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從圃地選擇、圃地準備、播種育苗、無性繁殖育苗、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方面介紹了香椿的育苗技術(shù)。該技術(shù)適用于山西省范圍內(nèi)香椿苗木的生產(chǎn)。
關(guān)鍵詞:香椿;圃地;種子;苗床
中圖分類號:S6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3-0155-02
1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香椿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的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包括《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 6001—1985)、《林木種子質(zhì)量分級》(GB 7908—1999)、《林木種子檢驗規(guī)程》(GB2772—1999)、《林木種子貯藏》(GB 10016—1988)和《容器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DB13/T 937—2008)。
2 圃地選擇
在選擇不同的圃地時,要注意的事項也不同,分別是:①在選擇固定圃地時,要注意選擇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排水良好,且地下水位不超過1.5 m、土層厚度不少于50 cm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壤土的地方做圃地;②在選擇臨時圃地時,宜選設(shè)在山坡的中、下部,因為那里地勢較平緩、土層深厚、肥力好,而且接近水源;③在農(nóng)耕地育苗時,要選擇有排灌條件、肥力較好的地段做圃地。
3 圃地準備
3.1 土壤的處理和改良
育苗前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采用藥劑消毒、熏蒸等方法進行土壤處理。圃地土壤要逐年增施有機肥料。
3.2 整地施肥
育苗前必須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zhèn)壓等步驟,且要深耕細整、清除草根和石塊、施肥均勻、地平土碎。翻耕深度要在20~25 cm之間,隨耕隨耙,及時平整、鎮(zhèn)壓。整地時要施基肥,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50 000~70 000 kg/hm2、復(fù)合肥500~750 kg/hm2、尿素100~150 kg/hm2,并深翻土壤,使土肥均勻混合、土粒細碎、表面平整。
3.3 作床
包括高床和平床的制作。高床的苗床床面要高出步道15~20 cm,床寬1~1.5 m,床間步道為20~30 cm,且要選擇氣候濕潤、水源充足、灌溉條件好或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平床育苗地要帶狀作業(yè),帶間留出20~30 cm的步道,培育大苗時可不留步道,且要選擇氣候干旱地區(qū)或水源不足、灌溉條件差的苗圃。
3.4 輪作
宜實行香椿與不同樹種苗木的輪作或香椿苗木與綠肥、牧草、農(nóng)作物的輪作,做到對圃地“養(yǎng)用結(jié)合”。
4 播種育苗
4.1 采種
應(yīng)選擇20~30年的高大、健壯的母樹,待蒴果成熟,并由綠色變?yōu)辄S褐色時,采果取種。采摘后,將果實攤開晾干,忌暴曬。蒴果開裂、種子散出后,簸去雜質(zhì),然后放入麻袋置于通風(fēng)陰涼處晾干。在采收適齡香椿的種子時,當年不能采摘它的香椿芽。
4.2 種子處理
處理種子的步驟為:①選用當年采集的新種子,用手搓去翅膜,然后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甲醛溶液浸泡20 min;②浸泡后用40~50 ℃的溫水浸種4 h,水種比例為2∶1或3∶1,并不停地攪拌;③待水溫降至25 ℃時再搓洗一遍,然后繼續(xù)浸種15~20 h,再用清水沖洗干凈;④在室內(nèi)通風(fēng)處將種子攤開,晾至種子表面見干后,用濕毛巾包好種子,然后在20~25 ℃下催芽;⑤待30%的種子裂嘴露白后,將其與細沙按1︰1的比例混勻待用。
4.3 播種
播種包括春播和夏播。春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進行,將已出芽的種子與細沙按1︰1的比例混勻,然后用條播(行距在20~30 cm之間)或撒播的方式播種,播種量為40~50 kg/hm2,播后覆細土,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蓋;夏播在5月上中旬進行,將已出芽的種子與細沙按1︰1的比例混勻,然后用條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種,播種量為50~60 kg/hm2,播后覆細土,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蓋。
5 無性繁殖育苗
5.1 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的步驟為:①選穗條。3月中旬,在2~3年的香椿母樹上選擇健壯、直徑在1.5~2.0 cm的1年生枝條,或選擇扦插苗當年生長的干條,幼、壯年樹上當年生長健壯、節(jié)間距離較短的主軸枝、從根部萌生的生長健壯的萌芽條。②剪穗條。要把穗條剪成長度為15 cm左右的插穗,下切口于芽基膨大處斜剪,上切口高出頂芽1 cm,剪口要平滑。③穗條生根處理。插穗剪后將下切口浸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0.02%的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水深度為3 cm,浸泡時長為12 h。④扦插。按10 cm×20 cm的行列距將穗條扦插到寬1 m的高床上,扦插頂端要距離地面1.5~2.0 cm。插前要將圃地灌足底水,插后澆1次透水,并踏實插縫。勿使插穗在土壤中懸空,扦插床上設(shè)中心距離地面高約1 m左右的拱棚。
5.2 萌蘗
香椿萌蘗性強,易形成叢狀植株,秋季落葉后在母樹周圍開溝,溝深約20 cm,近樹干處可稍淺,以促使其萌發(fā)根蘗植株。當年秋或翌年春進行分株定植,同時,在萌蘗坑中施入有機肥并灌水,以利次年根蘗的大量萌發(fā)。
6 苗期管理
6.1 遮蔭
夏季要在苗木上方搭蔭棚或遮陽網(wǎng),并覆蓋稻草遮蔭。
6.2 拆除覆蓋物
當幼苗大量出土(出苗數(shù)達60%~70%)時,要及時分批撤除有礙苗木生長的覆蓋物。
6.3 肥水管理
香椿苗喜濕怕澇,因此前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包括:①灌溉。采取噴灌、澆灌、溝灌等方法,灌溉時要遵守適時、適量的原則。出苗期(特別是幼苗出土前)要適當控制灌溉次數(shù),保持土壤濕潤;苗木生長初期(特別是保苗階段)要采取少量多次灌溉的辦法;苗木速生期要采取多量少次灌溉的辦法;苗木生長后期也要控制灌溉次數(shù),除特別干旱外,可不灌溉。②排水。進入雨季后,應(yīng)注意排澇。③追肥。在5—6月時,應(yīng)追磷酸二銨450 kg/hm2,追肥后澆三四次水。
6.4 矮化壯苗
七八月高溫多濕,幼苗易徒長,因此應(yīng)進行人工控制,可將多效唑300~400倍稀釋,然后隔15 d噴一次,或用500倍稀釋液,隔7 d噴一次,連噴兩三次,以抑制幼苗徒長,促進其加粗生長、提早封頂,培育矮化壯苗。
6.5 除草和松土
要及時清除雜草。人工除草時,應(yīng)在雨后或灌溉后地面濕潤時將雜草連根拔除,并積極采用化學(xué)除草。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松土結(jié)合除草進行。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保證不傷苗、不壓苗,苗根附近松土宜淺,行間、帶間宜深。
6.6 間苗和定苗
當苗長出五六片葉時即可進行間苗,間苗2~4次,最后按株距15~20 cm定苗。間苗要遵循間小留大、間密留稀、間劣留優(yōu)的原則。
6.7 疏葉
要在8月中下旬摘去苗干基部的老葉,再疏去一部分復(fù)葉,以利于苗木通風(fēng)透光,促進苗干的木質(zhì)化。
6.8 病蟲害防治
重點防治香椿白粉病、葉銹病、根腐病、小地老虎和黃刺蛾等病蟲害。
7 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時要按照GB/T 6001—1985、DB 51/T705—2007標準要求進行檢測、分級,苗高低于60 cm的不能出圃。
〔編輯:王霞〕
Abstract: From the nursery, nursery preparation, planting seedlings, vegetative propagation nursery, nursery seedling nursery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troduced toon nursery techniques. The technology is applicable to the production of seedlings in Shanxi range toon.
Key words: toon; nursery; seed; seedbed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