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峰
《起風了》是2013年7月在日本上映的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收山之作。故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日本有名的零式戰(zhàn)機的設計者堀越二郎為主人公,講述其在二戰(zhàn)時期的技師生活以及與結核病美少女菜穗子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自上映以來連續(xù)7周蟬聯(lián)票房冠軍并贏得了諸多國際獎項。宮崎駿在觀看《起風了》完成品時,也不禁感動落淚,他自言這種情況尚屬首次。這部影片在獲得票房成功的同時,也因其題材的敏感性和作者歷來的反戰(zhàn)態(tài)度在日本國內外激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在雅虎日本網(wǎng)站關于電影《起風了》的頁面上,許多日本右翼網(wǎng)民都在指責影片傳遞的和平主義信息,稱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左翼”傾向電影,有人甚至給宮崎駿打上了“反日”和“叛國者”的標簽。而韓國媒體《每日經濟》則認為這是一部美化了侵略的“右翼電影”,波士頓影評人協(xié)會成員Inkoo Kang也認為:“宮崎駿的這部影片……有意拒絕承認他們國家在造成這種可怕結果的戰(zhàn)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對我來說,這部影片十分不道德,因為他掩蓋了制造這些飛機的真實目的?!蹦敲?,該片的創(chuàng)作主旨是美化侵略,還是簡單地宣揚反戰(zhàn)思想,還是其他呢?本文試解讀之。
首先,影片主人公堀越二郎并不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者。眾所周知,宮崎駿向來是一個反戰(zhàn)的和平主義者。而《起風了》的主人公卻是一個殺人機器的設計者,這難免令人疑惑,也引發(fā)了廣泛爭議。對此,本文認為,從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來看,宮崎駿所刻畫的堀越二郎并不是一個因想發(fā)起戰(zhàn)爭而去制造飛機的人,而是一個單純地執(zhí)著于設計飛機夢想的人,不能因為其設計的飛機是零式戰(zhàn)機就認定他是一個侵略者。其實關于這一點,《起風了》開篇就安排了一個場景作解釋:堀越在少年的夢中與意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相遇。剛巧這位設計師也是以設計戰(zhàn)斗機聞名,卡普羅尼說:“飛機不是戰(zhàn)爭的道具,也不是經商的手段,而是美麗的夢想。”宮崎駿在談及制作這部影片的目的時曾表示,極右翼分子試圖把堀越二郎制作飛機的天賦作為“宣泄他們愛國熱情和自卑情結的出口”,“我希望將堀越二郎與那些人區(qū)分開?!?/p>
其次,影片中有不少譴責戰(zhàn)爭的情節(jié)。如電影中提到,戰(zhàn)時日本經濟極為貧弱,滿街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或是餓肚子的孩子。經受飛行試驗的屢次失敗之后,沮喪的堀越在小鋪子買了兩塊糕點,準備當作晚飯。當他發(fā)現(xiàn)了路邊等待雙親回家的姐妹兩人時,主動拿出自己的“晚飯”分給她們。然而小孩子們并未領情,她們雖然看著糕點口水直流,卻未發(fā)一言地跑開了。堀越站在昏黃的路燈下,體會了一次無言的尷尬。他的朋友本莊說:“你這是偽善,你知道一駕飛機的造價夠全日本多少這樣的家庭吃上好的!”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主人公正是導致經濟蕭條、父母晚歸、孩子挨餓的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最強有力的幫兇。在這里,影片對以主人公為代表的普通日本人不自覺地助政府為虐進行了拷問,也是對如今日本社會上右翼思潮的一種抨擊。
再次,整部影片雖然很少正面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但通過流動的印象派背景也傳遞出一種安靜的反戰(zhàn)信息。如影片中頻頻出現(xiàn)的藍天和新綠之間夾著的“血色夕陽”,令人感到一股戰(zhàn)爭帶來的恐懼撲面而來。戰(zhàn)爭摧毀著“夢想者”的舞臺,戰(zhàn)爭拆散了一對又一對的戀人,影片最后,“幾乎完美”的“夢想飛機”最終也因為戰(zhàn)敗而支離破碎。此時,主人公“二郎”獨自走在遍布飛機殘骸的荒原上,夕陽之下,滿目瘡痍。身旁一向以旁觀者身份出場的意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伯爵道出點題般的臺詞:“你的‘零戰(zhàn)’,把這個國家(日本)搞垮了啊?!蹦切糁酗w機墜落的鏡頭和飛機殘骸的靜止畫面,使人深深地感到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愚蠢,從而將反戰(zhàn)的氣息推向高潮。
不僅如此,就在影片上映之際,宮崎駿還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雜志《熱風》中發(fā)表文章對當下日本右翼政客試圖修改和平憲法的嘗試表達了明確的反對態(tài)度?!安挥谜f,我是反對修改憲法的,這件事永遠不應該發(fā)生?!彼J為,那些對歷史缺乏了解的政客“不應該搞亂國家的基礎”。①在中日關系因日本政府的種種挑釁行為而跌入谷底時,宮崎駿不顧日本右翼勢力的恐嚇,大聲疾呼應該“與中國成為朋友”。試想,這樣一位積極倡導和平的導演怎么可能拍攝美化侵略的電影?
本片的創(chuàng)作主旨既然不是美化侵略,那么是否就意味著是單純地宣揚反戰(zhàn)思想呢?也不盡然。
首先,該片導演宮崎駿否定堀越二郎的戰(zhàn)爭責任,而堀越二郎本人更是如此。宮崎駿在答《朝日新聞》記者問時曾說:“(堀越二郎)不過是一名技術人員,沒有必要去為整個歷史負責?,F(xiàn)在去責問他的責任是毫無價值的?!睘榱吮磉_對他的尊敬,宮崎駿甚至在片頭打出“向堀越二郎致以崇高的敬意”的字幕。至于堀越二郎本人,他在1970年出版的《零戰(zhàn)——其誕生與榮光的記錄》中,以“十三架飛機屠宰敵人二十七架飛機”為小標題,說知道重慶空戰(zhàn)十分鐘解決問題、日方不死一人的詳情是在戰(zhàn)后不久,這是超乎他想象的非常漂亮的一戰(zhàn)。②從上述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在宮崎駿晚年的心境中,對于日本挑起的侵略戰(zhàn)爭沒有絲毫的不安、反省或懺悔。相比之下,具有基督教文化背景的西方人對戰(zhàn)爭罪惡的反省則要深刻得多。如奧本海默,他對廣島和長崎所遭到的巨大災難深感內疚,為此終生致力于禁核事業(yè)。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自己一生所做的最錯誤的事就是提議研發(fā)原子彈。
其次,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對軍國主義順從、妥協(xié)的思想處處可見。盡管在影片中堀越二郎不止一次說出“發(fā)動戰(zhàn)爭會讓日本滅亡”,但每當接到軍部設計制造戰(zhàn)機的命令并且暗示可以不顧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去設計時,堀越二郎的回答總是“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四個字使得堀越二郎對軍國主義言聽計從的形象躍然紙上。再如,堀越在與同期入社的友人的閑談中曾多次涉及戰(zhàn)爭話題,但每次討論都會有意地繞開任何關于戰(zhàn)爭性質的描述。以下是他們的對話片段:“我們到底是要和幾個國家打呢?”“不清楚,美國、蘇聯(lián)、中國、緬甸?”“啊,這么多?!薄拔覀冎还茉O計出好飛機,戰(zhàn)爭的事與我們無關。”“對,設計出好飛機!”從這些對話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主人公甚至根本不在意自己設計的飛機被用來與哪個國家作戰(zhàn),更不用說戰(zhàn)爭性質了。
可以說,與那些戲劇沖突十分鮮明、頌揚舍身取義的反戰(zhàn)作品相比,《起風了》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的確顯得模棱兩可。這反映出宮崎駿沒有解決好這部電影以反戰(zhàn)為主的價值取向和主人公積極主動地以才智貢獻于侵略戰(zhàn)爭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這與宮崎駿自身一方面批判戰(zhàn)爭,一方面又對零式戰(zhàn)機情有獨鐘的矛盾心態(tài)有很大關系。宮崎駿曾坦言:“我對兵器的愛好更多的是一種童心的流露。有一次,在大學財政學的課堂上,作為題外話,教授滔滔不絕地講述了戰(zhàn)爭經濟如何嚴重地破壞了國民經濟,他的話對我的打擊很大。我忽然覺得,自己收集的那些有關兵器的書還有模型簡直毫無用處,回去后一狠心,全部扔掉了。 雖然如此,每次碰到這類書,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買下來?!雹?/p>
實際上,從整部影片的故事發(fā)展脈絡來看,《起風了》講述的是一個追求個人夢想而又付出沉重代價的故事,宣揚的主旨是一個人要在逆境中堅持夢想,努力生存。即: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縱覽全片,宮崎駿并未呈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他更多地是著眼于大背景下的個人夢想和勇往直前、生死相依的愛情。在片中,二郎小時候就已醉心于設計飛機,后畢業(yè)于東京大學,繼而遠赴德國留學并作為工程師而嶄露頭角,然而二郎最初的飛機設計卻以失敗告終。失意之余,他來到有名的避暑圣地輕井澤度假。在此期間,二郎遇見了菜穗子(他曾在關東大地震中幫助過的一個女孩),兩人陷入愛戀。獲得了甜蜜愛情的二郎不久重返職場,他努力應對著軍部對飛機裝載量和速度的苛求,終于制作出了曾令盟軍非常頭痛的“零式艦上戰(zhàn)斗機”,受到軍部賞識。此時的菜穗子因身患結核病而來日無多,考慮到這一點,二郎毅然選擇了與菜穗子結婚并生活在一起。最后,菜穗子病情加重,為了不拖累二郎,她決定只身回到山中的療養(yǎng)所。日本最終輸?shù)袅藨?zhàn)爭。二郎在幻象中看到了死去的菜穗子奔向他,對他說:“活下去?!薄捌痫L了,我們必須努力試著活下去。”這是片中一句反復出現(xiàn)的話。所有這些,都向觀眾傳遞著如下信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生活都要繼續(xù),夢想仍在前方等待著你。不僅如此,在吉卜力工作室網(wǎng)站公開的電影企劃書中,宮崎也就制作意圖作了如下解釋:"這部電影既非對戰(zhàn)爭予以控訴,亦非意圖通過對零式戰(zhàn)斗機的杰出之處之描寫來鼓舞日本的年輕人,卻也不想掩飾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飛機的心愿,只希望講述這么一個忠于自己的夢想、不斷奮進之人的故事?!雹?/p>
當然,主人公執(zhí)著于“設計最好的飛機”的個人夢想畢竟是通過設計軍用飛機(零戰(zhàn))來實現(xiàn)的。對于這一個人夢想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宮崎駿曾在面對韓國媒體的記者會上表示:“在當時,想要研制飛機,只能研制軍用飛機。堀越二郎就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他為工作而努力付出,在可以預知(使用戰(zhàn)斗機的)后果的情況下依然繼續(xù)工作,這讓他背負了負面印象。雖然我并非因為覺得他是對的才制作了這部電影,但也沒想過要簡單地斷定他是錯的?!边@段話反映出了日本“職人”文化的特征?!奥毴恕蔽幕笕巳艘宰龊帽韭毠ぷ鳌⒛ゾ殞I(yè)技術為榮。而堀越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正是這種“職人”文化的最好體現(xiàn),也是《起風了》的創(chuàng)作主旨。必須指出,這種“職人”文化反映出了近代日本普通民眾自我意識的缺失。在以天皇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的嚴格控制下,普通民眾缺乏獨立的人格和思想,以盲從為美德。一旦軍部或是思想偏頗的領導者掌握政權,日本國民的“職人”文化就會導致其對工作性質的不加判斷。再加上在窮兵黷武的日本軍國主義統(tǒng)治下,任何個體都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樣堀越二郎這位飛機設計天才也就不可避免地淪為了戰(zhàn)爭的工具。
通過對整部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片的創(chuàng)作主旨既不是美化侵略,也不是簡單地宣揚反戰(zhàn)思想,而是講述一個追逐個人夢想,在逆境中努力生存的故事。當然,本片主人公在夢想的追逐中帶有日本式思維邏輯的對軍國主義的妥協(xié)。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上映之時,正值日本民眾剛剛經歷地震、核泄漏的傷痛,又要承受經濟蕭條的巨大壓力。而在該片故事發(fā)生的20世紀20年代,那時的日本同樣發(fā)生了關東大地震和經濟危機。影片傳遞的這種“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精神無疑會增強當下普通日本民眾戰(zhàn)勝災難的信心和勇氣。
注釋:
①宮崎駿:《修改憲法,豈有此理》,《熱風》,2013年7月號特集。
②堀越二郎:《零戰(zhàn)——其誕生與榮光的記錄》,角川書店,1970年版。
③太田啟之:《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憲、民族情結—宮崎駿的政治傾向》,《電影世界》,2013年第8期。
④宮崎駿:《〈起風了〉電影企劃書》,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01279/36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