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肖
摘要:語文教學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二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F(xiàn)在有的教師很注意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這種做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活動、做游戲,要以學好語文為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閱讀質量;啟動情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177-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課題。現(xiàn)就我近年的實踐,談如下體會:
一、利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薄伴喿x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從閱讀功能看,閱讀是搜集、篩選、發(fā)現(xiàn)信息的過程;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chǎn)生,期待實現(xiàn),同時又產(chǎn)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比如見到標題)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chǎn)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nèi)驅力。自然,學生從接受的信息中產(chǎn)生的內(nèi)驅力強弱、有無,對其內(nèi)在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的有無或強弱起關鍵作用,對其閱讀行為是否進行和怎樣進行產(chǎn)生重要影響。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閱讀期待”來提高閱讀質量呢?
1、適當?shù)纳壳?。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髡吡餮蹨I,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shù)纳壳槟芗ぐl(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也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的獨特、真摯、強烈、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扣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2、馳情其中。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啟動情感。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動。這種外力須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掠過水面。如從課文中選取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情感,對新課的學習,產(chǎn)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期待著故事將怎么發(fā)生,將怎么一步步進展。
(2)牽住情感。兒童的情感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可以由生成——發(fā)展——穩(wěn)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滅。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
(3)推動感情。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的聲調,從發(fā)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課文精彩片斷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注意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神韻。
二、張揚個性“差異”
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應。只要沒有方向性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xiàn)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另外,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傳授學法時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二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F(xiàn)在有的教師很注意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這種做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活動、做游戲,要以學好語文為基礎。我們提倡的是“快快樂樂學好語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過分地在“樂”字上做文章。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閱讀課文后,還需在整體上要對課文自覺地進行品評鑒賞,最終實現(xiàn)課文語言的內(nèi)化。如讀罷課文后,引導學生掩卷深思,從寫作技巧、思想內(nèi)容、知識信息等方面自覺地總結收獲,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的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開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閱讀教學中努力提高閱讀質量的嘗試僅是開始,閱讀教學能否煥發(fā)更大的生命力,還須通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多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紅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5).
[2] 舒 倩,黃德艷.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途徑[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