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霞
歌唱教學是中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內容,要做到出色地演唱歌曲,掌握一套正確、系統(tǒng)的發(fā)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嗓子,他們時常會沒有方法地大聲喊叫,對嗓子有很大的傷害。因此,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及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對歌唱的興趣,通過正確有趣的發(fā)聲方法來達到正確歌唱的目的顯得非常重要。而趣味發(fā)聲練習很適合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對幫助學生有興趣地開展歌唱活動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筆者嘗試在小學中低年級音樂課堂上巧妙地創(chuàng)設有趣的發(fā)聲練習環(huán)節(jié),把握興趣模式探索音樂教學,在歌唱教學活動中找到更有趣的聯(lián)結點和方法,在練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趣的氣息、頓音、連音唱法等歌唱方法的輔導,以及對音符、節(jié)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滲透,讓學生唱出美妙的聲音,充分提高具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把握年齡特點有趣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成功地教學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外界的干擾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因此,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設計富有童趣的發(fā)聲練習,對激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級的歌唱教學課《青蛙合唱》中,筆者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發(fā)聲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老青蛙和小青蛙音色對比的變化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變化。
發(fā)聲練習之《兩只青蛙》
師:今天老師請了兩個好朋友來課堂做客,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唱歌,他們是誰呢?聽!他們向小朋友問好了!(通過兩只青蛙和同學們問好的方式讓學生初步辨別音色的差別,感受音的高低)
★聽聽他們的聲音有什么區(qū)別呢?
老青蛙:我是老青蛙,呱呱呱呱呱……(聲音比較低沉)
小青蛙:我是小青蛙,呱呱呱呱呱……(聲音比較清脆)
★我們向和他們問個好吧!
1. 讓同學們分別模仿兩只青蛙的聲音,讓學生區(qū)別低沉和清脆音色的變化并模仿演唱。
2. 再仔細辯聽,兩只青蛙唱歌的時候聲音有什么力度變化呢?學生找出規(guī)律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教師用手勢作出強弱的變化,讓學生體驗歌曲中強弱的力度變化:高音的時候力度比較強,低音的時候力度比較弱。并讓學生和兩只青蛙對唱的方式練習。
在這個發(fā)聲練習中,利用模仿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唱,不斷向學生滲透強、弱的概念并進行練習,學會用粗細兩種不同的音色模仿歌曲中老青蛙低沉和小青蛙清脆的聲音。通過這個有趣的發(fā)聲練習,學生開心地和兩只青蛙一起互動,基本掌握了強弱的對比變化和不同音色的變化的演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歌唱教學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這一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采用擬人的手法來導入,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而有趣的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利用認知規(guī)律巧妙設計,提升音樂感受
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設計有趣的發(fā)聲練習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歌唱教學的實效。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二課《搖籃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和表現(xiàn)《搖籃曲》安靜、抒情、優(yōu)美的音樂特點,我設計了一個《小寶寶要睡覺》的發(fā)聲練習,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們扮演慈祥的媽媽,用優(yōu)美的歌聲哄小寶寶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
發(fā)聲練習之《小寶寶要睡覺》
師:《搖籃曲》是媽媽哄寶寶入睡唱的歌,表達了媽媽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和美好祝愿,誰來說一說躺在媽媽懷中是什么感覺?(幸福、溫暖)
為了表達《搖籃曲》的感情,要用怎樣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速度徐緩,力度較弱,輕柔,親切,深情地)
那我們一起來試試,想象自己就是一個慈愛的母親,用溫柔、親切的聲音來哄哄小寶寶睡覺。
3 5 ■ 4 | ■ ■ 1 0 ‖
嗯……
學生:(用“嗯”來模仿媽媽哄孩子睡覺的聲音,引導學生用高位置的混聲演唱,音色要圓潤、柔和和連貫)。
本練習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哼鳴聲,對學生進行氣息和連音的訓練,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搖籃曲這種音樂風格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輕松掌握演唱風格。
又如四年級上冊《西風的話》,筆者以“聽風”這一發(fā)聲練習做激趣導入,通過辯聽、模仿和探究引導學生對力度的強弱變化做練習,這一設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本課的歌唱教學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發(fā)聲練習之《聽風》
1. 創(chuàng)設情境:這是什么聲音呢?(課件播放風的聲音)
2. 能聽出來在這段風聲中,力度做了怎樣的變化嗎?
生:開頭弱,中間強,結尾又弱了。
師:對,有了這樣的強弱變化,才讓我們覺得這風似乎就在我們身邊刮起來了。其實這樣的力度變化,我們只用兩個符號就可以概括。漸強(<)和漸弱(>)。誰能用聲音將這兩個符號的意義表現(xiàn)出來?
(生用聲音體現(xiàn)強弱變化。)
師:在這段風聲中,力度符號的作用是很大的,正是因為有了強弱的變化,才體現(xiàn)出風的漸近和漸遠效果。
3. 練聲:用“嗚”來模仿風聲。(聲音飽滿,嘴巴要圓著唱,聲音要隨著力度的變化而變化哦?。?/p>
你能用正確的方法來演唱這段旋律嗎?
(漸強加在第二小節(jié),減弱加在第四小節(jié)。)力度記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現(xiàn),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咱們在演唱歌曲的時候一定要用恰當?shù)牧Χ冉Y合適當?shù)牧Χ茸兓瘉硌莩?,這樣,才能讓歌曲更好聽!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大自然中風聲的強弱變化來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中力度的強弱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緊扣教學內容展開設計,促進教學效果
二聲部的歌唱教學一直是小學歌唱教學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受到另外一個聲部的影響而跟著“走音”,由于教師一人無法同時示范兩個聲部,經(jīng)常是顧此失彼,忙得不亦樂乎。而如果能在教學的發(fā)聲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即符合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二聲部的演唱,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三年級下冊第七課《侗家兒童多快樂》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運用以下發(fā)聲練習對學生進行二聲部的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
發(fā)聲練習之《智勇闖侗鄉(xiāng)》
師: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一起走進美麗而又神秘的侗鄉(xiāng)! 每個進入侗鄉(xiāng)的客人都要接受侗族人民的挑戰(zhàn)!是什么呢?(侗族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了,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置"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唱好了喝好了,才能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今天我們也必須要能對上歌才能進入侗鄉(xiāng)。想不想和侗族小朋友挑戰(zhàn)對歌?。恳獙酶璋?,就要先把歌曲的節(jié)奏拍出來。
★節(jié)奏練習。
1. X— | X— | X— | X— ‖
(出示一聲部節(jié)奏,同學們練習)
(出示二聲部節(jié)奏,學生練習)
3、分聲部練習并合奏
★二聲部合唱練習
師:合唱是侗族大歌表演中最高水平的。我們能拍準節(jié)奏并不算闖關成功了,還必須用合唱的方式唱出來,唱好了兩聲部的合唱,我們就可以進入美麗的侗鄉(xiāng)了!
1. 分別出示第一、二聲部,學生練習
2. 仔細聽一聽覺得這兩個聲部有什么區(qū)別?(第一聲部深情悠揚的,第二聲部輕快跳躍的)
3. 分聲部進行練習合作
4. 兩個聲部合作練習
在聲部合作練習中,教師重點強調聲部之間的融洽和諧,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在闖關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兩聲部的合唱,也體會了合作的成功,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輕松解決了教學難點。由此可見,緊扣教學內容的發(fā)聲練習往往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趣味發(fā)聲練習在提倡科學發(fā)聲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倡導以趣味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一大亮點,非常適合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有興趣地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教學活動中找到更有趣的聯(lián)結點和方法,讓學生唱出美妙的聲音,充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李 淳
二聲部的歌唱教學一直是小學歌唱教學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受到另外一個聲部的影響而跟著“走音”,由于教師一人無法同時示范兩個聲部,經(jīng)常是顧此失彼,忙得不亦樂乎。而如果能在教學的發(fā)聲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即符合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二聲部的演唱,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三年級下冊第七課《侗家兒童多快樂》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運用以下發(fā)聲練習對學生進行二聲部的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
發(fā)聲練習之《智勇闖侗鄉(xiāng)》
師: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一起走進美麗而又神秘的侗鄉(xiāng)! 每個進入侗鄉(xiāng)的客人都要接受侗族人民的挑戰(zhàn)!是什么呢?(侗族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了,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置"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唱好了喝好了,才能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今天我們也必須要能對上歌才能進入侗鄉(xiāng)。想不想和侗族小朋友挑戰(zhàn)對歌???要對好歌啊,就要先把歌曲的節(jié)奏拍出來。
★節(jié)奏練習。
1. X— | X— | X— | X— ‖
(出示一聲部節(jié)奏,同學們練習)
(出示二聲部節(jié)奏,學生練習)
3、分聲部練習并合奏
★二聲部合唱練習
師:合唱是侗族大歌表演中最高水平的。我們能拍準節(jié)奏并不算闖關成功了,還必須用合唱的方式唱出來,唱好了兩聲部的合唱,我們就可以進入美麗的侗鄉(xiāng)了!
1. 分別出示第一、二聲部,學生練習
2. 仔細聽一聽覺得這兩個聲部有什么區(qū)別?(第一聲部深情悠揚的,第二聲部輕快跳躍的)
3. 分聲部進行練習合作
4. 兩個聲部合作練習
在聲部合作練習中,教師重點強調聲部之間的融洽和諧,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在闖關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兩聲部的合唱,也體會了合作的成功,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輕松解決了教學難點。由此可見,緊扣教學內容的發(fā)聲練習往往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趣味發(fā)聲練習在提倡科學發(fā)聲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倡導以趣味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一大亮點,非常適合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有興趣地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教學活動中找到更有趣的聯(lián)結點和方法,讓學生唱出美妙的聲音,充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李 淳
二聲部的歌唱教學一直是小學歌唱教學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受到另外一個聲部的影響而跟著“走音”,由于教師一人無法同時示范兩個聲部,經(jīng)常是顧此失彼,忙得不亦樂乎。而如果能在教學的發(fā)聲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即符合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二聲部的演唱,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三年級下冊第七課《侗家兒童多快樂》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運用以下發(fā)聲練習對學生進行二聲部的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
發(fā)聲練習之《智勇闖侗鄉(xiāng)》
師: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一起走進美麗而又神秘的侗鄉(xiāng)! 每個進入侗鄉(xiāng)的客人都要接受侗族人民的挑戰(zhàn)!是什么呢?(侗族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了,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置"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唱好了喝好了,才能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今天我們也必須要能對上歌才能進入侗鄉(xiāng)。想不想和侗族小朋友挑戰(zhàn)對歌啊?要對好歌啊,就要先把歌曲的節(jié)奏拍出來。
★節(jié)奏練習。
1. X— | X— | X— | X— ‖
(出示一聲部節(jié)奏,同學們練習)
(出示二聲部節(jié)奏,學生練習)
3、分聲部練習并合奏
★二聲部合唱練習
師:合唱是侗族大歌表演中最高水平的。我們能拍準節(jié)奏并不算闖關成功了,還必須用合唱的方式唱出來,唱好了兩聲部的合唱,我們就可以進入美麗的侗鄉(xiāng)了!
1. 分別出示第一、二聲部,學生練習
2. 仔細聽一聽覺得這兩個聲部有什么區(qū)別?(第一聲部深情悠揚的,第二聲部輕快跳躍的)
3. 分聲部進行練習合作
4. 兩個聲部合作練習
在聲部合作練習中,教師重點強調聲部之間的融洽和諧,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在闖關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兩聲部的合唱,也體會了合作的成功,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輕松解決了教學難點。由此可見,緊扣教學內容的發(fā)聲練習往往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趣味發(fā)聲練習在提倡科學發(fā)聲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倡導以趣味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一大亮點,非常適合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有興趣地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教學活動中找到更有趣的聯(lián)結點和方法,讓學生唱出美妙的聲音,充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