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黃華
中圖分類號:G85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武術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體育文化項目,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它擁有很好的強身健體功效。當前武術教學已經在高校教學中得以普及,本文將分析當前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提出如何將其適應于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
關鍵詞 武術教學 體育 體育現(xiàn)代化
一、引言
當前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體育作為社會文化,它標志國家、社會發(fā)展進步水平,它不但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民族精神得以振奮,還能豐富人們的娛樂文化或偶的那個,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高校體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首次概述了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并完善的體系,它包括有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即“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的思想觀念;教學核心的師資隊伍;關乎教學實效的課程體系;提供場所、設施以及材料的物質條件;保障現(xiàn)代化建設的根本依據(jù),制度。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建設非但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長期地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需要從事體育行業(yè)的工作者不斷探索級及實踐。
二、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觀念較落后
我國民眾大多不理解體育,以至于輕視體育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高校教育更是重學科輕體育,覺得體育是無關緊要地,同樣地對武術認識大致一樣,最多只是憧憬。高校老師很難領悟到武術的精髓,以至自暴自棄,很難教授學生真正的武術精神,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他們不愿探索武術的教學方式,仍采用較傳統(tǒng)的教學辦法。
(二)武術偏技術輕普及
當前,高校在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下,偏重于對技術的掌握,沒有有效地教學方式以及知識普及。體育的評定工作,仍介于例如籃球等競技體育的水平或是各類比賽中獲取的名次,也就使得老師更多的傳授非武術體育,即使傳授武術,也沒有合理的教學方法,往往不注重學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從而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并使之發(fā)展。
(三)武術教材較落后,成績評定不合理
武術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其涵蓋范圍非常廣,既有柔軟纏綿的太極拳,也有聲勢雄偉的少林棍;既有南拳北腿,又有內外家拳;即使武術相同,也分各系各派,例如當前的太極拳,就包括有陳、揚兩系。由此可見,武術博大精深,但是當前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老套,真正作為教學的武術少之又少。武術課程的考試評定方式,往往是憑借老師的主觀印象來打分,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從而使得學生認為其沒有多大重要性,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排斥武術,然而這些都違背了武術教學的基本目標。
(四)缺乏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
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往往受到老師的自身素質影響,包括有教師教學理念、能力以及技術水平,而當前高校武術老師思想觀念薄弱,易受客觀影響;作為武術教學的必需品,場地器材將決定課程的開展情況,由于這類物品的價格不菲,從而也就使得原本不重視的武術教學,缺乏了相應場地和器材。
綜上所述,在現(xiàn)行的武術教學中,學生并未掌握到武術的精髓及其作用,使得學生感覺武術難學不實用,缺乏體育娛樂性質,這些都決定著現(xiàn)行的武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價值取向不相適應,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武術教學適應體育現(xiàn)代化的措施
(一)革新武術教學內容
武術教學老師要順應課改以及時代走向,營造一個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良性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明確健康至上的教學觀念,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武術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同時變通武術使之具有靈活性,從而改善學生武術學習的價值取向,教學內容要做“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形式和靈活多變,激勵學生學習觀念,使之具有自主選擇性、創(chuàng)新性”的新模式。新世紀武術源于中國,屬于世界,所以在豐富武術內容的同時,要融科學性、實效性以及趣味性于一體,使武術的正氣及文化內涵得以發(fā)揚,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改善教學模式
突破掌握競技技術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到以人為本,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培養(yǎng)。武術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模式靈活多變;引入現(xiàn)代化技術,使學生直觀了解武術精髓。總之,武術老師要總結相關成功案例,汲取教學經驗,改善武術教學模式,使武術教學得以趣味性、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了解武術的同時得以身心健康。
(三)革新評定模式
以往的教學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自身價值,使學生參數(shù)不公平的心態(tài),久而久之喪失了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因此要做到尊重學生的自身水平和自我滿足感,是教學評定模式相對標準,適合學生自身價值取向。做到主觀與客觀、實效與過程以及絕對和相對的評價方式相結合,在注重武術掌握的同時,更要側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價值取向,使武術教學適應體育現(xiàn)代化。
(四)強化師資力量,充足場地器材
武術教學老師要一改往日的自身弊端,使自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使自身兼?zhèn)洮F(xiàn)代化教育和傳統(tǒng)授計與人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得以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作為教學實施者,老師要注重自身武學培訓,提升自身素養(yǎng),利用相關的教學培訓平臺,使自身的學位以及教學水平得以發(fā)展,使自身適應于當前的高校教學現(xiàn)代化。場地器材作為教學的必要設施,高校就必須加大投入,建設與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相適應地教學場地,并購置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器材,使老師與學生能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陶冶自身武術情操。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武術教學要明確健康至上的觀念,在武術教學中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改善,具有良好的學習價值取向,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使之兼?zhèn)溆懈偁幰庾R和互助意識。誠然當前武術教學存在弊端,因此相應高校應豐富武術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模式,革新評定模式,強化師資力量,充足場地器材,以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性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養(yǎng)生良性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謝永生.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教學的價值取向和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08:76-77.
[2] 馬傳浩,周建新.高校武術教學如何適應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9.06:122-124.
[3] 馮錦華.河南省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05.
[4] 薛宇.武術現(xiàn)代化發(fā)展理論與評價[D].北京體育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