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希文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62例臨床分析
葉希文
子宮肌瘤;腹腔鏡;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良性腫瘤, 手術治療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子宮切除術。隨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開展,微創(chuàng)優(yōu)點日益得到醫(yī)患的認同。現(xiàn)將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施行的腹腔鏡與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118例分析對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因子宮肌瘤要求行肌瘤剔除的患者118例, 均已婚、已育, 術前檢查均無明顯的手術禁忌證, 無內外科合并癥及腹腔手術史,肌瘤最大直徑≤7 cm。術前均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以排除宮頸病變, 并行宮腔鏡檢查及診刮以排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內膜疾病。隨機將118例患者分為兩組, 62例行腹腔鏡肌瘤剔除術(觀察組), 56例行傳統(tǒng)開腹肌瘤剔除術(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肌瘤大小及部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x-±s, n)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患者均器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手術于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颊呷“螂捉厥? 頭低臀高位25°~30°, 常規(guī)消毒鋪巾, 根據子宮位置安置舉宮器。臍緣做長10 mm橫切口, 穿刺氣腹針形成CO2氣腹 , 穿刺10 mm Trocar后置入腹腔鏡, 探查腹腔內情況, 包括子宮附件及盆腔有無粘連, 根據肌瘤大小于右側麥氏點做10 mm切口, 穿刺10 mm Trocar, 再于左下腹部分別做2個5 mm切口, 穿刺5 mm Trocar。用穿刺針在肌瘤部位注入垂體后葉素6 U(高血壓患者注入催產素針20 U), 用單極電凝鉤于肌瘤正中縱行切開子宮壁至瘤體包膜, 長約肌瘤的3/4, 深達肌瘤表面, 用抓鉗鉗夾瘤核, 邊牽引邊旋轉并鈍性分離;漿膜下肌瘤用抓鉗抓住瘤體, 單極電凝鉤切斷瘤蒂, 1號可吸收線縫合關閉瘤腔, 不留死腔。漿膜下小肌瘤單極電凝電灼消融, 切除肌瘤組織于右下腹Trocar口由電動旋切器粉碎取出。所有標本均送快速病檢及常規(guī)病檢。術畢生理鹽水、甲硝唑液沖洗腹腔并洗凈, 盆腔放置幾丁糖7 ml預防粘連。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開腹肌瘤剔除術。
1.3 觀察內容 從切開皮膚到縫合皮膚切口的時間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用容器法計算。術后功能恢復為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為從進院至出院的時間。所有患者均于術后1、3、6個月復查陰道B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 觀察組無中轉開腹, 兩組快速病檢及常規(guī)病檢結果均為良性子宮平滑肌瘤。切口均甲級愈合。對照組9例術后感腹脹, 經鼓勵術后當日及次日下床活動與改變體位, 2~3 d后好轉。觀察組5例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肩背酸痛, 2~3 d后好轉。兩組手術情況見表2。觀察組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少, 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快。兩組均在術后1個月恢復正常月經, 第1次月經后復查陰道彩超, 子宮均恢復正常大小, 觀察組肌瘤無殘留, 術后3個月及6個月復查彩超均未發(fā)現(xiàn)肌瘤復發(fā)。
表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x-±s)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 多發(fā)生于30~50歲[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加重視子宮的生理功能及身體器官的完整性, 子宮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宮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
兩組手術相比, 腹腔鏡組利用CO2氣腹形成廣闊的手術空間和良好的視野, 可探查到術前B超不能發(fā)現(xiàn)的漿膜下小肌瘤及盆腔其他病變;可快速進行腹腔內吸引術;單極電凝鉤切開子宮肌層及肌瘤包膜過程中具有止血功能, 明顯減少術中出血;如損傷子宮血管, 雙極鉗電凝止血快速良好;剔除的肌瘤利用電動旋切器粉碎取出, 避免了延長切口增加出血、損傷及感染的幾率, 并且粉碎瘤體的操作在腹腔鏡直視下完成不易損傷腸管及周圍器官, 安全性好;頭低臀高位自動排腸減少器械及紗布排腸形成的刺激, 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縮短了腸蠕動恢復的時間;漿膜下小肌瘤可電灼消融, 不需縫合, 減少瘢痕的形成。
然而, 腹腔鏡手術是器械依賴性手術, 其發(fā)展依賴于新器械及新技術, 要求術者受過正規(guī)培訓及具備嫻熟的腹腔鏡技術, 同時要具備熟練的婦科開腹手術基礎, 只有在醫(yī)療器械及人員都具備的醫(yī)療單位, 才能較好的開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CO2氣腹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自主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肝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2]。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有嚴格的適應證, 文獻報道中等大小(直徑<9 cm)的漿膜下肌瘤、肌壁間子宮肌瘤, 數(shù)目不超過3個可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3]。但近年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不斷提高,手術適應證有所放寬。
本研究結果表明,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具有微創(chuàng)、美觀、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腸蠕動恢復快、住院天數(shù)少、費用低等優(yōu)點, 順應人們越來越高的生活要求,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269.
[2] 王世軍, 崔恒.腹腔鏡手術對機體的影響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3, 19(11):671-673.
[3] 馮鳳芝,冷金花, 郎景和.腹腔鏡下子宮大肌瘤剝除術的臨床進展.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6, 27(6):44-46.
2014-08-21]
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中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