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高度近視并白內障行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的臨床療效分析
王哲
目的 探討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在高度近視并白內障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42例高度近視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該組病例的臨床資料,均接受超聲乳化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分析此次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 42例患者術后的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分別為(0.38±0.06)和(0.72±0.24),和治療前比較兩項視力指標均得到了顯著性改善(P<0.05);本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2例角膜水腫,2例眼壓升高,對癥處理后解除。結論 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高度近視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顯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高度近視并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臨床療效
白內障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晶狀體蛋白質變性發(fā)生混濁是其直接病因,具有非常高的致盲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高度近視并發(fā)白內障則更加嚴重,患者眼球壁和鞏膜壁薄,眼軸相對較長,合并其他不良并發(fā)癥,大大增加了臨床手術的危險性[2]。針對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選擇手術方案時不但需要考慮如何將混濁的玻璃體徹底摘除,還要糾正高度近視,術后視力能得到快速的恢復。超聲乳化手術是目前白內障的常規(guī)手術,其臨床治療效果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則是矯正無晶狀體眼屈光的最佳方案,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置入手術可能對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有較好的療效,此種手術方案已經逐漸應用于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的治療[3],本研究回顧分析了接受該方案治療的42例高度近視并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42例高度近視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過視力、色覺、光定位、裂隙燈、眼底檢查、角膜曲率等檢查證實均符合高度近視和白內障的相關判定標準,均為單眼發(fā)病,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3.8±6.4)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2.4)年, 超聲檢查結果顯示眼軸長度<26 mm的16例,26~30 mm的24例,>30 mm的2例,排除嚴重角膜病變、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眼部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術。
1.2 手術治療 術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檢查確診病情后選擇手術,術前半小時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予以充分散瞳,術前10 min用鹽酸丙美卡因予以麻醉,角膜緣后2 mm左右作反眉型鞏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1 mm左右刺入前房,將粘彈劑注入前房,應用撕囊針連續(xù)環(huán)行撕囊,保證囊膜下水分離充分,超聲乳化將晶體吸出,平衡鹽溶液對殘留皮質進行沖洗,按照人工晶體確定切口大小,將人工晶體(5.5~6.0 mm)植入其中,然后吸凈粘彈劑,水化處理切口角膜基質,無需縫合切口。術后1 d于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妥布霉素。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包扎術眼,根據情況,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復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用藥15~30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患者出現的并發(fā)癥,術后安排專業(yè)人員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半年,定期對患者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進行檢查,以此對本次手術的療效進行評價。
手術過程順利,未出現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等嚴重并發(fā)癥,42例患者術后的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分別為(0.38±0.06)和(0.72±0.24),和治療前比較兩項視力指標均得到了顯著性改善(P<0.05),具體情況見表1;本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2例角膜水腫,2例眼壓升高,對癥處理后解除。
表1 42例患者手術前后的視覺功能改善情況
高度近視并白內障有其自身的臨床特點,有關報道指出該類患者的眼軸延長、眼球擴大、前房變深、鞏膜壁變薄、晶狀體懸韌帶的彈性降低和玻璃體多液化混濁及后脫離,上述特點使得白內障手術的危險性大大增加。高度近視的患者由于自身的眼球結構變化,對術后視力的恢復效果也造成了影響。超聲乳化手術是目前白內障的主要手術方案,和傳統手術比較,該種手術方式效果更佳,手術特點包括: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好、切口小、術后恢復快、術后反應輕微、安全性高等。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是糾正無晶狀體眼屈光的有效方法,用于單眼的效果明顯,術后可促進視力迅速恢復。
通過分析42例接受超聲乳化和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治療效果發(fā)現術后視力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是視覺功能的重要指標,隨訪6個月后對42例患者的視力進行檢查,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分別達到(0.38±0.06)和(0.72±0.24),均明顯好于治療前,此統計結果說明了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對高度近視并白內障的療效是明顯的。隨訪過程中對術后1、3、6個月的視覺功能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術后1個月42例患者的視力恢復效果明顯,36例患者的視力恢復到0.5以上,術后3個月及術后6個月復查發(fā)現視力基本穩(wěn)定,無顯著性的波動,由統計分析得出超聲乳化及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后患者的視力可以維持穩(wěn)定,無反復性。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主要利用了超聲波脈沖震動來打碎病變晶狀體核,將其吸出后植入新的人工晶體。高度近視白內障以玻璃體核性渾濁為主,玻璃體核硬度相對較大,超聲乳化不容易將其超碎,正確的撕囊及充分的水分離成為該手術的關鍵一環(huán),連續(xù)撕囊失敗會誘發(fā)后囊破裂、玻璃體溢出等不良癥狀,因此操作時需要仔細認真,盡可能減少失誤造成的不良后果。人工晶體植入重建了晶狀體-虹膜隔屏障,避免視網膜的牽拉,減少了黃斑水腫、視網膜脫離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2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出現2例角膜水腫和2例眼壓升高,經過對癥處理后均得到了改善,說明手術較好的控制了術后并發(fā)癥,安全性值得肯定。有關報道認為術中乳化能量較高、灌注時間過長均可能導致角膜水腫,而應用粘彈劑、縮短乳化時間則是降低該并發(fā)癥的重要預防措施,本組患者經過上述處理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和人工晶體植入術主要適合四級以下的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其手術的切口小,對視網膜的牽張效果弱,能夠較好的平穩(wěn)眼壓,減少了脈絡膜出血、玻璃體脫出和視網膜脫離等并發(fā)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步推廣。
[1] 呂莉.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37例.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6): 4023-4025.
[2] 曹小川.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42例.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5):156-157.
[3] 何陽,楊陽,趙丹丹.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的臨床觀察.云南醫(yī)藥,2012,33(2):169-170.
277000山東省棗莊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