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蘭
事情是由一根晾衣繩引起。
細元家住一樓。門前一大片空地,拴了幾根晾衣繩,一樓住戶的衣服都晾那里。
這天,對門搬來新鄰居。由一位老太太、一對中年夫妻,和一個穿校服的女孩組成。看樣子,也是臨時租住,那里剛搬走一家兒子考上大學的住戶。果然,細元幾次在買菜回來路上,碰到女孩從附近那所中學出來。
中午做飯時,細元把這家人情況說給丈夫老常聽。剛把豆角放油鍋,無意中看到,對門老太太將衣服晾到自家繩上。這里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名義上晾衣繩公用,但每家從不逾界,哪怕對方的晾衣繩閑著呢!
晚上出去時,碰到老太太收衣服,細元笑著說:“阿姨收衣服呀!”一邊指旁邊繩子,“這是剛搬走那家的晾衣繩,你們衣服可以晾那里?!?/p>
老太太胳膊上攏著衣服,將頭偏過來,也不知道聽清沒。臨睡前,細元又跟老常說了。這以后,不見老太太晾衣服,卻見廚房外多了一根繩,一家人的衣服、內(nèi)衣都晾上面。細元想,老太太真老糊涂了。
使細元生氣的事還在后面。細元的女兒一歲了,正在蹣跚學步,一臉天真,院子里的人誰見誰逗。但老太太不。那次靠在院里石桌邊看報,細元的女兒歪歪扭扭走過去,看了看老太太的臉,又走回來。細元情知老太太連頭都沒抬,哪怕給點表情呢!幾次在路上,細元抱著女兒,回頭瞅見老太太目不斜視跟在后面。
時間長了,細元疑心是那日提醒晾衣繩的事引起。夜間,又絮叨給老常聽。老常也說不出所以然。細元是說過就忘的人。每次下雨,遇到對門衣服沒收,就幫忙收起,掛到窗檐下。但自家衣服如果遇到下雨天,每次細元急匆匆回來,都濕淋淋晾在那里,而對門的電視聲放得很大。
有一次,細元真生了氣。那次老常不在家,她在廚房做飯,女兒在院里玩。過一會兒,聽不到女兒帶聲音的鞋子響,疑心不好,沖出去一看,女兒正站在臺階最高層的護欄里往外鉆,下面是一米多高的水泥地。細元慌了神,提著菜刀沖上去,將女兒抱下來。一抬頭,卻見老太太正站在自家門前朝這里望。細元的氣不打一處來,不就是提醒你別將衣服晾我家繩上嗎?也不至于見別人臨危而不顧吧,何況還是一個孩童?
細元每次見到老太太就板起臉。說來也怪,那對中年夫婦,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回來,細元只看到過他們背影。這天晚上,他們竟然上門來了。男的捧著一盆花,女的卷發(fā)披肩,倆人都很儒雅。女的說:“這段時間,謝謝你幫我們收衣服?!?/p>
細元有些愣,老常聽到聲音忙走出來。男的接著說:“我媽患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一直跟我們嘮叨你是好心人,我們也忙,抽不出時間來感謝。最近女兒考上大學,我們也要搬走了。我媽以前愛養(yǎng)花,讓我將這盆花留給你?!崩铣M埔话堰€在張口結(jié)舌的細元,接過花,說你們太客氣了,鄰里之間,都是應(yīng)該的。中年夫婦走了,細元看著這盆太陽花,愣了半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