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萍,唐麗君
(1.無錫市東林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1;2.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8)
新課程背景下體育與健康學科評價探索與實踐
田 萍,唐麗君
(1.無錫市東林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1;2.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8)
2001年教育部新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出臺后,怎樣評價學生因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導向作用,其重要性日漸突出,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就體育與健康學科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生評價內(nèi)容、項目和操作方法。
1.1 全面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學生評價要貫穿于整個課程實施的教學過程,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從單一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來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這種評價把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評價的過程包括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家長和社會對這一項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的體育能力有所提高。
1.2 多元化原則
這一原則指評價的方式多樣化,評價的方法應具有科學性、靈活性和實踐性,在操作過程中,綜合采用觀察、記錄、調查訪問、討論、作業(yè)、測試、自我評價、組內(nèi)評價、相互評價以及激勵性評價等方式。這種多元化評價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1.3 發(fā)展性原則
這一原則在課程標準評價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課程標準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fā)展功能,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的成績與相對進步進行比較,注重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了解《標準》的要求以及評價方法與過程。在學期初將評價的內(nèi)容、項目和標準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評價和參與評價,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明確學習的方向。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將自己作為一名參與者嚴格把關,保證質量,制定學生評價操作規(guī)范,嚴格操作程序,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學生評價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表1)
操作細則:第一部分:第一空讓學生選擇運動項目名稱,如籃球、體操、田徑等運動項目;第二空讓學生選擇身體素質的練習,如速度、力量、柔韌、耐力、靈敏;第三空讓學生選擇與第二空相關的項目如:速度——50m跑;耐力——800m跑、1 000m跑、1 500m跑等項目。
第二部分:其中,分類評價是核心。筆者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首先明確分類評價項目,然后劃分各個等級,用準確的語言描述等級水平,將等級與相應的水平描述對應起來構成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等級評價標準。為了能較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筆者設計了三個平臺,那就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分類評價標準如下:
(1)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A—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參加體育活動,體育興趣濃厚;B—能參加體育與健康的學習,有一定的體育興趣;C—不太喜歡參與體育活動。
(2)生活和體育:A關注重大體育賽事,觀看并討論有關的體育節(jié)目;B收聽收看一些體育節(jié)目;C生活中不關心體育賽事。
(3)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A—知道動作名稱,熟練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B—了解一些動作名稱,基本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C—不了解動作名稱。
表1 體育與健康學科評價內(nèi)容,擬訂了評價表
(4)體育生活中的合作精神:A—能夠在集體性的體育活動中與他人合作;B—在老師的指導下與他人合作;C—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5)體育生活中的意志品質:A—在體育運動中遇到困難,能堅持完成任務;B—遇到困難,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完成任務;C—遇到困難不能完成任務。
第三部分: 采用等級制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通過測試評價從學習態(tài)度、運動參與、情意表現(xiàn)、合作精神、運動技能、進步幅度六方面有機結合,加以考察,綜合評定。學年成績填寫方法:如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成績不同,則參考分類評價中的教師評價。
第四部分:由體育教師填入本學期素質測試的項目成績;測試的項目是根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制定的,并且按要求進行選測。
第五部分:介紹本學期自己在體育方面的獲獎成績、體育特長、體育愛好及對體育的理解和認識等,點評的填寫:(1)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是否認真、積極;(2)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是否持久;(3)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合作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4)學生的不足之處與突出之處;(5)多采用激勵性語言。
第六部分:廣播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由學生自己填寫;選修課成績由體育教師填寫;健康情況由校醫(yī)填寫。
筆者對本校初一年級的學生、家長、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對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整體抽樣法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學生問卷127份,收回有效問卷127份,共發(fā)家長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30份共發(fā)教師問卷31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
調查結果顯示,由于評價方式方法的改變,學生在課堂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的轉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都相應地制訂比較合理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因此體育課教學由“封閉轉向開放”,由“專制轉向民主”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G807.0
A
1674-151X(2014)04-073-03
2014-03-09
田萍(1977~),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