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鵬
1928年5月3日,侵華日軍借保護僑民為由悍然侵占濟南,大肆屠殺我無辜軍民和外交人員,打死6123人,打傷中國軍民1700多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即“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戰(zhàn)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蔡公時奉命赴濟南與日方交涉,面對強行進入交涉公署的日軍,蔡公時為維護民族正義慷慨陳辭,據(jù)理力爭,用日語斥責日軍暴行。最后,被日軍割去耳鼻挖去雙眼舌頭,與16位隨員一同遇害,其就義過程極為慘烈。他和隨員遇害后,遺體被日軍焚燒,骸骨被挖出存放在國民政府外交部地下室內(nèi),以后卻不知去向;他留下一雙兒女,其女兒自小被人收養(yǎng),飽受磨難,直到65歲時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南洋各界同胞為紀念蔡公時,為他鑄造了一尊全身銅像,這尊銅像在異國他鄉(xiāng)歷經(jīng)76年滄桑之后,終于回到了烈士犧牲的地方。
多年追隨孫中山革命
蔡公時(1881-1928),江西九江人,字公時,別號虎癡、公癡、癡公,是當?shù)孛T望族之后。因成長于清朝末年,眼見內(nèi)憂外患,蔡公時非常推崇孫中山的革命思想,1902年組織慎所染齋,明為講學,實則宣傳革命,被查封后赴日留學,攻讀于東京弘文學校。
一次,他與好友去一家文具店購物,認識了店老板,也就是興中會橫濱分會的負責人馮鏡如。經(jīng)考察后,時年22歲的蔡公時由馮鏡如引薦,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此后,他便常伴隨孫中山左右,成為堅定的革命黨人,并以《民報》為陣地,從事反對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傳。
1908年,蔡公時同黃興、譚人鳳(字石屏)等在欽州發(fā)動起義。1911年,蔡公時參加辛亥革命,策動江西獨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后,不想做官的蔡公時幾次辭去高官職務,后來,孫中山卸職,為了實現(xiàn)孫中山建設交通的愿望,他擔任了全國鐵路督辦。
1913年7月,孫中山發(fā)動了全面討袁的“二次革命”,蔡公時親至湖口前線一同指揮作戰(zhàn)?!岸胃锩笔『?,蔡公時被通緝,隨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1916年3月,蔡公時又與孫中山一同回到上海,再度討袁,直到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在護國運動和護法戰(zhàn)爭中,蔡公時始終跟隨著孫中山奔波轉(zhuǎn)戰(zhàn)各地。
蔡公時曾在廣州的大元帥府給孫中山做秘書。因他日語極好,涉及日本的事務,孫中山大多讓蔡公時斡旋。孫中山因病住院時,蔡公時始終在其身邊,進食、沐浴無不親手服侍,是孫中山彌留之際親睹遺容并聆聽遺言的極少數(shù)國民黨人之一,在國民黨內(nèi)德高望重。
為維護民族正義慘烈犧牲
1928年4月,剛剛成立不久的南京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北伐軍很快就攻入了山東省。日本擔心中國一旦統(tǒng)一后不會任其肆意侵略,所以竭力阻撓北伐,并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并在許多路口修起防御工事,擺出臨戰(zhàn)架勢。張宗昌退走逃亡,北伐軍于5月1日占領濟南,當時任戰(zhàn)地政務委員會外交處主任的蔡公時因精通日語、諳熟日情,兼任山東特派交涉員,負責與日本駐濟南領署聯(lián)系交涉,要求日本政府從濟南撤軍。
在徐州出發(fā)前,蔡公時對蔣介石說:“這一次出去,料想日本人一定要同我們搗亂。我們?nèi)缫煌俗?,他們就要更加兇狠,我們必要拿革命的精神同他們周旋?!笔Y介石后來回憶道:“我對他(蔡公時)說,你盡到外交官的職責,必須如此,才能不辱使命。所以他后來為日軍所執(zhí)以后,一點也不屈服?!?/p>
當時,日軍在濟南滋生事端,到處挑釁。5月1日上午10點,國民革命軍一個營長和一個少校副官帶領4個連長因找房子行至經(jīng)五緯五路口,被武裝日軍捉去當場用刺刀殺死,尸體被拖去焚燒。正在向濟南集結(jié)的北伐軍官兵也不斷遭到日軍的殺害。
5月2日,日軍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率部由青島到達濟南。這時,在濟南的日軍已有3000多人,他們將經(jīng)一路、經(jīng)二路和緯一路、緯三路劃為東守備區(qū),把經(jīng)二路、經(jīng)六路和緯六路、緯十路劃為西守備區(qū),并在經(jīng)七路附近架設起多門大炮,布置了機槍陣地,還在濟南的商埠區(qū)、使領館、郵局、銀行、醫(yī)院等所在地搶先布置防區(qū),不準中國軍民通行,禁止商埠區(qū)居民外出。
由于事件發(fā)生后,蔣介石立即命令各師長約束部隊,沒有命令不得外出,避免與日軍沖突,致使日軍更加肆無忌憚,凡日軍所到之處,民眾被槍殺者不計其數(shù),一時濟南街頭上到處是尸體,慘不忍睹。
5月2日,蔡公時抵達濟南。5月3日上午8點左右,蔡公時進入位于濟南商埠經(jīng)四路小緯六路的山東交涉公署。他親自在正面墻壁上懸掛了孫中山像、國旗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條幅。蔡公時正要與日本方面交涉,猛聽到市內(nèi)各地槍炮聲不斷傳來,山東交涉公署門前也開始有日本兵與便衣隊在活動。蔡公時只得給日本駐濟南領事西田畊一打電話詢問。西田畊一狡黠地回答:“不知何故互起誤會,雙方現(xiàn)應立即停戰(zhàn)?!辈坦珪r再派人出去上街買菜、送信時,卻被日本兵開槍打回。交涉公署全部人員被圍困整整一天,吃不上飯,只能喝些自來水,不久,電話線又被切斷,交涉公署與外界完全斷絕了聯(lián)系。
當天下午4時,20多名日軍借口交涉公署前發(fā)現(xiàn)日軍尸體,強行闖入交涉公署,把前后門圍住,將署內(nèi)人員的自衛(wèi)槍支全部繳下。當晚9時,又有50多名日本兵闖進交涉公署,剪斷電燈線,交涉公署頓時陷入黑暗之中。日本兵竟置國際公法于不顧,在手電筒照射下,撕毀國民政府旗幟青天白日旗及孫中山畫像,強行搜掠文件。為避免事態(tài)擴大,蔡公時婉言要求日軍停止搜查,退出公署;并請日本領事前來洽商,但均遭日軍拒絕。蔡公時用日語同日本兵理論,嚴厲譴責日軍破壞國際法,粗暴侵犯中國外交機關及外交人員的行徑。殘暴的日本兵不等蔡公時說完,就用槍托將蔡公時打翻在地,又將蔡公時和17名隨員全部捆綁起來。隨后,一個日軍兵宣讀了日軍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屠殺外交官員的命令。蔡公時翻譯并告訴大家說:“日本兵要剝?nèi)ノ覀兊囊路寯牢覀?。我們沒法,赴死可也?!?/p>
一個日本兵跑上來,先將蔡公時的耳朵割掉,然后又將蔡公時的鼻子割下。蔡公時大義凜然,慷慨陳詞。兇殘的日本兵突然將刀插進蔡公時的嘴里,使勁旋了兩圈,剜掉了蔡公時的舌頭,并將蔡公時的雙眼挖出,蔡公時頓時全身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據(jù)在“五三慘案”中僥幸逃出的勤務兵張漢儒回憶說:“當時我雖已血流滿面,痛之徹骨,但還惦記著蔡公時主任不知被日軍作踐成什么樣子。我借手電所見:諸人大多有耳無鼻、有鼻無耳、血肉模糊,其狀之慘,令人毛骨悚然。蔡主任被削下鼻子,割去雙耳,挖去雙目后,整個頭部和胸前被鮮血染紅?!?
隨后,日軍一擁而上,將蔡公時等17人剝光衣服后用鞭亂打,并用刺刀亂戳亂砍,用極其殘忍的手段百般凌辱后,分批拖到交涉公署院內(nèi)用機槍掃射??蓱z蔡公時從5月3日當天8時開始辦公,到晚上10點被日兵包圍并殺害,赴山東交涉員公署任上前后不過14個小時。為了掩蓋罪行,日本兵又一把火焚燒了遇難者的遺體,草草埋葬在交涉公署院內(nèi)。
只有勤務兵張漢儒乘槍聲一響,應聲倒地,以后在黑暗中趁混亂之際剪斷繩索逃出,慘案才得大白于天下。他作為現(xiàn)場見證人,寫下了《蔡公時殉難始末記》,揭露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五三慘案”激發(fā)民眾反日情緒
同日,日本侵略軍向濟南的中國軍隊發(fā)起挑釁,并隨即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將7000多名北伐軍繳械,同時,在濟南濫殺無辜平民。國民政府多次派官員前往交涉,并請英、美駐濟南領事館調(diào)停,均無效。8日,日軍炮轟濟南,9日猛攻濟南城門,北伐軍將士奮起抵抗。10日,日軍利用飛機、大炮、機槍瘋狂轟炸掃射。蔣介石命令北伐軍“忍辱負重”,撤出濟南,繞道北伐。11日,國民革命軍代理濟南衛(wèi)戍司令蘇宗轍接到蔣介石密電,命令守軍放棄濟南。中國軍隊放棄濟南后,日軍進城,又大肆屠殺、洗劫,殺死殺傷中國民眾數(shù)千人,來不及撤出的數(shù)百名北伐軍傷員也全部被日軍屠殺,這就是舉世震驚的“濟南慘案”。據(jù)濟南慘案被難家屬聯(lián)合會調(diào)查:“濟南慘案”中中國軍民死亡6123人,傷1700多人,財產(chǎn)損失2957萬元。因日軍大規(guī)模屠殺中共軍民是從5月3日開始的,故又稱“五三慘案”。史學家稱,這是南京大屠殺之前,現(xiàn)代國際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一幕。
關于山東交涉公署遇害人員的人數(shù),以后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準確的遇難人數(shù)是17人,但由于慘案剛發(fā)生時,國民政府有關部門對外公布的人數(shù)前后說法不一,曾引起了不少的混亂。
據(jù)1928年5月濟南慘案外交后援會告全國民眾書中稱,“日兵把交涉主任蔡公時和交涉員等18人殺害”。6月,濟南慘案外交后援會在濟南調(diào)查并編印的《濟南慘案》中稱:與蔡公時同時殉難者已查得姓名,共有17名。原來,5月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致日外相抗議電稱,“日軍對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與在署職員十余人,一同槍殺”。5月7日,《國民黨為日本軍隊在山東暴行告友邦民眾書》稱:“日兵對特派員蔡公時慘加侮辱,割去耳鼻,并將屬員15人一一殺害?!?月10日,國民政府主席為日軍在濟南啟釁致國際聯(lián)盟要求國際調(diào)查公斷電文中說:“日兵將交涉員及署員多人一并就地槍斃”。1929年6月,濟南慘案被難家屬聯(lián)合會泣告海內(nèi)外同胞書稱:“將我山東交涉員蔡公時等18人……盡被日本獸兵殘殺殞命。”
根據(jù)國民政府內(nèi)政部死亡烈士撫恤花名清冊上的記載,準確被害人數(shù)應是17名,當時交涉公署共有23名工作人員,其中有5人在慘案發(fā)生前外出,不在公署內(nèi)。1人(勤務兵張漢儒)趁著黑夜逃脫。國民政府與濟南慘案外交后援會等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對外公布的交涉被難人員有誤,與當時背景和大環(huán)境有關。
據(jù)曾參與紀念濟南“五三慘案”79周年史料征集工作的李宗益先生介紹,交涉公署人員中,有幾個人還有著親戚關系,辦事員周惠和是蔡公時的內(nèi)親,科員姚成仁、姚成義則是蔡公時前妻姚小沛的親侄子。譚顯章是科長徐煜基的姐夫,徐煜基的姐姐徐煜珍是譚顯章的妻子。
“五三慘案”發(fā)生后,國民革命軍繞道繼續(xù)北伐。1928年6月,北伐軍到達京津一帶,奉系軍閥敗退關外。蔣介石仍不敢以軍事力量來收復濟南,直到國民革命軍占領北京后,日本帝國主義感到已不能阻止北伐,加上慘案發(fā)生后,不僅引發(fā)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而且遭到日本國內(nèi)人民的強烈反對,在此情況下,日軍才表示愿意同國民黨當局談判。
經(jīng)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與國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長王正廷的多次非正式談判,雙方于1929年2月7日初步擬訂了《解決濟案大綱》。主要內(nèi)容包括:1、日本無條件撤兵;2、濟案責任問題和賠償問題,組織“中日聯(lián)合委員會”赴濟南實地調(diào)查,再定辦法,賠償以對等為原則;3、蔡公時被殺害,日方另行道歉。不久,雙方舉行了正式談判,日本方面卻又對賠償問題提出異議,不肯承認。
這樣反復進行了一個多月后,3月28日,中日兩國就解決濟南慘案問題在南京正式簽字,關于濟案協(xié)定的要點是:1、自換文簽字之日起,至多在兩個月內(nèi),山東境內(nèi)的日軍撤完,國民黨政府全力保護日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關于日軍撤去前后之措施,應由中日兩國委派委員就地商議辦理;2、因濟案發(fā)生兩國所受的損害問題,雙方各任命同數(shù)委員,設立中日共同調(diào)查委員會,實地調(diào)查決定。
此外,中日雙方另外發(fā)表聲明書,略稱:中日兩國政府對于去年5月3日濟南所發(fā)生的事件,鑒于兩國國民固有之友誼,及兩國政府和國民現(xiàn)迫切希望增強睦誼,故視此不快之感情已成過去,以期兩國邦交益臻敦厚,為此聲明。簽字完畢,雙方各舉香檳三杯“道賀”而散。一年來舉國痛心不已的濟南慘案,屢經(jīng)談判,至此草草收場。
“五三慘案”交涉結(jié)束后,日軍被迫撤兵。從表面上看,好像這次中國對日外交獲得了勝利,其實不然,日本僅僅履行了濟南協(xié)定中的撤兵回國的一部分。如此重大的案件,因蔣介石的對日妥協(xié)而不了了之。
“濟南慘案”的發(fā)生及其善后的處理、宣傳,使得中國國內(nèi)民眾反日情緒日益高漲,“濟南慘案”也使得中日雙方互信合作的希望破滅,中方最終放棄聯(lián)日外交,轉(zhuǎn)而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建立較為密切的關系?!皾蠎K案”也對蔣介石的心理產(chǎn)生重大沖擊,蔣介石在1928年5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jié)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此后,蔣介石在日記中堅持每日寫上“雪恥”二字,直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
遺骨今在何處有謎團
蔡公時等17人殉難后,他們的遺骨究竟埋在何處,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國民革命軍奉命撤離濟南時,沒來得及尋找蔡公時等人的尸體。
原山東交涉公署系房主張叔衡的私有房產(chǎn),“五三慘案”發(fā)生后,房主張叔衡以每月租金100元的價格,把房子租給山東省農(nóng)礦廳棉檢所使用,后來又被他人當成了貨棧倉庫。1930年6月,蔡夫人郭景鸞與原山東交涉公署的邱仰山、張漢儒及遇害人員家屬韓春儒赴濟南尋找烈士遺骨。蔡公時北伐時的同事、時任山東省教育廳長的何思源陪同蔡夫人到山東交涉公署,在院子里挖土2尺,發(fā)現(xiàn)了裹尸席子、捆縛的繩子以及殘缺不全的尸體;在后院中間,又掘出軍用刀槍、套子鐙、軍衣10多件;在院西南之墻約一丈五尺的地方,掘土5寸,又挖出了衣物、鞋帽、山東軍用地圖,以及燒而未化的頭骨、腳手骨等,共計有被燒而未化的頭骨4只以及腳手骨、肉炭等,可以肯定這些都是慘案中遇難的外交人員的尸體,但卻無法一一對應是誰的尸骨。蔡夫人從死者隱約可辨的血衣斷片和附近挖掘的物品斷定其中有蔡公時遺骨。她隨即找來一只大皮箱將尸骨全部裝在一起,外面用木板固定住,然后將這個皮箱運抵南京準備安葬。
因為這箱遺骨并非蔡公時一人的,同時遇害的外交部張鴻漸科長的夫人何桂青得知后就給外交部寫信,稱蔡夫人收理的尸骨并非蔡公時一人的,請求政府暫緩安葬,待將遺骨厘清后再安葬不遲。后來,這箱尸骨就運到了國民政府南京外交部,放在了樓下地下室,這么一放就是好幾年。
1931年8月3日,郭景鸞報告要求國民政府對蔡公時設靈公祭,舉行國葬。國民政府批復其國葬不符合國葬法規(guī)定,可在濟南遇難處建塔對尸骸保存,塔前設祠紀念,可在滬開追悼會,因為濟南當時仍被日軍占領,此后建塔設祠成為泡影。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國民政府匆匆撤往重慶。在一片混亂中,裝有烈士尸骨的這個皮箱沒人過問,仍被遺棄在了外交部樓下地下室。外交部所在地在南京淪陷后,這里成為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日本投降后,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此時這箱烈士骨骸早已不知去向。
“孤女”年過花甲始知身世
蔡夫人郭景鸞出生于汕頭富商家庭,自幼喜愛詩詞、書法,因仰慕蔡公時的書法、詩詞,遂結(jié)為秦晉之好,婚后夫唱婦隨。蔡公時遇難后,她繼承先夫的遺愿,經(jīng)常關心北京蔡公時學校,積極籌劃興教辦學。她鼓勵說服吳鐵成、蔣作賓、吳醒漢等40名達官貴人,聯(lián)名上書國民政府在上海修建蔡公時學校。1929年2月5日,蔡夫人親自到南京游說辦學,引起了國民政府重視,責令上海市政府撥出土地作為校址?;氐缴虾:?,她又忙于選擇校址。由于建校資金不足,蔡夫人還兩次申請到新加坡籌捐。
蔡公時罹難時,他的兒子蔡今任才6歲。作為烈士遺孤,蔡今任后來進了國民政府專門為烈士子女創(chuàng)辦的遺族學校,在校學生從小學至大學全部免費保送。蔡今任在這所學校完成小學、中學學業(yè),后考入中央警官學校,畢業(yè)后進入警界服務。1948年到臺灣嘉義市警界任職,直至退休。
當時蔡公時的女兒僅1歲,尚在襁褓中的她出生后就患有脾疾,肚子腫脹很大。母親抱著她到濟南悼念蔡公時,順便讓蔡公時的好友查爾熾給孩子看病。
查爾熾精通中醫(yī)學,尤擅長治療兒科疾病,他見蔡公時女兒的病情嚴重需要長期診治,就提出收養(yǎng)她。蔡夫人考慮再三,狠了狠心把女兒托查爾熾撫養(yǎng)。查爾熾后來給孩子起名查學敏。在查爾熾的精心調(diào)治下,查學敏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1930年,查爾熾的兄長病故,他需要搬遷到天津管家。他到天津后,對侄子查祿百詳述了抱養(yǎng)查學敏的事情,并囑咐他嚴守秘密,對人只說查學敏是第二夫人李氏所生。查爾熾來天津后不久就病故了,他兒子查祿昌不會持家理財,家業(yè)很快敗落。后來全家遷往北平,最后定居朝陽門里東湖水井胡同。
沒有了查爾熾的照顧,查學敏在家中的地位直線下降,品嘗到了種種寄人籬下的滋味。后來,通過鄰居幫忙,查學敏讀了幾年免費初小,18歲時經(jīng)朋友幫忙,才上了六年級。讀了一年書,她又去了錦州,一邊接受醫(yī)護培訓,一邊做戰(zhàn)地護士。解放后,查學敏考入北京石油學校做校醫(yī)工作,并于1950年成婚。1970年,學校要在東營建分校,她就來到了山東。1973年,查學敏的丈夫調(diào)到了山東大學,她也隨之來到該校,繼續(xù)做校醫(yī)工作,直到1987年離休。
直到1992年,65歲的查學敏只知道自己是個“孤兒”,卻不知自己的真實身世。1992年4月的一天,養(yǎng)父的侄子查祿百輾轉(zhuǎn)找到査學敏的兒子,讓其轉(zhuǎn)告査學敏,說有要事相告。査學敏應約來到北京,87歲的查祿百將已經(jīng)塵封60多年的秘密告訴了查學敏。
“你知道你爸爸是誰嗎?”聽到查祿百這句話,査學敏的心里“咯噔”一下。
“1928年5月3日,在濟南城發(fā)生了‘五三慘案,時任國民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的蔡公時先生被日軍殘忍殺害了。他就是你父親,你就是他女兒。這事是我二叔(查爾熾)親口對我說的?!?/p>
查祿百老人感慨地說:“現(xiàn)在知道情況的人差不多都死了,不能不把真實情況告訴你了……這件事之所以拖到現(xiàn)在才談,也有很多原因。我這把年紀了,如果再不說,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對不住蔡公時烈士,也是對你的不公……”
查學敏震驚萬分,她似乎突然明白了自己不同尋常的坎坷經(jīng)歷,不由潸然淚下。
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查學敏馬上向山東大學黨委作了匯報,山東大學黨委向山東省政協(xié)通報并請他們幫助落實這個事。山東省政協(xié)委托蔡公時家鄉(xiāng)的九江市政協(xié)幫助辦理。九江市政協(xié)召集蔡家遺屬多次座談、回憶,經(jīng)過認真的“內(nèi)查外調(diào)”,最后確認查學敏確實是蔡公時的女兒。同時,蔡家族人給在臺灣的蔡公時的兒子蔡今任寫信介紹了情況。蔡今任得知這一情況后,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1993年3月18日,給60多年未曾謀面的妹妹發(fā)出了第一封信。
得知哥哥名叫蔡今任,查學敏也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蔡今明,意為“年近古稀,如今才明白自己的身世”。
1993年4月,自幼離散、歷經(jīng)戰(zhàn)亂的蔡今任、蔡今明兄妹重逢于祖籍地江西九江。從那以后,每年的5月3日,兄妹倆都要在濟南聚首,一起去祭奠在“五三慘案”中犧牲的父親,祭奠那些當年被日本侵略者戕害的同胞……
“北京、天津、錦州,我年輕時走過很多地方,最終跟隨丈夫來到濟南,從山東大學校醫(yī)院退休,原來冥冥中是父親把我引到濟南來的?!辈探衩鞲锌卣f。
豐碑永鑄正氣長存
蔡公時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抗日烈士,作為一名外交官,蔡公時為捍衛(wèi)民族的氣節(jié),捍衛(wèi)正義的尊嚴,雖被日寇施以割去耳鼻挖去雙眼舌頭等種種酷刑,然而他義正詞嚴,毫不妥協(xié),最終舍生取義,以身殉國,體現(xiàn)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皾蠎K案”發(fā)生后,各地民眾、團體紛紛舉行示威抗議,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抵制日貨。商界宣布對日經(jīng)濟絕交,學生紛紛成立反日運動委員會,組織上街游行抗議,工人也紛紛成立對日外交后援會。海外華人、華僑為濟南慘案踴躍捐款,華人青年學生懇請回國參加對日斗爭,采用各種形式討伐日本軍國主義,要求嚴懲肇事者,賠償損失,聲援國內(nèi)正義的斗爭。
“濟南慘案”發(fā)生后不久,國民政府成立“濟南五三殉難烈士紀念會”,由何思源擔任主席。1928年5月12日,國民政府對蔡公時等17人員明令褒揚,國民政府要人紛紛題詞。于右任的題詞是“國侮侵凌,而公慘死,此耳此鼻,此仇此恥。嗚呼泰山之下血未止,公時同志不朽!”馮玉祥的題詞是:“誓雪國恥?!崩钭谌实念}詞是“民族精神,千古卓絕”。李烈鈞把蔡公時稱為“外交史上第一人”。蔡公時的家鄉(xiāng)九江舉行了蔡公時追悼會,江西省政府派員參加,各界挽聯(lián)達200多幅。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先生拍攝了影片《蔡公時》,后來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創(chuàng)作巨幅油畫《蔡公時濟南被難圖》。
1929年5月,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在山東泰安岱廟豎一石碑,四棱錐體形,上刻“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9個大字,在濟南建起一座“五三亭”。在時任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的提議下,當時山東省內(nèi)各縣幾乎所有的公學都建立了關于“五三慘案”的紀念碑,全國很多地區(qū)也都建立起“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以提醒國人牢記國恥。九江市在甘棠公園建起了蔡公時烈士紀念碑?,F(xiàn)在在臺灣園山忠烈祠內(nèi),安放有蔡公時的靈位。1986年,濟南市政府在濟南西護城河南段當年日軍屠殺濟南軍民處,建起了“五三慘案紀念園”,1995年9月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之際,濟南市又建成“五三慘案”紀念碑。自1999年起,濟南市開始試鳴防空警報,并從2000年起把每年5月3日定為防空警報試鳴日,以此來紀念發(fā)生在濟南的“五三慘案”。2012年5月3日,“五三慘案”84周年紀念日,在蔡公時等人當年遇害的山東交涉公署,建成蔡公時紀念館并免費向社會開放。
當年,“濟南慘案”的消息傳到南洋各地后,華人社團義憤填膺。時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領導新加坡華人社團成立“山東慘禍籌賑會”,號召抵制日貨,為慘禍受害者籌募義款?;I賑會受南洋各界同胞委托,向當時鑄造技術較高的德國廠家訂制了蔡公時烈士全身銅像。
1930年,一尊高2.18米,寬1.10米,總重250公斤的蔡公時烈士全身銅像鑄造完畢,由德國運到新加坡,準備隨后運往濟南,安放在蔡公時罹難地??删驮阢~像抵達新加坡后,中國國內(nèi)局勢更加動蕩,政府無暇顧及銅像落戶事宜,人們只好將銅像暫時存放在陳嘉庚的一家橡膠園內(nèi)。后來這家橡膠園由陳嘉庚的侄子陳共存接管。很快,新加坡也遭到日寇鐵蹄的踐踏,當?shù)厝藶榱吮苊忏~像被日軍發(fā)現(xiàn)而遭到破壞,將其掩埋在地下多年。1945年新加坡光復后,銅像才得以重見天日,多年后被安放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內(nèi)。
2002年9月,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登了一篇專訪《埋在地下的烈士銅像》,當時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陳共存先生首次披露了這尊銅像的由來。蔡今明看到這篇報道后十分激動,費盡周折與陳共存取得聯(lián)系,表達了希望父親銅像能夠盡快回到祖國,回到父親在濟南的殉難地的愿望。蔡今明隨后又給哥哥蔡今任去電話,兄妹倆共同簽名給陳共存寫信,表達了將蔡公時銅像請回濟南的心愿。濟南市委市政府得知此事后也非常重視,做了許多工作以促成此事。
2004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濟南電視臺組織攝制了反映“五三慘案”的大型歷史文獻片《1928,歷史的訴說》,攝制組專程赴新加坡采訪了陳共存老人,感謝晚晴園幾十年來對銅像的精心照料,轉(zhuǎn)達濟南市民、濟南市政府對銅像回歸的殷切期待。陳共存欣然表示愿意完成叔父陳嘉庚的遺愿,將銅像交還給濟南。
對于自己守護了幾十年的銅像,陳共存老人自然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他向濟南市提出了兩項要求:一是濟南要有足夠大的地方放置銅像;二是再復制一座交還給擬建中的新加坡陳嘉庚歷史紀念館。
由于這尊銅像已在晚晴園佇立多年,已經(jīng)成為晚晴園的一部分,新加坡的政要,如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等人都曾前往參觀瞻仰,因此,新加坡方面對其戀戀不舍。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館長馮仲漢更是對銅像一往情深,他說,要把這尊銅像作為晚晴園歷史教育的永久教材。最后,在陳共存先生的多方協(xié)調(diào)下,2006年2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會終于同意將蔡公時銅像交還給濟南。
2006年4月10日,在新加坡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和中國濟南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行“蔡公時烈士銅像移交式”。剛剛做完膽結(jié)石手術的蔡公時的兒子、84歲的蔡今任,也特地從臺灣來新加坡見證銅像的移交。交接儀式結(jié)束后,原本陽光燦爛的天空突降大雨,令在場人頗有感慨。
4月11日晚,蔡公時銅像從新加坡“啟程”。12日早晨6時,銅像由新加坡空運至北京。17日,由濟南市有關部門組成的工作組趕赴北京準備迎接蔡公時銅像“回家”。5月2日,濟南各界在趵突泉畔隆重集會,紀念“五三慘案”78周年,蔡公時烈士銅像安置暨濟南慘案紀念堂(又稱“五三堂”)奠基儀式同時舉行。紀念堂建成后,何思源的女兒、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女士題寫了“濟南慘案紀念堂”匾額,蔡公時銅像安放在紀念堂內(nèi),供社會各界瞻仰。如今,回歸后的蔡公時銅像以及“五三堂”,和民國時期的“五三亭”、公園南側(cè)的“五三街”、“五三紀念碑”,共同組成一個“五三慘案紀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