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已成為制約我國小麥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今年夏季,小麥主產區(qū)普遍遇到38℃以上高溫脅迫,耐高溫差的品種枯干逼熟,不僅種子癟,產量低,而且加工和營養(yǎng)品質也明顯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的高產抗病廣適性小麥新品種“中麥895”,灌漿快,葉子持綠成熟,籽粒大且飽滿,被農民譽為耐高溫的新品種。
相關專家認為,“中麥895”實現(xiàn)了高產潛力與抗病抗逆性的良好結合,矮稈抗倒,粒大飽滿,耐高溫,于2012年通過國家小麥品種審定,在黃淮南片有重大推廣價值。適宜在黃淮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江蘇和安徽省北部、陜西省關中高水肥條件下種植。播期以10月上中旬為宜,畝播量以8~12千克為宜,應注意蚜蟲、紋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據(jù)介紹,這一品種有四大突出特點:一是高產穩(wěn)產抗倒伏,在國家黃淮南片冬水組區(qū)域試驗中平均畝產547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4.8%。大面積示范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今年安徽省潁上縣紅星鎮(zhèn)連片種植“中麥895”近千畝,在一水不澆的情況下,預計平均畝產643.7千克;河南省新鄉(xiāng)縣小冀鎮(zhèn)連片種植該品種2500多畝,在僅澆2水的情況下,預計平均畝產600.2千克。二是抗病性好,經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保所鑒定,“中麥895”抗條銹和白粉病,赤霉病相對較輕。2012年在黃淮麥區(qū)赤霉病大發(fā)生的條件下,“中麥895”的赤霉病發(fā)病相對較輕,平均病穗率僅為6.2%,而“矮抗58”的平均病穗率高達15.6%。三是后期耐高溫能力特別強,適應性廣,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理想品種。后期高溫已成為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現(xiàn)有品種往往后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早衰,而“中麥895”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四是面條和饅頭品質較好,達到優(yōu)質中筋麥的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