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爾
"
北京的海淀區(qū),因為從北大、清華等一流高校到101中學、人大附中等超級中學的密集扎堆,成為全國教育資源最密集的地區(qū)。同樣,美國東部尤其是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qū)也因為教育資源的密集程度,成為美國的“海淀區(qū)”。一年以來,從高官子女必須撤離的哈佛,薄瓜瓜被哥大錄取,到李云迪、王力宏“團購”哥大女生,各種名校傳聞不斷,使得這些名校更受人矚目。
波士頓地區(qū),沿查爾斯河兩岸,哈佛、麻省理工隔河相對,靠幾座大橋小橋連接。著名的七所女子大學(包括宋氏三姐妹就讀過的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散落其間,成為男生垂涎的對象。此外,塔夫茨、波士頓大學、波士頓學院、東北大學等,都在附近。如果你知道在波士頓的一條街上,僅轉(zhuǎn)個街角就有伯克利和新英格蘭兩所音樂學院,就能想象這片區(qū)域是名副其實的“海淀區(qū)”,而且是“中關村”。
波士頓一帶常被人拿來比照的是兩對學校,一對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另一對是波士頓大學和波士頓學院。
先說哈佛和麻省理工。哈佛是綜合性大學,多白富美,傳說中哈佛的學生連平均身高都比別校高。麻省是理工科大學,多苦哈哈的理工男。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區(qū)別,有點像北大和清華,但麻省只出科技精英,不出技術(shù)官僚,這點很不像清華。哈佛大學尼曼獎學金項目獲得者楊瀟、波士頓學院博士夏鑫,都分別在不同場合提到哈佛學生的自信,是那種徹頭徹尾、從里到外的自信和聰穎。最優(yōu)秀的師生、最雄厚的資金、最古老的歷史,造就了哈佛典型的精英特色。
說實在話,能玩能學是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風格,精力旺盛大概是錄取學生的首要標準。越是名校,派對就越是瘋狂。
楊瀟說,當初王石來哈佛游學時所住的公寓,就在他家那條街上。我們看到的這條街上都是普通公寓樓,并無華屋,多由學校師生居住。王石一個大老板居于此,算能伸能屈。而薄瓜瓜當年居住的兩居室,則在另一個區(qū)域,那里的月租金大約3000美元,在房價高企的波士頓劍橋地區(qū),也不是了不起的居所。
相較于哈佛的超級自信,麻省理工顯得平實許多。夏鑫說,他非常喜歡麻省的低調(diào)與樸實。他曾經(jīng)參觀過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實驗室,其裝飾之樸素令人吃驚,完全看不出主人的輝煌成就。與哈佛這樣的貴族學校相比,麻省理工更親民,完全是座科學家俱樂部。哈佛靠父母兄弟的校友關系進校的有很多,這是美國大學招生的潛規(guī)則,因為有關系的人,家里都捐錢。而麻省理工規(guī)定,每年至少25%的名額要留給那些第一代進入的學生,以保證這個學校的活力和學術(shù)優(yōu)勢。這25%,給了眾多聰慧但缺少關系的人們以希望。
波士頓另一對歡喜冤家波士頓大學(簡稱BU)和波士頓學院(簡稱BC)也很有趣。BC是愛爾蘭天主教徒建立的一所大學,歷史古老,排名在美國國內(nèi)一直很靠前。BU則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在國外的雜志排名中超過BC??赡苁且驗槠渌幍乩砦恢锰?,位于市內(nèi)繁華地段,景色優(yōu)美,緊臨查爾斯河,以宿舍豪華出名,有桑拿、泳池、沙灘排球等各種享樂設施,是所謂“酷”的大學,學費又很貴,所以吸引了不少“富二代”。據(jù)說經(jīng)常有學生住高層公寓因為留戀美景而錯過電梯導致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