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古人云:“動則不衰?!爆F(xiàn)代人說:“生命在于運動?!睆墓胖两?,運動養(yǎng)生為人們所推崇??墒?,運動又有很多種,少之無益,過猶不及。只有動之得當,才會收獲健康。
【在運動中完善孩子的性格】
6歲前以活動四肢為主
6歲前兒童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運動呢?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張海平認為,只要能達到活動四肢目的的運動都可以。具體來說,1歲到3歲的幼兒期,家長要選擇能夠幫助提高孩子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活動,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堅持運動鍛煉,要結(jié)合一些有趣的游戲進行,同時要注意這一時期的孩子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應該選擇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爬行、攀登、跑、跳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
孩子到了3、4歲,身體比較柔軟,模仿能力強,對小動物也很感興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模仿小兔子、小貓等,在游戲中練習走、跑、跳、投等運動技能。當然,還要多帶孩子到戶外,親近大自然。4—6歲時,孩子做各個動作的身體功能已基本完善,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培養(yǎng)他們對某種體育活動的熱愛,比如騎自行車、溜冰、游泳、滑板等。
青少年加強四個方面的鍛煉
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加強對骨、肌肉、心肺功能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鍛煉是這個階段的重點。跑步、跳躍、攀爬、跳橡皮筋、踢毽子、游泳、爬山、籃球、羽毛球等運動都適合青少年。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運動?!氨热纾胍A防近視,可以多打打乒乓球。想健腦益智,多做些有氧運動。因為凡是有氧健身運動都有健腦作用,其中以彈跳運動最佳??梢远嗵鹌そ?。大家不要小瞧這個運動,它可使人體腰部、腿部肌肉、關(guān)節(jié)及大腦皮層神經(jīng)得到整體協(xié)調(diào)鍛煉。這一健身方法非常適合6~16歲的孩子?!睆埡F浇淌谡f。
想長高,多做三種運動
“人的身高與遺傳因素有很大關(guān)系,但也不是絕對的。青少年時期通過專門的長高訓練是可以增高的。凡是能夠增進食欲、促進睡眠、給予骨骼一定程度縱向壓力的運動對長高都有益。在眾多運動中,跳繩是首選。跳繩是刺激骺板,促進成長的代表性運動,它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環(huán)得以改善,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身高。而且非常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跳的方法也多樣。比如雙腳同時跳,單腳跳,雙腳輪流跳,并腿跳,分腿跳等。需要注意的是,跳的時候最好不要腳跟落地。如果跳繩時落地聲音特別大,容易給膝蓋和腰部造成傷害。”張海平教授指出,打籃球也是很好的助長運動。因為打籃球有很多跳躍動作,會刺激關(guān)節(jié)和膝蓋,能促進骨骼的生長并提高骨質(zhì)密度。此外,每天晚飯后,家人陪伴孩子一起像散步一樣快步走也有利于長高。每天運動時間最好在30 分鐘以上,因為生長激素在開始運動30 分鐘后分泌最旺盛。
運動有助健全孩子性格
運動不僅能夠增強體質(zhì),而且對于培養(yǎng)和健全孩子的性格,也有著特殊的幫助。如果孩子不大合群,可以鼓勵他玩足球、籃球、接力跑等集體項目。因為這些項目需要團隊合作,參與這些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改變孤僻的個性;如果孩子膽小,容易臉紅、難為情,可以參加游泳、溜冰、單杠等活動。這些運動要求人不斷克服害羞、怕摔跌等膽怯心理;如果孩子遇事急躁、容易沖動,可以選擇慢跑、長距離步行及游泳等運動。這些運動花時較長,可以讓孩子懂得,在一定的時間中調(diào)節(jié)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孩子做事總完不成任務(wù),可以給他選擇跳繩、廣播操等項目進行鍛煉。在鍛煉前可以給孩子規(guī)定必須完成的數(shù)量,這就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做事有頭有尾的習慣。
【中年運動,量力而行】
年近五旬的王先生最近加入了晨跑大軍。一次晨練后,他感覺右膝關(guān)節(jié)有些疼。回家后,用活絡(luò)油處理了一下,癥狀減輕了不少。幾天后,王先生去運動,總感覺膝關(guān)節(jié)隱隱難受,稍微運動,腿就很吃力。于是,到醫(yī)院就診。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右膝關(guān)節(jié)內(nèi)側(cè)附韌帶在運動中被拉傷,軟骨損傷,導致右膝周圍的肌力明顯下降,膝關(guān)節(jié)不穩(wěn)定。醫(yī)生建議他休息4至5個星期進行修復。
張海平教授表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多數(shù)缺乏運動,但年齡越大,健康危機感就越強,就想通過運動強健身體??烧嬲\動起來,卻又習慣參照年輕時的運動強度。可是,中年人的運動能力又不像年輕時那么強,有些人甚至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果運動沒有節(jié)制,往往會導致、誘發(fā)或加重疾病。
“中年人遭受的運動損傷大部分來自球類、跑步、騎自行車等運動。最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為膝關(guān)節(jié)、踝骨、腰部和肩部。進入中年并不意味著年輕時做的鍛煉都不能做了,而是需要在強度和方式上做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調(diào)整。”張海平教授就幾個常見運動在此舉例:跑步,初期每分鐘跑90~100步以內(nèi),漸漸增加到120~130步以上。開始跑步可每天10~15分鐘,逐漸增加到30~60分鐘;散步,初期可步行3000~5000米,不計時間。心率增加要限制在安靜時的50%以內(nèi)。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走步距離可延長到5000~10000米,最好每天走1~2次,持續(xù)1~2小時;跳繩,尤其是女性朋友可以采取“漸進計劃”。初學時,僅在原地跳1分鐘,3天后即可連續(xù)跳3分鐘,3個月后可連續(xù)跳上10分鐘,半年后每天可實行“系列跳”,如每次連跳3分鐘,共5次,直到一次連續(xù)跳上半小時。一次跳半小時,就相當于慢跑90分鐘的運動量,已是標準的有氧健身運動。
此外,中年人運動還需注意:運動前要充分熱身;如果停止運動超過一個月,就意味著運動能力下降,重新運動需要從小運動量、低強度開始;運動強度以心跳低于120次/分鐘為宜;如果長期沒做健康體檢,在恢復運動計劃前,建議先去做一個全面的健康體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運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