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
6月,當以國學名義舉辦的培訓班的“老師”虐童時,國學也成為了質(zhì)疑的對象。與此同時,章太炎《國學概論》、梁啟超《國學小史》等作品成為很多人書桌上的舊愛新寵。
在過去近百年的時光里,國學經(jīng)過了怎樣的流變?今日之國學和昨日之國學又有怎樣的差別?嘗試了解這些答案,不只是理解“國學熱”,緩解某種文化鄉(xiāng)愁,更是著力于中國文化、教育的現(xiàn)狀與未來。
異化的“國學熱”:所謂復興,只不過是一張通行證?
6月,北京出現(xiàn)一宗“虐童案”,當人們拷問以國學名義舉辦的培訓班的“老師”虐童時,國學也成為了質(zhì)疑的對象。
與此同時,暑假來臨,國學夏令營、國學班風行各地,多在景區(qū)、名人故居、鄉(xiāng)村等僻靜處安營扎寨,學生們誦讀經(jīng)典,體驗琴棋書畫等傳統(tǒng)文化,不失有趣。家長們則用高額的學費,來換取應試教育之外望子成龍的一劑偏方。
在更廣大的范圍內(nèi),國學書籍的出版與閱讀亦方興未艾。今年以來,出版有章太炎《國學概論》與《回真向俗:章太炎國學講義》、梁啟超《國學小史》等。當代學者的作品也是很多人書桌上的舊愛新寵。
“國學熱”,大概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觀。用國學家樓宇烈的話說,“一股熱潮,從夜里悄悄升起”。
由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等知識精英在2004年發(fā)起“甲申文化宣言”之后,北大開辦了國學班,清華大學成立了人文學院,山東大學新設(shè)置的儒學學科也開始單獨招生,海南省成為我國第一個全面鋪開國學教育的省份,使“國學熱”不斷升溫。
與此同時,更多“國學熱”的因子從民間開始聚攏、發(fā)力。2005年前后,依托央視《百家講壇》,通過易中天、于丹、閻崇年等人的講述,孔子、老子、曹操、清朝十二皇帝,進入人們的視野,相關(guān)書籍、影像制品暢銷一時,余波至今未歇。
有學者認為,這“契合了現(xiàn)代社會壓力下人們突破浮躁社會風氣、從古代思想精華中尋求自我心靈平靜、平衡生活的心態(tài)”。
在企業(yè)管理層面,國學同樣被視為偏方,管理者不只想求得個人內(nèi)心的平靜與充實,更著眼于用國學來管理企業(yè),各類的國學講課、論壇頗受企業(yè)家追捧,面對各類總裁的天價國學班滿地開花。
仿佛間,國學復興的時刻到了。但其中隱藏著一種可怕的傾向:以利益來衡量國學,以商業(yè)和功利的邏輯來推動國學,正如有關(guān)人士所說,“國學已經(jīng)成了消費對象”。 要不然,何來許多 “國學班”紛紛把學員定在老板、總裁身上,而平均一天的學費高至千元以上?
有論者刻薄地指出:看看暴發(fā)戶們是怎樣熱衷修族譜的,你就理解了,國學,就是族譜的放大版。學者朱四倍認為,“整體社會埋頭發(fā)展了三十多年,大家不約而同都想抬起頭喘口氣,回頭看看來路,結(jié)果目光一下放遠了,落到了孔子和國學身上。”
國學熱,到底熱什么?
沉迷于國學熱,可能類似于聽信了街頭的傳言,日夜守在自家灶下掘土挖寶,指望一夜暴富,從此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學者余英時這樣認為:“‘國學熱本身跟國學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只是有些人的思想被挖空了,要找東西代替:老祖宗的東西就是很好的,我們不用向國外求什么,無非就是這樣一種想法,才會搞出‘國學熱來?!?/p>
是不是黃帝內(nèi)經(jīng)跑出來指導我們的健康,也算國學熱?有人樂于把目前的國學熱比做西方的文藝復興,有一種弄假成真式的沖動??墒牵?,當年歐洲的文藝復興,并不是要恢復光大古老的希臘文明,而是借殼上市,推銷當世的創(chuàng)造。無論達·芬奇,抑或米開朗琪羅,都是舊瓶裝新酒,所謂復興,只不過是一張通行證。
那么,今天倡導國學,我們的新酒在哪里?它有什么樣的芬芳?
事實上,這已是國學史上的百年之問。
胡適們的百年之問:
國粹,還是國糠?
陸懋德是清華大學歷史系首任系主任,他提出要造就“中西并重”的全才。1942年,對于國學,他卻大失所望:“民國以來,治國學者,多循一時之尚,而入于瑣碎考證之學,故三十年之結(jié)果,竟無全才可用。”
這一文化失落,從未停止。
2009年,新清華國學院成立,該院副院長、學者劉東在《道術(shù)與天下》一書中痛陳道:“打個比方,如果人類的知識構(gòu)成,在任何堪稱正常的傳統(tǒng)社會,其所謂‘專和‘通或‘約與‘博的比例,大概都只會是三七開,那么,到了工業(yè)革命以后,這兩種學識間的比例,就率先從西方開始滑坡,逐漸發(fā)展到了五五開、甚至六四開;按說,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是夠不正常的了——而我們竟還要變本加厲,基于對西方文明的偏頗總結(jié),繼續(xù)朝一個明顯的偏向滑落,終于滑到了七三開、八二開,甚至九一開!”
不過,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也曾經(jīng)有過一百多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徹底批判和否定。
“國學”的出現(xiàn)與19世紀中葉的民族文化自救有關(guān)。1841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人為了抵御外敵、富國強兵,出現(xiàn)了一股“西學東漸”、“中體西用”的熱潮?!皣鴮W”一詞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
1902年秋,梁啟超創(chuàng)辦《國學報》,寫信與黃遵憲商量,“以保國粹為主義”,使用了“國學”一名。救亡保種成為這一時期國學的一個主旋律。
可當?shù)搅藝趺袢醯臅r候,有些中國人敏銳地發(fā)現(xiàn)到“國學”中的阻礙發(fā)展的習陋的一方面,于是渴望“德先生”“賽先生”救國強國的有識之士便到西學中去尋找真理了。
1918年11月,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曾對“保存國粹”表達質(zhì)疑,認為一國獨有的事物未必是好東西,不一定值得保存。他諷刺道:“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據(jù)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的好?!?/p>
在新文化運動前后,學者們對國學時有論爭,簡單來說,是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立場的對立。魯迅反傳統(tǒng),自然有人擁護傳統(tǒng)。1923年,胡適便為即將赴國外留學的清華學生列出“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分為“工具”、“思想史”、“文學史”三個部分——不過梁啟超批評胡適開列的書單“文不對題”,更驚訝胡適的書目里竟然沒有史書,“不見《尚書》、《史記》、《資治通鑒》的蹤影”。endprint
吳稚暉則把國學和小老婆、吸鴉片聯(lián)系起來,認為國學乃臭古董。他表示,整理國故尚不到時候,當前之要務是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啊思矣脵C關(guān)槍打來,我也用機關(guān)槍對打,把中國站住了,再整理什么國故,毫不嫌遲。”而針對“國粹”的提法,1909年,學者宋恕認為不存在完美無瑕的國學,干脆提出“國糠”一說。
在學者余世存看來,無論是胡適,還是梁啟超,對國學書目的理解皆偏狹隘,“他們忘了進入國學有四萬八千法門,如何讓普通的中國人感知中國的心靈,是知識人應該考慮的”。
余世存進一步解釋道:“直到今天,國學書目在我們大眾心中仍是繁難的,例如一部《論語》,每一代學人中都會有無數(shù)人在上面蓋自己的名章,國學卻沒能完成社會化、大眾化。這正是當代人仍不能不面臨的歷史任務?!?/p>
于丹們的秀場,孔子的現(xiàn)代化
2012年,百家講壇出身的“超女”出席博鰲論壇時,好幾個嘉賓直問于丹:為何偏偏是你出來說《論語》?于丹就給他們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我生于批林批孔時代,對這些最沒有敬畏之心,是文化上受戕害最深的一代人。如果我都能被文化成全,那別人的情況不都比我好么。所以,我認為我有說服力啊?!?/p>
主持人梁冬問于丹,若一百年后有人為你作傳,你希望題目是什么。于丹說,“等大家覺得這么讀書只是一件個人的事,而這個人什么都不算,那就是中國的好時代?!?/p>
她在《于丹趣品人生》中說茶、論酒、談琴,“無非是在一個物質(zhì)的時代里,讓我們的心靈可以找到一種中國人怡情養(yǎng)性最零門檻的方式?!薄?,她講論語,談孔子,還聲稱喜歡周杰倫。
若干年前,韓國曾引起過我們的深度關(guān)注,他們既在文化層面上保持著對孔子與儒學的端正崇敬,同時又順利完成了國家的全面現(xiàn)代化。
今天,我們又到孔子的學說中尋找實質(zhì)性的精神資源,與當年的韓國一樣,我們面臨的問題,也許就是開放社會最一般的問題。
在一個封閉社會里,小到隨地吐痰、纏足、納妾、溺嬰,大到皇權(quán)專制、愚民殘民,只要關(guān)起門來,我們自己喜歡,那就可以自成一統(tǒng),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現(xiàn)在,開放社會讓我們認識到了自由與共和等價值的可貴。這種可貴,并不是要滿足我們的正義沖動或理念美感。它非常實用,足以給我們帶來現(xiàn)實功利。
可是,事實上,眾多學者和批評家,不去探究韓國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技術(shù)細節(jié),而只強調(diào)儒的一面,其目的,似乎只在于給自己找到自信,一種狹隘而盲目的自信。
在建設(shè)開放社會的進程中,我們也不必過于擔心民族特質(zhì)會消失殆盡,正如韓國人一些源自中原大陸的傳統(tǒng)并未在一夜之間完全西化一樣。注重祖先崇拜,講究長幼尊卑,堅守家庭價值,追求人際和諧,這些異于西方社會的傳統(tǒng),都是靠民間力量得以延續(xù)的。而民間社會的力量,有著非常頑固的保守性。事實證明,這種保守性,比警察、監(jiān)獄和網(wǎng)絡封鎖更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因此,打造一個健康常態(tài)的國學形象,更應該是一種致敬和告別。
如同孔子沒有義務為我們今天生活的幸?;虿恍页袚魏呜熑巍T谒臅r代里,他想要的,他做到了極限。他是那個時代的先鋒和異類,極具創(chuàng)造性。而我們要做的,也許只需還原一個孔子,走近他,充分了解他,然后了無牽掛地遠離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