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敏飛
“表哥”楊達才、“天價煙局長”周久耕等一大批貪腐官員,借著“網友曝”的東風,結束了自己的官場生涯。于是一些官員們似乎有了“網絡恐懼癥”,連正面新聞也拒絕。在一些官員看來,網絡上,正面新聞也會被傳播成負面新聞。這樣的想法,其實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凈,又何懼“網友曝”呢?
《人民論壇》的調查顯示,高達88%的網友認為官員“網絡恐懼”是“好事,說明社會進步了”。但從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官員有“網絡恐懼癥”,說明他們沒有把握“網絡麥克風”的能力,同時又無法經受網絡監(jiān)督的苛刻審視。
網絡只是公眾監(jiān)督的一種形式罷了,“網絡恐懼癥”其實就是一種“監(jiān)督恐懼癥”。眾所周知,官員要接受公眾的批評與建議,要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這是最起碼的底線,也是最基本的義務。既然如此,作為官員,理應化被動為主動、化躲避監(jiān)督為接受監(jiān)督,可為何仍有官員有“網絡恐懼癥”呢?恐怕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缺乏必要的媒體素養(yǎng),不知該如何應對;另一種則是尾巴不干凈,害怕“人肉搜索”的強大力量。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急需糾正的。一方面,我們官員的媒體素養(yǎng)與意識,的確亟待提高,畢竟,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那官員們理應充分利用好這個“麥克風”,信息的公開透明、良好的“官”“民”互動,都是可以為自己加分的;另一方面,當官員的媒體素養(yǎng)已經形成,卻依然恐懼網絡,則有必要調查一番——順著“網絡恐懼”的藤,看能不能摸到“貪腐事實”的瓜。不然,恐懼網絡沒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