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柯 (安徽省淮北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臨床與轉化醫(yī)學·
淺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方法和效果
雷 柯 (安徽省淮北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目的:探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對我院2012-07/2014-03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28例和對照組2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行早期溶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胸痛消失時間、ST段恢復時間、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再通率、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藥物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血栓開通率,明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治療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內科常見多發(fā)急危性重癥,近年來,發(fā)病呈升高趨勢,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急性的閉塞而導致的冠狀動脈血流發(fā)生中斷或是快速減少,導致心肌出現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缺血、損傷、甚至心肌壞死[1].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若不采取有效治療手段患者即可短時間內死亡.本文選擇2012-07/2014-03收治的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方法和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 2012-07/2014-03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男29,女23)例,年齡39~78(平均58.9±7.8)歲,均符合 WHO制定的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并經過冠脈造影與血清心肌酶譜檢查確診,采用 QRS波記分法計算梗死面積,梗死面積8%~24%,平均10.96%.其中,廣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下壁、右壁或后壁心肌梗死 19例.將缺血性胸悶或胸痛超過30min,心電圖2個或2個以上相鄰導聯 ST段抬高,肢體導聯≥0.1 mv,胸導聯≥0.2 mv,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升高,起病時間<12 h,年齡 <75歲且無溶栓禁忌癥的 2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其他 24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梗死部位、病情等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心臟彩超、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均給予臥床休息,吸氧,鎮(zhèn)痛,持續(xù)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呼吸監(jiān)測,建立靜脈通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立即給予腸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然后減至150 mg/d口服,3 d后改為75 mg/d口服;靜脈滴注二硝基異山梨酯 2~7 mg/h,開始劑量30 μg/min,觀察30 min以上,如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加量.靜脈用藥后口服硝酸異山梨酯10~20 mg,3~4次/d或 5-單硝山梨醇酯20~40 mg,2次/d;5 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連續(xù)7 d;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12.5 mg,2次/d,口服,2 d后改為25 mg,2次/d,口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初始給予卡托普利6.25 mg作為試驗劑量,1 d內可加至12.5 mg或25 mg,次日加至12.5~25 mg,2~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服用.積極治療并發(fā)癥.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其中,20例使用尿激酶150萬U+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30 min滴完).8例使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PA)(9 g/L氯化鈉注射液5 mL加入r-PA 18 mg,5 min靜脈推注,30 min后重復1次).靜脈溶栓治療過程中嚴密心、電監(jiān)測,觀察ST段的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病情隨時記錄12導聯心電圖;注意觀察患者胸痛程度及心律、心率和血壓等變化情況;觀察有無出血及其他不良反應等;定時測定心肌酶譜、凝血酶原時間等.
1.3 療效判定和指標觀察 顯效:心前區(qū)疼痛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ST段迅速下降,心前區(qū)疼痛基本消失,1周內無再次發(fā)作;有效:心前區(qū)疼痛癥狀減輕,心電圖檢查 ST段下降好轉,1周內發(fā)作次數減少;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或加重,發(fā)作頻繁,心電圖檢查無改變,出現急性心力衰竭或腦出血死亡.冠脈溶栓再通標準[2]:胸痛在2 h時內消失或減輕、2 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2 h心電圖上 ST段下降≥50%;血清肌酸激酶峰值≤16 h.符合上述標準2條以上即可判定為再通成功.觀察兩組的胸痛消失時間、ST段恢復時間、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8例符合再通標準,再通率達64.29%,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胸痛消失時間、ST段恢復時間、酶峰時間、酶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是指冠狀動脈血供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急劇中斷或減少,相應心肌持久且嚴重的急性缺血所致[3].AMI發(fā)病較急,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AMI治療的關鍵是再灌注治療,目的是為了使梗死的冠狀動脈再通,恢復心肌供血以挽救存活及瀕死心肌,縮小梗死面積,抑制左室擴張,保護心臟功能及改善預后.目前,主要采取藥物溶栓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兩種方式,而PCI比溶栓治療再通更快、更完全,并發(fā)癥相對較少.但是,我國許多基層醫(yī)療單位尚不具備開展急診 PCI的條件,而溶栓治療具有快速、簡便、經濟、易操作的特點,可作為基層醫(yī)院進行再灌注治療、挽救存活及瀕死心肌的主要方法[4].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藥物溶栓等內科治療方式,可有效挽救患者心肌,有利梗死后心肌重塑,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栓開通率高,早期溶栓治療可以明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劉相飛,吳 強,張 靜,等.藥物與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后膠原重塑影響的對比研究[J].貴州醫(yī)藥,2008,(4):133-136.
[2]陳敏娜.鏈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療效分析[J].實用新醫(yī)學,2006,7(12):1086-1087.
[3]柯友洋.倍他樂克聯合可達龍、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并發(fā)惡性心律失常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0,18:3578-3579,3581.
[4]劉海成,楊海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藥物的進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8,10(16):10-11.
2095-6894(2014)05-033-02
R542.22
A
2014-08-15;接受日期:2014-08-26
雷 柯.主治醫(yī)師.Tel:0561-3198022 E-mail:2719973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