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華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的作用
謝珊華
目的 探討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的作用。方法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100例,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而觀察組則給予早期護理干預, 6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語言恢復狀況。結(jié)果 護理后, 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運動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總有效率達54.0%;而觀察組總有效率達88.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能夠使患者盡快恢復, 其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腦梗死偏癱失語;早期護理干預;語言恢復
腦梗死發(fā)病較快, 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 成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如不及時治療, 極易引起偏癱失語、半身不遂等癥狀。而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方法, 能夠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對此, 為了探討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的作用, 特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100例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100例,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 對照組患者男30例, 女20例, 年齡40~71歲,患有高血壓病史者10例, 冠心病患者9例, 其他原因不明者8例, 肢體麻木患者23例;觀察組患者男32例, 女18例,年齡45~81歲, 患有高血壓病史者15例, 冠心病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10例, 其他原因不明者7例, 肢體麻木患者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方法 醫(yī)護人員囑咐患者嚴禁吸煙、喝酒,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yǎng), 多飲水從而加快體內(nèi)毒素的排泄;對患者實施基礎(chǔ)護理, 比如, 每天對患者實施按摩, 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另外要確?;颊咂つw濕潤, 防止出現(xiàn)褥瘡癥狀。
1.2.2 失語干預護理方法 引導患者進行語言功能方面的訓練, 像吞咽功能、咀嚼功能以及伸縮舌頭等功能。為了患者更好地完成語言功能方面的訓練, 醫(y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口型示范的方法指導患者正確發(fā)音, 同時對患者及時提出贊揚,如果患者說的不好, 也要及時給予鼓勵, 從而讓患者尋找到自信, 有效提高治愈率。
1.2.3 偏癱干預護理 患者應進行適量運動, 如翻身運動,活動肘關(guān)節(jié)以及手指各個關(guān)節(jié)之間的彎曲和伸展等。另外,要加強患者四肢站立和彎坐的能力, 逐漸獨立完成穿衣、走路等能力, 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我國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恢復的相關(guān)評分標準, 其中, 療程結(jié)束后, 患者若無病殘和功能缺損等癥狀, 則為痊愈;患者若病殘程度在1~3級, 或患者功能恢復70%~90%, 則為顯效;如果患者病殘程度在3級以上,或患者功能恢復50%~70%, 則為有效;如果患者病殘程度加深或功能缺損增加, 則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后, 兩組患者日?;顒幽芰瓦\動功能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運動能力明顯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對照組痊愈5例, 顯效12例, 有效10例, 無效23例, 總有效率達54.0%;而觀察組痊愈11例,顯效18例, 有效15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達88.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日?;顒幽芰瓦\動功能比較( x-±s, 分)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快速提高, 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飲食不宜等情況都給予疾病可乘之機, 使得心腦血管疾病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 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醫(yī)治, 使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大大降低。然而, 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 患者很容易因恐懼或者焦慮等因素, 造成心理壓力過大, 直接造成失語、半身不遂等癥狀產(chǎn)生, 甚至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所以, 醫(yī)護人員應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 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2], 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另外, 在飲食上, 應注意禁食辛辣食物,嚴禁煙酒等, 應多吃蔬菜和水果[3], 尤其以富含纖維食物為主, 從而供給患者足夠的營養(yǎng)。研究中發(fā)現(xiàn), 早期護理干預結(jié)束后, 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運動能力明顯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具有良好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李東陽.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黑龍江醫(yī)學,2013,37(1):45-46.
[2] 柯向霖.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臨床效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2):236-238.
[3] 丁瑛瑛.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6):201-202.
2014-08-05]
515041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一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