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
人生的悲劇本身不會導(dǎo)致心理問題,令我們陷入困境的是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說到底是因為不敢面對真相。
24歲女孩Z是成都人,兩三歲時,媽媽與爸爸離婚,從此失去聯(lián)系,一直到現(xiàn)在都不知所終。她爸爸是個花花公子,對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斷,但對女兒一直缺乏關(guān)照。
爺爺奶奶對她不錯。但是,她5歲時,奶奶去世;6歲時,爺爺去世。
這是很糟糕的童年,這種條件下的孩子,一般會有種種心理問題。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別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特別懼怕被親友、同學和同齡的孩子疏遠甚至傷害。為了討好別人——尤其是同學,她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喜歡她,大家總是嘲笑她,嘲笑她窮,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難看。
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她終于承受不住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想到了自殺。她拿出一張紙,這邊寫“活著的理由”,那邊寫“死去的理由”。這邊只有寥寥幾個,那邊則是長長的一列。
寫完之后,看著這張紙,她感到無比悲傷,于是哭起來,開始是啜泣,但慢慢變成了號啕大哭。
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沒了時間的概念。但哭到最傷心的時候,她內(nèi)心深處突然蹦出一個聲音對她說:“你很慘,非常慘,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這句話救了她。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極大地改變了她。她不再關(guān)注別人對她的評價,也不再懼怕別人對她的拒絕和嘲諷。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漸漸有了朋友,先是一個、兩個……到了初中后,她已有了許多朋友,有人還成了她的fans,有男孩開始給她寫情書。
她的人生構(gòu)想也越來越清晰,來廣州后,她做過化妝品推銷員、雜志業(yè)務(wù)員等工作,最近辭去了所有工作,自己經(jīng)營一家時尚小店,并在廣西南寧開了一家分店。
目前,她最大的夢想是去法國學服裝設(shè)計,已準備好了學費和生活費,計劃明年去巴黎。
我把Z的故事給我的許多學心理學的同學和朋友講過,大家一致承認:她是心理學上的一個“例外”,那么悲慘的童年居然能長出這樣一個心靈健康的女孩,實在是令人驚訝。那么,這個“例外”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關(guān)鍵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傷,那次悲傷令她接受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慘,非常慘”。
媽媽離開她、爸爸不關(guān)愛她、爺爺奶奶去世、老師和同學經(jīng)常奚落她等事實,都是“非常慘”的事實,這些事實一旦發(fā)生,就永遠不可能更改了。
但是,我們經(jīng)常和“永遠不可能更改”的悲劇較勁,這是我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原因。
其實,人生的悲劇本身并不一定會導(dǎo)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最后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暫時會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最終在我們精神中豎了一堵墻,將我們的心與人生真相隔離起來,而我們的心也越來越缺乏營養(yǎng),最終這心不敢碰觸的人生真相也越來越多,所謂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當“直面慘淡的人生”時,會產(chǎn)生什么情緒呢?毫無疑問,就是悲傷!
悲傷,是非常令人難受的情緒。我們普遍抵觸悲傷。但是,當你抵觸悲傷時,你的心也就遠離了你悲慘的人生真相。不過,這只是遠離,并不是消失。悲慘的人生真相永遠不會因為我們作一些主觀努力就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對我們的心靈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
甚至恰恰相反,你越想否認一些悲慘的事實,這些悲慘的事實對你的消極影響也就越大。
Z并非特例,而是一種最普遍的心理機制。無數(shù)的心理治療師都發(fā)現(xiàn),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的過去的必經(jīng)之路。當我們陷入這種真切而純粹的悲傷時,必然會淚如泉涌,而這淚水就宛如心靈的洪水,會沖垮我們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種各樣的墻,最終讓我們的內(nèi)心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以前,你拒絕悲傷,也拒絕直面自己悲慘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認真相、與真相較勁上。
現(xiàn)在,隨著心靈之墻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慘的人生真相,你的心理能量獲得了解放,它們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現(xiàn)在,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傷所完結(jié)的,是人生悲慘的真相。甚至,這真相的悲劇性還會成為我們心靈的養(yǎng)料,促進我們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