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
摘要:學生一方面要加強技術技法的基礎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多讀優(yōu)秀作品,提高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使自己由手畫畫轉化為由腦畫畫的過程,并能處理好自己的畫面效果,使自己的眼睛不僅會看”東西,還會??春脰|西。因此,我認為學生要想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不僅技術技法過硬,還要有很強的審美意識和過人的認識能力。
關鍵詞:美術學習;欣賞與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048-01
教育是人類文明之母,教育工作主要由教師承擔,自有教育以來,個人取得的一切成就和榮譽,都不可能抹殺教師的功勞。
教育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個合格稱職的人民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有一些主要素質和基本手段,包括學識、威信、道德、秩序、想象、同情、耐心、性格和快樂。是具有高度人類責任感的偉大事業(yè)。一個教師應該對一門課程具有足夠的知識,以便能夠獨立對此進行思考,得心應手的運用它。那么,作為一名中學作為美育工作者,我常要求學生‘寧可眼高手低,不要眼低手高,就是強調(diào)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首先要學會‘看”東西。
美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門類,它主要是通過視覺傳達心理的一種特殊感應,這之中‘看‘是這種藝術的主要特點,我們可以這樣想象,要是沒有了眼睛,這世上還有“美“存在嗎?還能感覺到美術所表達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藝術語言嗎7正如一個瞎子這樣問道,綠色是什么樣子,它漂亮嗎?請問,你怎么回答?
作為美術作品,它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才可完成它的全過
程,那就是美術作品-+作品欣賞-+作品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作品經(jīng)藝術家的勞動而產(chǎn)生,但這只是作品的第一次創(chuàng)造,只能說明作品產(chǎn)生了,它的價值并沒有得到認定,而它的功用主要是豐富人們的生活,提練人們的情感,而它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還磐須通過鑒賞者的評價并通過評價之后,才可肯定其價值,才可得到公眾的認可。于是欣賞者的評價對作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作品完成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把這次活動稱為作品的第二次創(chuàng)造,它和藝術家創(chuàng)造作品一樣,也是很重要的,沒有它,作品的歸宿得不到終結,沒有它,藝術家的勞動得不到公眾的認可。甚至會使我們的文化藝術受到重大損失。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例子來迸行比喻,好的藝術作品好比是千里馬,欣賞者就好比是伯樂,千里馬遇不上伯樂時,待遇只能和其它馬一樣,受不到重視,而好的作品遇不上會欣賞它的人時,它也會遇到同樣的遭遇,我們的美術史上這樣的悲劇時常發(fā)生,其中最讓人痛心的要數(shù)荷蘭畫家凡高了,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繪畫,可是遇不上一個會看他的畫的人,他的畫便成了一堆廢物,他也因此在失意中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還是在他死之后通過他的弟媳和侄兒的努力才開始讓人們注意,并開始重視他的作品,開始肯定他的畫有許多是不世之作,人們才開始追悔莫及,并懷著無限悲痛和無限歉意為他成立了一個世界一流的凡高作品展覽館,但凡高的悲慘遭遇已經(jīng)是無可挽回的了。
上面我們要求欣賞者要有一雙獨具慧眼的眼睛。而創(chuàng)造者的眼睛要不要培養(yǎng)和提高呢?這和創(chuàng)作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作為創(chuàng)造者,應該具備幾方面的條件:首先要有純熟的技巧,其次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情感,最后還要有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但這些也只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如果要想自己的作品能更上一層,只具備這些是不夠的,還應該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拿繪畫來說吧,銳利的眼睛可以證明自己很強的觀察能力,熟練的技法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東西淮確地畫在畫面上,而怎樣加工,怎樣組合,用怎樣的形式畫在畫面上才算好看,這和大腦的分析、組合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如果我們說眼睛是窗戶,手是工具的話,大腦才是優(yōu)秀作品產(chǎn)生的關鍵,如果只是機械地把看到的東西如實地畫在畫面上的話,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畫匠而已。而一幅好畫不僅要求內(nèi)容要豐富,還要求要有一定的形式美法則,而要做到這一點,光有熟練的技法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對形式美的認識能力。因此我常要求學生要多讀優(yōu)秀作品,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手法,提高自己對作品的認識能力,加強藝術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會用一定的形式美要求去組織、加工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樣的作品才會耐人尋味,回味無窮,才能贏得公眾的喜愛。不然的話,就會使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思路不清,盲目作畫,只能把東西畫像卻不能畫好,因此,我認為學生多讀優(yōu)秀作品,知道什么是好東西,什么不是好東西.作畫時頭腦才會清晰.才會有目的、有意識地去組織、加工自己的作品,并能準確、及時地找出作品的不足之處,加以修正。最后,再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看,并吸取寶貴意見,接受藝術批評.為自己的下一次創(chuàng)作又打下基礎,完成創(chuàng)作——批評——再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西方杰出的大師畢加索為7加強自己的繪畫技巧和藝術修為.專門到法國的盧浮爾宮參觀了前輩大師的作品,向名家學習,從中學習前輩大師的精妙之處,吸取養(yǎng)料,最終成為一代宗師。因此我主張學生一方面要加強技術技法的基礎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多讀優(yōu)秀作品,提高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使自己由手畫畫轉化為由腦畫畫的過程,并能處理好自己的畫面效果,使自己的眼睛不僅會“看”東西,還會。“看”好東西。因此,我認為學生要想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不僅技術技法過硬,還要有很強的審美意識和過人的認識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提高欣賞水平,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