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周月月
(解放軍第八六醫(yī)院 護理部, 安徽 馬鞍山, 243100)
心理護理是指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及理論,通過交流和溝通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變化,從而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1-2]。本研究選取在本院五官科接受治療的600例患者,并對其中的300例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五官科接受治療的600例患者,依據性別、年齡、學歷層次、接受能力,進行無統(tǒng)計學差異的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0例。觀察組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齡12~88歲,平均(36.8±12.5)歲;大學文化36例,高中文化185例,初中以下文化79例。對照組中,男159例,女141例;年齡12~87歲,平均(37.2±12.6)歲;大學文化38例,高中文化179例,初中以下文化83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詳細告知實驗內容,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在入院后,護理人員為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師及護士長等,向患者講解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則制度及護理的流程;如果患者需要手術,要為患者介紹手術的過程、效果、目的等[3-4], 術后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加強巡查,一旦發(fā)現患者有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醫(yī)生;在患者出院后,叮囑患者按時用藥,注意日常的飲食,定期回院復查。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 ① 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疾病的情況、治療的方法以及治療后的效果,多次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加強患者的信任感,了解患者的心理,用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去感染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 ② 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發(fā)病原因、預防方法等,介紹治療的優(yōu)越性以及主治醫(yī)生具有良好的專業(yè)技能等[5-6],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③ 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及成功的經驗等,使患者能夠以最佳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緒接受治療,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依據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系統(tǒng)(SAS),評估患者入院時和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SAS評分<40分為無焦慮,40~49分為輕度焦慮,≥50分為焦慮癥。對2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共20道問題,每道題5分,滿分為100分。滿意:>80分;比較滿意:50~80分;不滿意:<50分,總滿意度以滿意及比較滿意者計算。
對2組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7%; 對照組總滿意度為83.6%, 2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入院時2組患者的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2組患者的SAS評分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表2 2組SAS評分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比較±s)[n(%)]
五官科屬于比較特殊的科室,由于疾病的發(fā)生都在患者的眼睛、鼻子、口腔、咽喉等重要的器官,且對患者的容貌、聽力、視力等均有較大的影響,患者一旦五官患有疾病后,往往心理及情緒上會比較緊張,對于治療效果的要求也會比較高[7-8]。因此,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于創(chuàng)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防范護患糾紛的發(fā)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臨床護理過程中容易引起護患糾紛主要由于以下幾方面: ① 護理態(tài)度不佳,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態(tài)度生硬,工作中不注意說話的方法、語氣和患者的需求[9-10]; ② 缺乏愛心和關懷,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對患者的耐心和愛心,對于身體不便、經濟困難的患者沒有主動去幫助患者,滿足患者的愿望和想法[11]; ③ 缺乏專業(yè)素質,許多基層醫(yī)院的護理人員都是衛(wèi)校畢業(yè)或者中專畢業(yè),學歷較低,且對于心理學的了解不夠,無法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12-13]。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均經過心理學相關培訓和學習,然后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9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總滿意度83.6%(P<0.05); 觀察組的SAS分值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心理護理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16]。
綜上所述,在五官科的護理過程中應用有效的心理護理后,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顯著提升,有效避免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17-18],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曹俠, 王秀紅. 分析五官科護理現狀提高護理質量[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1, 2(11): 133.
[2] 王健葉, 劉蓉.ICU患者的心理問題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1, 9(10): 1588.
[3] 徐偉蓮, 郭翠蘭, 王華, 等. 五官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干預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26): 6399.
[4] 金德紅, 章西萍.延伸護理服務對腦卒中患者遵醫(yī)行為和改善護患關系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18): 49.
[5] 黃晨娟, 吳寶鳳, ?;哿? 等. 五官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9): 315.
[6] 劉群艷. 五官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干預措施探討[J].中外醫(yī)療, 2012, 31(17): 158.
[7] 胡軼. 淺析五官科護理安全缺陷產生的原因及其應對策略[J].醫(yī)藥前沿, 2012, 2(6): 125.
[8] 張萍, 張靜.論如何加強護患溝通來防范和化解護患糾紛[J]. 中外醫(yī)療, 2013, 32(28): 150.
[9] 周琪.護患溝通在超聲科分診工作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18): 106.
[10] 胡學芹.五官科住院患者防止交叉感染的護理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30): 262.
[11] 彭海燕, 倪維杰. 護患溝通技巧在門診五官科的應用體會[J]. 醫(yī)藥前沿, 2013, 3(27): 165.
[12] 馮進. 眼科與耳鼻喉科加床管理方法的改進及效果[J]. 護理研究, 2013, 27(22): 2383.
[13] 劉虹.護患糾紛的原因與防范[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12): 254.
[14] 劉穎, 周世平.護患溝通的技巧[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 5(25): 271.
[15] 高淑瑞.臨床護理教學中護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1, 5(20): 127.
[16] 羅鳳萍.探討五官科手術病人的出院指導[J].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27): 115.
[17] 應麗霞. 護患溝通藝術臨床實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4): 24.
[18] 陳建秀.眼科手術患者術前模擬及心理護理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24):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