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這樣兩個和尚,左真和右清,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的寺廟里。他們每天在同一時間下山挑水,相互問好。一天,左真對右清說:“你有沒有聽到這兩座山間有泉水的聲音?”右清懶懶地說:“早聽到過,可這泉水夾在山壁之間,我們是沒辦法取水的?!弊笳嬲f:“這水聲很清晰,山壁應該不厚,可以打個洞再用竹筒把泉水引過來,這樣,以后就不用下山挑水了?!庇仪逭f:“我們每天要讀經、挑水、打掃寺院,哪有時間去鑿壁啊,這比愚公移山還難??!”左真笑了笑,沒再說話。就這樣三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右清下山挑水發(fā)現左真沒有來,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過去了,右清還是沒有看見左真,難道出了什么事情嗎?右清不放心,決定去看看,等他來到左真的住處后,發(fā)現左真正在精神抖擻地練太極拳,忙問:“你一個多月未下山,難道你可以不喝水嗎?”左真指著竹筒中咚咚流淌的泉水笑著說:“還記得三年前我對你說過的鑿壁取水的事嗎?這三年,我每天做一點兒,每天挖一點點,就這樣三年了,一個月前,山壁終于打通了,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提升計:
看看那個小和尚吧,因為抓住每分每秒,最終可以坐在廟里喝到甜甜的泉水。我們是不是也要為自己引一眼泉水呢?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充實自己,緊張匆忙的生活中,哪怕每天用很少的時間去多讀幾頁書,多學一點知識。不要找借口說每天上課、學習,沒有時間。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要小看每天那一點點時間的收獲,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點一滴的努力,你就會走在別人的前面。就像那個聰明的小和尚一樣,在別人仍在日復一日辛苦挑水時,他已經在練自己喜歡的太極拳了!
載淳,清朝的皇帝,年號“同治”。他是咸豐帝的長子,即位時年僅6歲,由他有名的老媽——慈禧太后執(zhí)掌國政。
六歲即位的同治小皇帝天資聰穎,但聰明的孩子愛玩。老師教他讀《論語》,他很不認真,老師拿他沒辦法,打罵不得,講道理他又裝糊涂。老師氣得流下了淚。小皇帝看在眼里,認識到自己不該這么任性,后悔了,便拿起《論語》來讀。正好看到“君子不器”這句話。小皇帝拿著書,指著“器”字,有意用手指按住“器”字下邊的兩個“口”字,說:“老師,孔子說‘君子不哭!”老師一看,不禁樂了起來。
老叔教你逗:童年是培養(yǎng)幽默的最好時光,因為這個時候朋友們的思維發(fā)展還沒有定型,沒有那么多的框框束縛著。人們常說“童言無忌”就是這個道理。朋友們在這個階段往往不經意間就吐出逗笑的妙語來,可是我們終究會長大。別讓成長抹去了我們的童心和童趣,保留一份本真,讓世界多一些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