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任何一本時尚刊物,星座運勢預測都是翻閱率最高的欄目。占卜的結果不僅是“星座控”們的行為準則,更是大家一起的談資,甚至成了一種大眾流行文化。那么星座跟人的性格有關嗎?占星術是否經得起科學考驗呢?
星星只是那個星星
占星術分西方占星術和東方占星術,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根據天體的位置來預測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星座占星術是依照人出生的月日,分成摩羯、水瓶、雙魚、牧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蝎、人馬12個群體,用星座的名字稱呼。
星座控們崇尚“一個人的個性和際遇,深受其誕生時刻的太陽、月亮、太陽系行星,其他群星相對位置的影響” 。不過,不論從天文學、哲學、行為學,甚至神學的觀點來看,這種理論皆有很多謬誤。
古人認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星辰都是被固定在“天球”上的,是一種平面的排列關系,像被子一樣蓋在了地面上。他們并不知,其他恒星之間會有縱深差別。所以,古人以為,除了太陽和月亮,天上所有的發(fā)光體對人們的影響皆相似。
因為星宿的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所以用天空黃道帶上的十二星座作為坐標,倒也無可厚非。不過,占星家卻將之“發(fā)揚光大”——將黃道十二宮歸類成“氣”、“水”、“火”、“土”四型。他們下結論,凡是與占星的符象相同的人,都具有共同的天性,既星座決定人的性格。
占卜是什么
既然星座的來歷和人的命運并無關系,那么占卜師又憑什么預知禍福呢?
原來西方占星術根據人出生時的太陽、月亮以及行星所處黃道內的位置,來判斷性格和命運;再根據以后一段時間行星的位置變化,來判斷某一時刻的運勢。占星師常常根據手里的星盤看行星的位置,然后用星盤對準天體的變化預言未來。
占星師為占卜者設立符號,用標簽化的分類方式,提高自己言論的可信度。
他們根據動物的特性給黃道十二宮賦予不同的性格特質,例如處女座追求完美,白羊座易沖動,所有星座所賦予的性格特點都來自希臘神話。接著根據月亮與大行星賦予性格特征。例如,火星就是代表著戰(zhàn)爭,要是火星進入你的星座,就意味著人際交往將會陷入緊張。其次是相位,所謂的相位就是天體所構成的角度,例如90度,代表著天體相連,意為和諧、大吉大利的相位;180度意為天體相對,這是個不吉利的相位。
星座不過趕個巧
星座決定命運之說,無理可尋,但這并不說明占星術的結論毫無價值。
受到溫度、引力、歷史等條件的影響,一些同一時間段出生及成長的人,他們的性格、命運確實有一些相似性。比方說,一般在夏季節(jié)出生的人,比生于冬天的人外向和活躍,這是因為胚胎形成時期,環(huán)境溫度對母嬰生理及心理影響所致。還有,受到我國適齡兒童的入學時間的影響,一般年末或年初時出生的孩子,會更具有領導能力和自我意識。
所以,星宿雖不能決定命運,只是命運變化恰巧與星宿變化的規(guī)律“撞衫”而已。
占卜師是心理學家
當占星術的面紗被掀起后,很多人會疑惑:“為何我的‘星宿個性表是如此的靈驗呢?”
其實,星座的描述都是精心構思下的產物,是將讀者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力誘發(fā)出來的敘述技巧。
浙江大學傳播學專業(yè)的一名教授做了一項實驗,他將一疊典型的星宿個性表發(fā)給一群學生,并告訴他們,每人拿到的是他們自己那一星座的個性表,讓他們評斷表中所說的是否準確。大多數學生的結論都是“很準確”、“準確”,只有約百分之十的人說“尚可”或“不準”。表面上,實驗結果和占星家的聲言相符,但只有一個問題——每張表的內容都是相同的。由于學生們以為發(fā)來的是專屬于自己的表,所以普遍覺得它很靈驗。
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中國學生好糊弄,我們還可以從美國職業(yè)占星家菲力普對水瓶座人的批語中看出其中技巧,他說:“誕生于此星座的人們,可分成不同的兩類:選擇離群索居的可能是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其他水瓶座的人則可能是非常多言,熱心和友善的?!?/p>
這種描述是標準的“墻頭草”或“兩頭押寶”的解釋,他的一句話,似乎涵蓋了所有人的個性。依照自我形象的不同,讀者們會凝神去讀第一種或第二種的描述,大腦會優(yōu)先記憶和自己有共鳴的內容,選擇性的過濾掉其他信息。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優(yōu)先記憶原則,難怪星宿個性表很是“準確”。
5000年前的夜空
黑格爾曾經說過:“存在即是合理”。占星術從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倫時期已經出現,它存在自然是有理由的。
無需盲信,因為占星術確實滿足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據調查顯示,迷信星座的多為處在青春期的青年男女,這個時候人格處于一個選擇、待定的階段,他們往往會在內向和外向之間選擇自己的性格。占星術的語言有著強烈的心理暗示功能,尤其是一些正處于迷茫時期的人,在接觸占星術后,便會對號入座。
在得到他人信任后,作為一名理性的占星師,應該幫助對方修善性格中的弱點,有效的實現心理安慰,而不是用“避”或“破”的接口,榨取被占卜者的財物。
總之,星座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民俗,在生活中,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娛樂和心靈寄托,切不可深信。
責編 /劉明燁
lmy@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