兮甲盤》之云“休亡敃”,《師害簋》之言“休又(有)成事”也*劉慶柱、段志洪:《金文文獻集成》第25冊,第222頁。。楊樹達先生對銘辭的標點和釋義是可取的,符合“休”在金文中的語境,也是對該銘辭最好的詮釋。筆者認同楊樹達先生的觀點?!靶荨焙竺娓录木渥佣紤绱死斫狻?/p>
(1)與“休某物”的句式同。僅1見。如:
(2)與“休某人賜某物”的句式同。共3見。如:
總之,在西周金文中,“休”是休美、嘉美、嘉獎義,可作動詞、名詞、形容詞。當其作謂語動詞時,句子的語法關系復雜多樣,有表主動,也有表被動。表被動時或用介詞“于”或不用介詞。作謂語時有三種情況:一是作獨詞句謂語;二是接表人或表物的賓語;三是接表人表物的雙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