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五味人生,人生五味。人在這個紅塵滾滾的世界里,什么苦都得吃,什么累都得受,什么味道都得品嘗,直到酸甜苦辣嘗遍了,大半生已經(jīng)過去了。世界是美好的,但是不美好的事情也是常發(fā)生的?;蛟S堅持自己做人的信條,保持自己偉大的人性,也就擁有了最美好的人生。
選文1 水土養(yǎng)風骨
西北漢子
暢 岸
姬水之濱一個叫軒轅的西北漢子,審時度勢帶領(lǐng)強悍的西北兄弟擒蚩尤,征邪惡,平息戰(zhàn)亂,統(tǒng)一天下,鑄就了炎黃民族之魂。
繼軒轅之后,還有公劉、姬昌、姬發(fā)、姜尚、姬旦、嬴政等一行行西北漢子。他們呼風喚雨、扭轉(zhuǎn)乾坤、改造山河,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其功勛如日月經(jīng)天輝煌燦爛。但更多的是那世世代代面向黃土背朝蒼天耕耘著的西北的漢子。他們像茫茫戈壁的駱駝,漫漫的征途中他們馱著日月、馱著山河、馱著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也馱著共和國。他們不畏艱難,不畏酷暑嚴寒,一步一步地跋涉,在中華民族的長河里,把西北漢子的頑強、豪爽深深地寫在蒼涼的荒漠。他們一代一代地跋涉,一代一代地倒下,用生命和血肉肥沃著腳下的黃土,積淀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
有人說西北漢子像頭黃牛。不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物。西北漢子以高山為屋溝壑為鄰,信步茫茫草原戈壁,饑食牛羊渴飲黃河。大西北的廣袤、剛烈、峻峭、渾厚養(yǎng)育了西北漢子黃土地一樣的坦蕩和大度。雅士很難理解他們的胸懷,花前柳后的騷客也無法寫出他們的風骨。他們是牛,忍耐是他們的天性,給予是他們的事業(yè)。太史公司馬遷就是一頭忍辱負重的牛,他像故鄉(xiāng)的黃土地一樣,能忍能耐。遭受奇恥大辱后,他喉結(jié)蠕動了幾下,全咽了下去。受宮刑后,他還是男人,還是鐵骨錚錚的西北漢子。他把滿腔愛和恨傾注在如椽的筆端,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驚世巨著。
西北漢子有牛一樣的頑強和耐性,也有牛一樣的脾氣。在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們的脾氣一旦發(fā)作也像他們的忍受一樣驚人。李自成就是發(fā)了脾氣的西北漢子,他一怒之下如火山爆發(fā)不可收拾。他伸手豎起造反的大旗,砸碎了明王朝的大廈。在萬眾開門迎闖王的歡呼聲里,他頭戴斗笠,身穿皂衣,帶著西北高原的塵埃和剛烈威風凜凜地踏進了北京城。
西北漢子哭是哭笑是笑,藏是藏露是露,高原的太陽和西北風把他們雕琢得像沙漠的胡楊一樣鐵黑,眼角、嘴角、鼻尖、耳輪的線條硬朗朗的像木刻像鐵鑄的。他們很少言語。要說,就落地有聲地說一不二;要笑,就放聲大笑,笑得夠味;要哭,就哭得淋漓盡致,哭得有力。他們不會中庸,不會皮笑肉不笑,更不會高技巧地猶抱琵琶半遮面。
秦腔是吼出來的,底氣不足不行。植根在高山厚土的西北漢子,大地就是他們的底氣。喜怒哀樂時對著曠野吼幾句秦腔,能興奮也能消愁。秦腔的魂是軍樂,是秦軍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協(xié)奏曲。西北漢子吼秦腔,圖的就是那地道的軍味,那正宗的秦風。
粗獷的西北漢子也有陰柔細膩的情懷。他們置秀美于陽剛之中,就如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書法藝術(shù)一樣。顏筋柳骨就是西北漢子筋與骨的形象化,它們不僅有筋骨之剛,也有血肉之豐滿,其力、其秀、其美巧奪天工。細細品味,你一定會悟出那一點一畫的運氣走筆乃陰陽實虛之渾然天成。
(選自《〈讀者·鄉(xiāng)土人文版〉十年精華文叢》,有刪改)
[含英咀華]
文章對“西北漢子”的性格、風骨進行了細致的描繪,這種文化散文充滿了濃郁的風土人情味,不僅有黃土高原的氣味,還有黃土高原的氣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信念和特點,而這種信念和特點,鑄就一方水土上的人格群像。
[思考練習]
1.根據(jù)文章第六自然段內(nèi)容,分析西北漢子吼秦腔為的是什么。
2.文章第三自然段說“西北漢子像頭黃?!保闹形鞅睗h子與黃牛之間的相似點是什么?
3.根據(jù)文章第五自然段內(nèi)容,說說西北漢子的說、笑、哭各有什么特點。
4.文章列舉了司馬遷、李自成的例子,其用意分別是什么?
5.文中說西北漢子能忍能耐,又說他們的脾氣一發(fā)不可收拾,你認為這矛盾嗎?為什么?
選文2 獨立養(yǎng)精神
異數(shù)(節(jié)選)
雪小禪
看三毛寫的文章,看到她寫孤單時,心一驚。沒有玩伴,自己把自己關(guān)起來,被老師畫過黑眼圈之后就成為了異數(shù),自閉癥,很多年不出門……所有孤單的人,都曾經(jīng)是異數(shù),與主流、與大多數(shù),格格不入。但這造就深度與光芒。
總是會想起卡夫卡。一個人,孤單地與社會隔絕,與世人隔絕。我們感覺到他的異數(shù)之美,整個人仿佛被時間架著往前奔,留下一路刀削斧刻的印跡——卡夫卡的文字,有著與生俱來的孤單與寂寞。
記得上大學時,一個人穿過正午的陽光,穿過安靜的走廊,一直走到樓頂。樓頂上有許多晾曬的被子,我站在被子中間,突然會淚流滿面。那些眼淚,不是為愛情,不是為所失,是為什么呢?為時間的流失么?時間,它真是個壞東西,它主宰我的內(nèi)心讓我成為了異數(shù),讓我拿起一支筆,在陳年的時間被面上,繡著這無法說出的孤寂。
哦,請原諒,我喜歡這孤寂,就讓我當一個異數(shù)吧——不是均碼狀態(tài),我不曲意逢迎,我不媚顏取悅。哥白尼被殺死的時候,還在堅持著自己。他妖言惑眾嗎?他認定太陽是核心,地球圍著它轉(zhuǎn)——這幾百年之后連小孩子都知道的真理,卻被當做最恐怖的異類被滅亡。哥白尼一定嘲笑過人類的無知,可是,無知的卻是主流,是大多數(shù)!不,我絕不盲從。絕不!
當異數(shù)多好。是自己的,是少數(shù)的,看似柔弱,實則決絕!異數(shù)純粹,偏執(zhí),不會和世界打成一片,不會其樂融融。不,不妥協(xié),絕不妥協(xié)!甚至連安寧也放棄了——要安寧干什么?!動蕩,從來給文字最新鮮的力量,內(nèi)心越是動蕩,越是呈現(xiàn)出一種異數(shù)的光芒。程乃珊曾提過張愛玲,她的婆婆與張愛玲曾是同學,就讀于上海那家貴族名校。提起張愛玲,她婆婆說:“并不起眼,不和人來往,不說話,又瘦又高,人緣不好,很多人排斥她,總是獨來獨往……”她即使成名了,亦不和人來往,一生的朋友,只一個叫炎櫻的黑胖女孩子。兩個人是看一眼就天地洞開的那種,甚至她的婚姻,也只有炎櫻在場。其實,最映襯內(nèi)心的光輝一定是純粹的。在朋友發(fā)給我的短信中,有一句讓我眼淚泛濫:“經(jīng)過復雜艱難世事考驗的純真才更珍貴,打鐵的人叫它淬火”。
六世達賴倉央嘉錯,雪域圣王,端坐在布達拉宮受萬眾敬仰,然而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的卻是五彩斑斕、如影隨形的纏綿。情、愛顯現(xiàn)在了這枚通體透明的琉璃珠上。他是異數(shù),寫下如此動人情詩一首首,在我們念著“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時,卻并不知,為這情意纏綿的詩他所付出的代價——在25歲那年進京路途中被害,從此,徹底走到自己孤單的路上。在愛情上,愛德華八世也是異數(shù)——誰肯為愛情放棄王位?李隆基如此愛楊玉環(huán),天長地久有時絕,此恨綿綿無絕期,為了李家江山大業(yè),還是在馬嵬坡前,賜了一條白綾給纏綿深愛的女子,但是愛德華八世,卻真的收山而去,從此遠離大英帝國,在法國終老,與她日日相伴。這個異數(shù),成為愛情中的經(jīng)典。
堅定地成為一個異數(shù)吧——于一個文字的靈魂而言,沒有比成為一個異數(shù)更必要的事情了。“寧肯媚晚涼,清風匝地隨?!边@隨時隨地的悲戚和惆悵,于好文字而言,就是綢緞上最濃烈的花朵散發(fā)出的幽香呀,是那一朵沒有理由跟過來的蓮。
(選自《愿為果——十年雪小禪精選隨筆集》,有刪改)
[含英咀華]
本文寫“異數(shù)”,其實是在寫一種獨立的人格精神,人只有擁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才能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特的判斷,而這種獨特或成就一個人的豐功偉績,或使一個人擁有完整的美麗的心靈。文章從“孤單”“不盲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文字簡潔,從容。
[思考練習]
1.“但這造就深度與光芒”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2.簡要分析文中敘寫六世達賴倉央嘉錯之事的作用。
3.根據(jù)文意,概括出文章所寫的種種“異數(shù)”。
選文3 確認自我
大木屋的小時代
李淺予
在瑞士,有一個被群山包圍的小鎮(zhèn)。1754年,一位據(jù)說極度富有的商人雇用當?shù)刈詈玫慕ㄖ煟褂?00棵杉樹,歷時4年,在小鎮(zhèn)的中心修建了一棟共有40個房間、100多扇窗戶的大木屋。
或許是為了減輕昔日不擇手段獲取財富所帶來的負罪感,大木屋的主人請工匠在門楣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忘記,身體總會歸于塵土,為蟲蟻所食。”1976年,法國畫家巴爾蒂斯到瑞士旅行,偶然在這座與世隔絕的小鎮(zhèn)上見到了大木屋,他望著門楣上的“格言”,對身后的日本妻子說:“盡管我沒有像大木屋主人那樣備受負罪感的折磨,但我從未忘記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彼敿礇Q定買下大木屋,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新的生活開始了。每天清晨,他走進畫室,一直工作到太陽落山才放下畫筆。他的畫是畫商們爭購的對象,一幅可以賣到幾百萬美元。但他有一個讓畫商們痛心疾首的癖好:喜歡將自己感覺畫得不好的畫涂掉。
10年過去了,20年過去了,他始終沒有“出山”的跡象。他不在江湖,江湖上關(guān)于他的傳說卻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想見到他,一批又一批的記者、崇拜者到達小鎮(zhèn)時,卻發(fā)現(xiàn)大木屋的門緊閉著。
這些一無所獲的人并沒有因此而不滿,在他們看來,能夠看到傳說中的大木屋,感受這位神秘的畫家正靜靜地在某一個房間里作畫,就已經(jīng)足夠了。他,連同他的大木屋,都成了傳奇。
2001年,他92歲那一年,在大木屋中離開了人世。生前,他曾說:“我一直在我的畫里確認自我,結(jié)論是:我不存在?!彼龅搅?,但他無法做到不在別人的心中存在。
(選自《濱海時報》2013年10月17日)
[含英咀華]
人的歸處是何處?有人認為是歸于塵土,有人認為是歸于虛無,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歸于人們心中。其實,無論人的歸處是何處,人生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我們堅守的,比如堅持做人做事的原則,比如堅守心靈的凈土。
[思考練習]
1.請分析文章標題“大木屋的小時代”的好處。
2.如何理解“我一直在我的畫里確認自我,結(jié)論是:我不存在”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