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玲娟
綜合護理干預在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
鐘玲娟
目的 探討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150例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有一定的改善。觀察組術后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經對比胃腸道反應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改善患者生存狀態(tài)。
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
介入治療操作簡便, 且能夠不同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命[1]。但治療后患者有可能出現嘔吐、發(fā)熱、血栓、腹部脹痛等不良反應, 嚴重影響術后生活質量, 因此做好圍手術期護理至關重要。本院對150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間于本院住院的1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經CT、B超檢查確診為肝癌。其中男82例, 女68例;年齡28~73歲, 平均年齡45.6歲。原發(fā)性肝癌103例, 轉移性肝癌47例。臨床表現:上腹不適或疼痛131例, 全身乏力、消瘦90例, 腹部包塊23例。按照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選擇性或超選擇性動脈插管化療加栓塞術。對照組圍手術期給予常規(guī)護理, 監(jiān)測患者病情、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及患肢護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對患者進行現場說教, 有針對性地消除其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 使其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對不知情的患者進行保密治療, 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術前進行碘過敏試驗。術前6 h內禁食禁水, 術前30 min患者常規(guī)給予止吐藥或抑酸護胃藥, 定時監(jiān)測血壓, 血壓過高者要及時控制血壓。
1.2.2 術中護理 介入過程中, 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 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避免血管痙攣, 可大大提高介入操作的順利進展, 縮短介入操作時間。注射造影劑過程中, 密切觀察患者反應, 檢查有無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的出現。注射化療藥物時, 如出現惡心、嘔吐等, 要立即清理嘔吐物,并將患者頭頸部偏向一側, 以免造成誤吸。
1.2.3 術后護理 術后臥床休息24 h, 取平臥位。給予沙袋壓迫穿刺部位6 h, 穿刺側肢體伸直制動6 h, 避免彎曲受壓,避免用力。介入治療后多有發(fā)熱, 通常持續(xù)1周左右。體溫在38.5℃以下, 一般不作特殊處理或予以溫水擦浴可消退;如發(fā)熱體溫在38.5℃以上, 可給予雙氯芬酸鈉栓1/2枚塞肛或物理降溫。介入后患者由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可導致惡心、嘔吐、食欲減退, 應做好胃腸道護理,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高熱量食物, 保持大便通暢。肝癌介入治療術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區(qū)脹痛,一般在術后1~2 h即可出現, 3~5 d可逐漸緩解。疼痛的程度與栓塞的范圍、腫瘤的供血受阻及栓塞后刺激肝包膜緊張有關, 也與化療藥物在腫瘤局部產生高濃度、高效價殺傷作用,肝組織局部發(fā)生水腫、壞死導致腹痛有關。應密切觀察腹痛部位、性質、程度及持續(xù)時間等, 警惕肝癌破裂出血。同時應向患者做好解釋, 避免患者過度緊張。對輕度疼痛者予以分散其注意力, 指導放松技術;對中度疼痛者可給予氟比洛芬靜脈滴注, 對劇烈疼痛者給予鹽酸哌替啶肌內注射。
1.2.4 健康指導 術后與患者積極溝通, 引導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制定科學的日常作息、飲食、用藥方案, 囑咐家屬督促患者改正不良習慣, 多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 提高抵抗力。與家屬談話溝通, 告知其在護理中的重要性, 讓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中來, 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不良反應情況:胃腸道反應, 發(fā)熱情況, 疼痛程度, 皮下出血等[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有一定的改善。觀察組術后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經對比胃腸道反應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介入治療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手段, 但絕大多數患者對于介入治療的認識并不完全, 配合度低, 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 介入治療過程中, 科學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對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生命的延長意義重大[3]。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以從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中晚期患者出于對疾病的恐懼, 大多存在心理問題或錯誤認知。恰當的認知引導和心理護理, 可以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 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并建立起正確、科學的認知觀, 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治療中[4]。在整個護理過程中, 必須強調家屬的重要性, 要求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愛, 從而改善心理活動。疼痛和胃腸道反應是介入治療常見的兩組反應, 本資料中, 觀察組出現胃腸道反應33例, 發(fā)熱28例, 疼痛20例, 皮下出血1例。對照組胃腸道反應45例, 發(fā)熱31例, 疼痛27例, 皮下出血5例,雖然兩組不良反應經對比胃腸道反應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觀察組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還是明顯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介入治療患者的生存質量, 消除患者心理障礙, 改善心理活動, 促進軀體功能的恢復, 并幫助患者盡早進入社會角色。
[1] 馬貴邦.對肝癌介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變化的探討.護士進修雜志, 2010,25(9):850-851.
[2] 黃海梅,羅莎莉.肝癌介入治療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護理.護理研究, 2005,19(19):1701-1704.
[3] 張余芬.護理干預對減少肝癌介入治療并發(fā)癥的探討.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0,29(9):137-138.
[4] 韓成艷.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醫(yī)學信息, 2009,22(4): 559.
2014-08-29]
361000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