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偉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獲得生物科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越來越廣泛,在生物教學中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學知識已經(jīng)遠遠不夠。生物課程既然屬于科學課程,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特殊情感、態(tài)度和心理體驗。
一、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生物知識,生物知識和生物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在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將其與生物知識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鼓勵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主要源于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果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教法單一,語言平淡無力,就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準備各種教學用具,優(yōu)化新課的導入,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和總結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以往生物的演示實驗是教師做給學生看的,但是如果課堂上總是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不利,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會驟減。所以,在教學中將一些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合作或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積極參與,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也是必須貫穿于生物教學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理念。
1.尊重所有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了解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fā)展,促進他們進步,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
2.讓每個學生參與探究。在實驗小組分工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讓所有學生均衡發(fā)展。
3.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探究式學習、觀察、實驗、調查、網(wǎng)絡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教師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使用這些資源,這是新課程理念中所重點強調的。
總之,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學生發(fā)展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fā)他們不斷探索生物學知識的動力,并幫助他們將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發(fā)展其學生物、用生物的能力。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