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如果有人說,植物也有“記憶力”,恐怕你不會相信。我們一直以為,記憶力是人或動物的“專利”。人或較高等動物海豚、黑猩猩超凡的記憶力自不必說,即使是低等動物如老鼠、螞蟻、海龜、蟾蜍、星鴉、沼澤山雀等的記憶力也叫人刮目相看。老鼠能走出迷宮,螞蟻能找到回家的路,海龜、蟹群、蟾蜍能準確無誤地重復前輩的路線去產(chǎn)卵,具有貯藏食物本能的沼澤山雀和星鴉,也能準確地找回自己很久以前埋藏的食物。而現(xiàn)在說到植物也有記憶力,它們根本沒有“大腦”,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能感知疼痛,怎么會有記憶力呢?
但植物的動物特點偏偏就那么出人意料。2005年,法國克累蒙大學科學家在一種名叫“三葉鬼針草”的植物身上,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選擇幾株剛剛發(fā)芽的、大小相等的、僅有兩片葉子的三葉鬼針草做實驗。實驗者用4根細細的長針,對右邊一片子葉進行穿刺。過了5分鐘后,又用鋒利的小刀,將兩片子葉全部切除,然后再把它們放到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生長。想不到,5天后,奇跡發(fā)生了:那些受過“針刑”的植株,左邊沒有遭受針刺的地方萌發(fā)出來的芽生長很旺盛,而右邊被針刺過的芽則生長緩慢。這個結果表明,植物依然“記得”那“針魔”曾經(jīng)摧殘過它。
無獨有偶,2000年美國植物學家路易斯也設計了一個實驗,他讓他的六個學生蒙上眼睛抽簽,中簽者要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把實驗室里兩棵植物中的其中一棵拔出來,放在地上踐踏、弄毀。之后,路易斯再將幸免于難的那一棵植物接上測謊器。實驗的結果是:植物只對其中一人有反應,兇手一目了然。接著,路易斯還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植物和悉心照顧它的人之間還能產(chǎn)生感情,心有靈犀,并且不受距離的影響。
更早一些關于植物記憶的研究發(fā)生在1966年。當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專家巴克斯特將一部改裝的記錄測量儀與植物相連,然后用火把葉子燒焦。就在他再次劃燃火柴的一瞬間,儀器上的指針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當他手持火柴走近植物時,記錄儀的指針開始劇烈擺動,顯然植物對此很恐懼。更有趣的是,當巴克斯特多次重復這種行動,卻又不再真正燒植物后,植物感覺到這只是不會付諸實踐的威脅,慢慢不再害怕,最后再使用同樣的方法便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
較巴克斯特稍晚的植物記憶的實驗是1977年維克多·普什金的實驗。他讓試驗者把手放在植物葉子上,然后對試驗者進行催眠,并講述悲傷或者高興的事情,使之情緒發(fā)生各種變化。結果,維克多發(fā)現(xiàn),植物與試驗者產(chǎn)生了類似的反應:當試驗者高興時,植物會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試驗者感到悲傷時,植物也會沮喪地垂下葉子。
近年研究還表明,植物還有一項特殊的功能,可以“記住”光線中的信息并作出反應。植物可以在一片葉子與另一片葉子之間傳遞光強和光質信息,照射到一片葉子上的光,能夠讓整株植物作出相應的反應。
不但如此,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遭遇干旱的植物能夠學會應對干旱的壓力。研究人員將其中一組擬南芥進行“干旱”實驗,而其中一組則保證水分。之后,將兩組擬南芥同時放置于干旱環(huán)境中。當再次對它們澆水時,奇跡發(fā)生了: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較之受過一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恢復得更快,這說明,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已記住了第一次“干旱”的慘痛教訓,懂得了如何應對。
植物的記憶力是怎樣得來的呢?它們又怎么會有如此靈敏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復雜的“反應行為”呢?科學家解釋,這是植物體內(nèi)一種名叫茉莉酮酸的化學物質在起作用。當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時,會產(chǎn)生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把植物體內(nèi)的亞麻酸轉化成為茉莉酮酸。茉莉酮酸是一種類似動物體內(nèi)的前列腺素的化學物質,具有止痛和平息情緒的功效。茉莉酮酸不但能讓植物擁有記憶功能,還可以作為植物間互相聯(lián)絡的信號呢!
編輯鏈接:植物有靈性
植物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植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場——生物場??茖W證明,植物之間是有著一定親緣關系的。它們像所有的生物體一樣,有語言、有情感、有喜怒哀樂。如折斷枝條它會發(fā)出憤怒的“波”;當奏起樂聲,它會發(fā)出和悅的“波”。在天臺山和南華寺等寺廟周圍有一種常見的植物叫“細葉紫薇”,當人們撫摸它時,它的枝葉會擺動不止,我們叫它“怕癢樹”。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叫“含羞草”的植物,只要你觸碰它,它就會馬上把葉子收攏起來。廣東有一種植物叫“風流草”,微風吹拂,它便翩翩起舞。
植物也是有感情的。當主人家逢吉時,家中擺放的花草亦生機勃勃;當主人家遭不幸時,花草則凋零、無精打采,在電影中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經(jīng)驗統(tǒng)計證明,不和睦家庭中的君子蘭不愛開花。家中喜慶之事將要來時,君子蘭會提前開花“報喜”。美國的巴克斯特對25種不同的植物進行試驗后,提出植物具有“超感官知覺”的功能。曾給科學界帶來爆炸性的啟示。試驗認為,植物有“記憶”、有感應,有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超能力。橡樹在伐木工人到來時會自行爆炸生長,在田野里的胡蘿卜見到兔子時會驚顫不已。狀似棕櫚的龍舌蘭能反應試驗人的心理感情。
植物能預報信息,不僅有些植物能預報自然災害(地震、旱、水災),而且有些植物能預報社會災害。中國抗日戰(zhàn)爭,民族危難時期,各地竹子自殺性地大量開花(竹子開花后即自行枯死)。80年代末,江淮洪水發(fā)生前,當年春季,當?shù)刂褡右查_花。當?shù)孛裰V有“竹子開花,洪水到家”一說。
endprint
如果有人說,植物也有“記憶力”,恐怕你不會相信。我們一直以為,記憶力是人或動物的“專利”。人或較高等動物海豚、黑猩猩超凡的記憶力自不必說,即使是低等動物如老鼠、螞蟻、海龜、蟾蜍、星鴉、沼澤山雀等的記憶力也叫人刮目相看。老鼠能走出迷宮,螞蟻能找到回家的路,海龜、蟹群、蟾蜍能準確無誤地重復前輩的路線去產(chǎn)卵,具有貯藏食物本能的沼澤山雀和星鴉,也能準確地找回自己很久以前埋藏的食物。而現(xiàn)在說到植物也有記憶力,它們根本沒有“大腦”,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能感知疼痛,怎么會有記憶力呢?
但植物的動物特點偏偏就那么出人意料。2005年,法國克累蒙大學科學家在一種名叫“三葉鬼針草”的植物身上,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選擇幾株剛剛發(fā)芽的、大小相等的、僅有兩片葉子的三葉鬼針草做實驗。實驗者用4根細細的長針,對右邊一片子葉進行穿刺。過了5分鐘后,又用鋒利的小刀,將兩片子葉全部切除,然后再把它們放到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生長。想不到,5天后,奇跡發(fā)生了:那些受過“針刑”的植株,左邊沒有遭受針刺的地方萌發(fā)出來的芽生長很旺盛,而右邊被針刺過的芽則生長緩慢。這個結果表明,植物依然“記得”那“針魔”曾經(jīng)摧殘過它。
無獨有偶,2000年美國植物學家路易斯也設計了一個實驗,他讓他的六個學生蒙上眼睛抽簽,中簽者要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把實驗室里兩棵植物中的其中一棵拔出來,放在地上踐踏、弄毀。之后,路易斯再將幸免于難的那一棵植物接上測謊器。實驗的結果是:植物只對其中一人有反應,兇手一目了然。接著,路易斯還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植物和悉心照顧它的人之間還能產(chǎn)生感情,心有靈犀,并且不受距離的影響。
更早一些關于植物記憶的研究發(fā)生在1966年。當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專家巴克斯特將一部改裝的記錄測量儀與植物相連,然后用火把葉子燒焦。就在他再次劃燃火柴的一瞬間,儀器上的指針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當他手持火柴走近植物時,記錄儀的指針開始劇烈擺動,顯然植物對此很恐懼。更有趣的是,當巴克斯特多次重復這種行動,卻又不再真正燒植物后,植物感覺到這只是不會付諸實踐的威脅,慢慢不再害怕,最后再使用同樣的方法便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
較巴克斯特稍晚的植物記憶的實驗是1977年維克多·普什金的實驗。他讓試驗者把手放在植物葉子上,然后對試驗者進行催眠,并講述悲傷或者高興的事情,使之情緒發(fā)生各種變化。結果,維克多發(fā)現(xiàn),植物與試驗者產(chǎn)生了類似的反應:當試驗者高興時,植物會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試驗者感到悲傷時,植物也會沮喪地垂下葉子。
近年研究還表明,植物還有一項特殊的功能,可以“記住”光線中的信息并作出反應。植物可以在一片葉子與另一片葉子之間傳遞光強和光質信息,照射到一片葉子上的光,能夠讓整株植物作出相應的反應。
不但如此,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遭遇干旱的植物能夠學會應對干旱的壓力。研究人員將其中一組擬南芥進行“干旱”實驗,而其中一組則保證水分。之后,將兩組擬南芥同時放置于干旱環(huán)境中。當再次對它們澆水時,奇跡發(fā)生了: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較之受過一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恢復得更快,這說明,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已記住了第一次“干旱”的慘痛教訓,懂得了如何應對。
植物的記憶力是怎樣得來的呢?它們又怎么會有如此靈敏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復雜的“反應行為”呢?科學家解釋,這是植物體內(nèi)一種名叫茉莉酮酸的化學物質在起作用。當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時,會產(chǎn)生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把植物體內(nèi)的亞麻酸轉化成為茉莉酮酸。茉莉酮酸是一種類似動物體內(nèi)的前列腺素的化學物質,具有止痛和平息情緒的功效。茉莉酮酸不但能讓植物擁有記憶功能,還可以作為植物間互相聯(lián)絡的信號呢!
編輯鏈接:植物有靈性
植物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植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場——生物場??茖W證明,植物之間是有著一定親緣關系的。它們像所有的生物體一樣,有語言、有情感、有喜怒哀樂。如折斷枝條它會發(fā)出憤怒的“波”;當奏起樂聲,它會發(fā)出和悅的“波”。在天臺山和南華寺等寺廟周圍有一種常見的植物叫“細葉紫薇”,當人們撫摸它時,它的枝葉會擺動不止,我們叫它“怕癢樹”。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叫“含羞草”的植物,只要你觸碰它,它就會馬上把葉子收攏起來。廣東有一種植物叫“風流草”,微風吹拂,它便翩翩起舞。
植物也是有感情的。當主人家逢吉時,家中擺放的花草亦生機勃勃;當主人家遭不幸時,花草則凋零、無精打采,在電影中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經(jīng)驗統(tǒng)計證明,不和睦家庭中的君子蘭不愛開花。家中喜慶之事將要來時,君子蘭會提前開花“報喜”。美國的巴克斯特對25種不同的植物進行試驗后,提出植物具有“超感官知覺”的功能。曾給科學界帶來爆炸性的啟示。試驗認為,植物有“記憶”、有感應,有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超能力。橡樹在伐木工人到來時會自行爆炸生長,在田野里的胡蘿卜見到兔子時會驚顫不已。狀似棕櫚的龍舌蘭能反應試驗人的心理感情。
植物能預報信息,不僅有些植物能預報自然災害(地震、旱、水災),而且有些植物能預報社會災害。中國抗日戰(zhàn)爭,民族危難時期,各地竹子自殺性地大量開花(竹子開花后即自行枯死)。80年代末,江淮洪水發(fā)生前,當年春季,當?shù)刂褡右查_花。當?shù)孛裰V有“竹子開花,洪水到家”一說。
endprint
如果有人說,植物也有“記憶力”,恐怕你不會相信。我們一直以為,記憶力是人或動物的“專利”。人或較高等動物海豚、黑猩猩超凡的記憶力自不必說,即使是低等動物如老鼠、螞蟻、海龜、蟾蜍、星鴉、沼澤山雀等的記憶力也叫人刮目相看。老鼠能走出迷宮,螞蟻能找到回家的路,海龜、蟹群、蟾蜍能準確無誤地重復前輩的路線去產(chǎn)卵,具有貯藏食物本能的沼澤山雀和星鴉,也能準確地找回自己很久以前埋藏的食物。而現(xiàn)在說到植物也有記憶力,它們根本沒有“大腦”,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能感知疼痛,怎么會有記憶力呢?
但植物的動物特點偏偏就那么出人意料。2005年,法國克累蒙大學科學家在一種名叫“三葉鬼針草”的植物身上,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選擇幾株剛剛發(fā)芽的、大小相等的、僅有兩片葉子的三葉鬼針草做實驗。實驗者用4根細細的長針,對右邊一片子葉進行穿刺。過了5分鐘后,又用鋒利的小刀,將兩片子葉全部切除,然后再把它們放到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生長。想不到,5天后,奇跡發(fā)生了:那些受過“針刑”的植株,左邊沒有遭受針刺的地方萌發(fā)出來的芽生長很旺盛,而右邊被針刺過的芽則生長緩慢。這個結果表明,植物依然“記得”那“針魔”曾經(jīng)摧殘過它。
無獨有偶,2000年美國植物學家路易斯也設計了一個實驗,他讓他的六個學生蒙上眼睛抽簽,中簽者要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把實驗室里兩棵植物中的其中一棵拔出來,放在地上踐踏、弄毀。之后,路易斯再將幸免于難的那一棵植物接上測謊器。實驗的結果是:植物只對其中一人有反應,兇手一目了然。接著,路易斯還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植物和悉心照顧它的人之間還能產(chǎn)生感情,心有靈犀,并且不受距離的影響。
更早一些關于植物記憶的研究發(fā)生在1966年。當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專家巴克斯特將一部改裝的記錄測量儀與植物相連,然后用火把葉子燒焦。就在他再次劃燃火柴的一瞬間,儀器上的指針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當他手持火柴走近植物時,記錄儀的指針開始劇烈擺動,顯然植物對此很恐懼。更有趣的是,當巴克斯特多次重復這種行動,卻又不再真正燒植物后,植物感覺到這只是不會付諸實踐的威脅,慢慢不再害怕,最后再使用同樣的方法便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
較巴克斯特稍晚的植物記憶的實驗是1977年維克多·普什金的實驗。他讓試驗者把手放在植物葉子上,然后對試驗者進行催眠,并講述悲傷或者高興的事情,使之情緒發(fā)生各種變化。結果,維克多發(fā)現(xiàn),植物與試驗者產(chǎn)生了類似的反應:當試驗者高興時,植物會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試驗者感到悲傷時,植物也會沮喪地垂下葉子。
近年研究還表明,植物還有一項特殊的功能,可以“記住”光線中的信息并作出反應。植物可以在一片葉子與另一片葉子之間傳遞光強和光質信息,照射到一片葉子上的光,能夠讓整株植物作出相應的反應。
不但如此,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遭遇干旱的植物能夠學會應對干旱的壓力。研究人員將其中一組擬南芥進行“干旱”實驗,而其中一組則保證水分。之后,將兩組擬南芥同時放置于干旱環(huán)境中。當再次對它們澆水時,奇跡發(fā)生了: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較之受過一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恢復得更快,這說明,受過兩次“干旱”實驗的擬南芥已記住了第一次“干旱”的慘痛教訓,懂得了如何應對。
植物的記憶力是怎樣得來的呢?它們又怎么會有如此靈敏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復雜的“反應行為”呢?科學家解釋,這是植物體內(nèi)一種名叫茉莉酮酸的化學物質在起作用。當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時,會產(chǎn)生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把植物體內(nèi)的亞麻酸轉化成為茉莉酮酸。茉莉酮酸是一種類似動物體內(nèi)的前列腺素的化學物質,具有止痛和平息情緒的功效。茉莉酮酸不但能讓植物擁有記憶功能,還可以作為植物間互相聯(lián)絡的信號呢!
編輯鏈接:植物有靈性
植物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植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場——生物場??茖W證明,植物之間是有著一定親緣關系的。它們像所有的生物體一樣,有語言、有情感、有喜怒哀樂。如折斷枝條它會發(fā)出憤怒的“波”;當奏起樂聲,它會發(fā)出和悅的“波”。在天臺山和南華寺等寺廟周圍有一種常見的植物叫“細葉紫薇”,當人們撫摸它時,它的枝葉會擺動不止,我們叫它“怕癢樹”。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叫“含羞草”的植物,只要你觸碰它,它就會馬上把葉子收攏起來。廣東有一種植物叫“風流草”,微風吹拂,它便翩翩起舞。
植物也是有感情的。當主人家逢吉時,家中擺放的花草亦生機勃勃;當主人家遭不幸時,花草則凋零、無精打采,在電影中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經(jīng)驗統(tǒng)計證明,不和睦家庭中的君子蘭不愛開花。家中喜慶之事將要來時,君子蘭會提前開花“報喜”。美國的巴克斯特對25種不同的植物進行試驗后,提出植物具有“超感官知覺”的功能。曾給科學界帶來爆炸性的啟示。試驗認為,植物有“記憶”、有感應,有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超能力。橡樹在伐木工人到來時會自行爆炸生長,在田野里的胡蘿卜見到兔子時會驚顫不已。狀似棕櫚的龍舌蘭能反應試驗人的心理感情。
植物能預報信息,不僅有些植物能預報自然災害(地震、旱、水災),而且有些植物能預報社會災害。中國抗日戰(zhàn)爭,民族危難時期,各地竹子自殺性地大量開花(竹子開花后即自行枯死)。80年代末,江淮洪水發(fā)生前,當年春季,當?shù)刂褡右查_花。當?shù)孛裰V有“竹子開花,洪水到家”一說。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