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麗
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 近年來廣泛應于臨床, 它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 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具有重要臨床價值[1]。本文對2013年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3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治療, 效果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35例, 男22例, 女13例, 年齡46~72歲, 平均年齡57.2歲。對照組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年齡45~74歲, 平均年齡56.5歲。入組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 均經頭顱CT或MRI排除顱內腦出血, 發(fā)病時間均在12 h內。排除心、肺、腎功能不全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兩組資料性別、年齡、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 調節(jié)血壓、血糖及血脂、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 降低血小板凝集性, 及并發(fā)癥對癥治療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 溶于0.9%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 2次/d,連續(xù)治療2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 對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比較, 觀察兩組療效。
1.3 療效標準 參照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對治療前后兩組療效進行評價。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 病殘程度0級, 為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 病殘程度1~3級, 為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為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7%以內為無效;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為惡化。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基本痊愈17例, 顯著進步13例,進步3例, 惡化2例, 總有效率94.3%;對照組基本痊愈10例,顯著進步11例, 進步7例, 惡化7例, 總有效率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治療組:治療前(14.7±4.5)分, 治療后(7.4±2.1)分;對照組:治療前(13.9±4.2)分, 治療后(10.3±3.9)分。兩組治療前后效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ACI)是神經內科急癥, 治療ACI的關鍵在于早期溶栓, 如果入院時已經錯過最佳溶栓時機, 可以采用擴張腦血管、活血化瘀、改善腦供血等措施。腦缺血與氧自由基的大量產生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 在腦損傷的過程中, 自由基不僅可以直接導致細胞膜損傷使細胞死亡, 還可以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導致繼發(fā)性腦損傷。因此治療急性腦梗死, 減輕腦損傷, 就要及時、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 可以起到保護神經細胞、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輕腦水腫、抑制腦血管痙攣、改善腦功能等作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依達拉奉, 可阻止腦水腫和腦梗死的進一步發(fā)展, 抑制遲發(fā)性神經元死亡。本研究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治療, 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 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 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 安全可靠, 值得推廣應用。
[1]張暉.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分析.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