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遠俊,向 陽,李正云,陳增剛
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61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采用PFNA-Ⅱ內(nèi)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筆者對兩種方法的臨床療效作回顧性分析,以期獲得一種最佳的治療方案,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61例,患者均為新鮮骨折,并具有明確的手術治療指征。根據(jù)股骨粗隆間骨折的Evans分型,有Ⅱ、Ⅲ、Ⅳ型。告知患者家屬人工股骨頭置換和PFNA-Ⅱ內(nèi)固定兩種治療方案的優(yōu)缺點、并發(fā)癥等,由其選擇一種治療方案。其中關節(jié)置換組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 年齡71~88歲,平均(75.6±5.5)歲; 跌倒傷52例,道路交通傷9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13例。內(nèi)固定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 年齡71~89歲,平均(76.2±5.1)歲; 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12例。合并疾?。?高血壓20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6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5例,肺功能障礙11例,其中有合并2種及以上疾病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合并疾病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方法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組:手術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進行,均取髖關節(jié)后外側入路,暴露髖關節(jié),取出股骨頭和小的碎骨片,保留大、小粗隆骨折塊,根據(jù)股骨矩骨折情況及患者手術耐受力采取骨水泥、克氏針鋼絲張力帶、捆扎帶等方法重建股骨矩及大粗隆,逐步擴髓,安裝雙極雙動頭假體,復位髓關節(jié),放置負壓引流管,關閉切口。
PFNA-Ⅱ內(nèi)固定組: 手術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進行,骨科手術牽引床牽引復位,C型臂X線機透視確認,自大轉子頂點上方作長約5cm切口,暴露大轉子尖,進針點位于大轉子頂點后1/3,置入導針,C型臂X線機透視確認后擴髓,插入主釘,安裝瞄準臂并前傾15°,C型臂X線機透視下打入導針,敲擊打入螺旋刀片,經(jīng)C型臂X線機證實后,鎖定螺旋刀片。遠端動態(tài)鎖定,擰入尾帽,清點器械,沖洗縫合關閉。
3圍手術期治療及術后恢復所有患者均術前30min開始預防使用抗生素,術后再次應用抗生素1次。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手術因為切口大,關閉切口后常規(guī)留置負壓引流管24~48h。內(nèi)固定組手術切口小,放置引流后24h拔除。術后第2d囑患者半坐臥,進行床上四肢肌力訓練和雙下肢關節(jié)屈伸功能訓練; 2~3d后扶雙拐或助行器下地、患肢不負重行走訓練; 4~8周后據(jù)骨折穩(wěn)定程度及X線片骨折愈合情況,逐漸患肢棄拐或助行器負重行走練習。
4評價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疼痛評分、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6結果關節(jié)置換組與內(nèi)固定組比較在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內(nèi)固定組在術中出血量、功能恢復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表1、2)。
表1 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比較
表2 兩種治療方案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PFNA-Ⅱ其手術切口小、術中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不破壞股骨近端骨外膜,符合微創(chuàng)手術原則。依靠螺旋刀片即可實現(xiàn)抗旋轉和穩(wěn)定的支撐,主釘有盡可能長的尖端、凹槽設計,避免局部應力集中,減少出現(xiàn)斷釘及釘尾處再發(fā)骨折的發(fā)生率,防止內(nèi)側支撐缺失后骨吸收導致的塌陷、內(nèi)翻畸形以及內(nèi)置物切出股骨頭等并發(fā)癥[1]。屬于髓內(nèi)固定,生物力學穩(wěn)定堅強,可以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讓患者早期負重進行功能鍛煉[2]。對于PFNA-Ⅱ的手術操作,筆者的經(jīng)驗是不追求骨折解剖復位,功能復位即可; C型臂X線機透視下骨科牽引床盡可能將骨折牽引復位后再置入內(nèi)固定,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 最為關鍵的是導針能否順利插入髓腔[3]。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患者也可以早期下床活動,住院時間也較短。敖沸等[4]認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人工股骨頭置換的優(yōu)點是由于骨水泥能夠立即獲得機械穩(wěn)定,不需等到骨折愈合后再負重[5],患者可早日下地負重行走,減少因長期臥床所致的各種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但現(xiàn)在由于PFNA-Ⅱ的應用,也可以讓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鍛煉,人工股骨頭置換此優(yōu)點不十分突出。由于術中需要重建股骨矩,增加了手術時間、手術難度及創(chuàng)傷。
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患者在下床時間方面比PFNA組無明顯優(yōu)勢,且內(nèi)固定組在術中出血量、功能恢復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由此可見,PFNA-Ⅱ內(nèi)固定是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最佳的方案,具有效果良好、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而人工股骨頭置換創(chuàng)傷較大,雖部分患者也取得良好的療效,但不提倡人工股骨頭置換為粗隆間骨折的手術首選。
參考文獻:
[1] Sommers MB,Roth C,Hall H,et al.A laboratory model to evaluate cutout resistent of implants for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J].J Orthop Trauma,2004,18(3):361-368.
[2] Klinger HM,Baums MH,Eekert M,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stable per-and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DHS) and trochanteric buttpress plate vs.proximal femoral nail(PFN)[J].Zentralbl Chir,2005,130(4):301-306.
[3] Marshall I,Zmuda JM,Chan BK,et al.Race and ethnic variation in proximal femur structure and BMD among older men[J].J Bone Miner Res,2008,23(1):121-130.
[4] 敖沸,彭小龍,賈芝和,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間骨折4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1):4810-4811.
[5] Fu J,Zhong FIB,Xu MQ,et al.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 with DHS in aged patients[J].Orthop Trauma J China,2004,17(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