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振 吳鳳彬
摘 要: “90后”學生現(xiàn)已成為高校教育的主體,各大院校的學風建設形勢與對策隨著“90后”學生的個性特點而改進,但是大學生曠課現(xiàn)象始終是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的棘手問題之一,嚴重影響學風建設工作成效,而且目前“90后”大學生曠課率出現(xiàn)上升趨勢,并且曠課原因泛化、分布層次化。文章以某高職院校為例,研究“90后”大學生曠課現(xiàn)象特點與原因,對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90后”學生 曠課現(xiàn)象 原因分析 對策探究
一、關于某高職院?!?0后”學生曠課調查說明
本次曠課問卷調查以某高職院校理工科系2012年入學的一年級“90后”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隨機抽查法對230名“90后”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經統(tǒng)計,調查對象中男生、女生比例各占61.64%、38.36%,調查對象學業(yè)成績排名分布情況為成績靠前者占33.33%,成績中等者占39.27%,成績偏后者占26.94%,調查對象的學業(yè)水平分布較為合理,避免了學業(yè)層次集中化和兩級化問題。
二、“90后”高職院校學生曠課現(xiàn)象特點分析
(一)“90后”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后心理體驗多樣性。
從調查結果分析,有29.81%的“90后”學生曠課后會感到高興,他們認為應該自由安排時間,固定時間上課限制了自由;有20.19%的“90后”學生會感到內疚,因為他們認為曠課是一件不光彩的違紀事件,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有30.77%的學生會感到擔心、害怕,這是因為他們害怕受到校紀校規(guī)的懲罰;有23.08%的學生感覺毫不在乎,他們認為上不上課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以上這些數(shù)據充分說明高職院校“90后”學生對課堂教育的重視度偏低,缺乏自我管理與約束力,過度追求自由,而且學習態(tài)度偏消極性。
(二)“90后”高職院校學生曠課行為后事件偏生活化。
通過對該群體學生曠課后行為調查分析,僅有25.96%的學生會將曠課所得的時間用于自學,而其他學生曠課所得的時間主要消耗在玩游戲、睡覺、逛街、談戀愛、參加體育運動等娛樂消遣事件中,其中因睡覺、玩游戲而選擇曠課的學生比例分別為41.35%,31.73%,還有8.65%的學生曠課后不知道干什么,往往一個人獨處。由此推測在高職院校中“90后”學生存在嚴重的懶惰性行為和沉迷游戲現(xiàn)象,另外少數(shù)學生可能還存在孤閉性行為。
(三)“90后”高職院校學生曠課行為具有明顯選擇性。
從曠課課程類別分析,在高職院校中,選擇“馬哲、毛概等思想教育課”曠課的“90后”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50.96%;選擇“公共選修課”曠課的占48.09%;選擇“專業(yè)知識課”、“英語課”曠課的占10.58%。以此折射出高職院校“90后”學生對思想教育類課程、選修課程很不重視,這些課程往往為考查科目;他們對重要課程如專業(yè)課、英語課等的學習重視度相對而言也不高,這表明多數(shù)“90后”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學習興趣偏低、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
三、“90后”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因素分析
(一)學生受個人學業(yè)的主觀消極性因素影響。
1.“90后”高職院校學生對課堂教育重要性存在認知偏差,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曠課對學業(yè)影響很小,可通過自學或其他形式彌補。
2.學生對課程重要性評估存在偏差,往往有大部分學生在曠課前總會思考此門課程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要則會選擇曠課。
3.曠課學生對待曠課的利弊認知不清,在此項調查中有54.71%的曠課學生認為曠課對自己有利,有時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曠課學生在處理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自我約束力差、學習動機、學業(yè)目標時出現(xiàn)混亂或不清晰情況導致。
(二)學生不適應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因素的影響。
教師教學,包括教師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師生關系與大學生是否愿意上課有直接關系。課上學生往往會因為某些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個人魅力與吸引力而對此教師產生厭惡、抵觸情緒,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管理中,某些教師課堂管理過于松散,上課不點名,平時成績考核不嚴謹,對曠課行為處理力度不夠而出現(xiàn)管理漏洞,導致學生有機可乘;在教學設計上,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基礎不相符,內容過難或簡單而打擊學生學習信心或產生自大心理等,這些現(xiàn)象都是誘發(fā)學生曠課行為的因素。
(三)社會或家庭的負面導向。
1.在當前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下,學生容易產生盲目性行為,為了求職,過度重視考工考證,曠課參加培訓班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2.受到冷熱門專業(yè)的影響,有些同學認為本專業(yè)冷門而不愿意學習,有些學生認為本專業(yè)熱門,只要學業(yè)水平一般就能找到工作而不努力學習。
3.家長不重視子女的學業(yè),有的家長認為子女進入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對其學業(yè)不管不問,甚至有些經濟條件好的家長根本不在乎子女的學業(yè)水平。
4.社會“學習無用論”的錯誤導向,有些學生錯誤理解一些職場成功案例,認為學歷、知識不重要,重要的是機遇與實干。
四、預防高職院校“90后”學生曠課行為發(fā)生的對策探究
(一)加強學業(yè)引導性教育。
學業(yè)目標不明確是學生曠課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科學有效地開展學業(yè)規(guī)劃與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讓每位學生建立生活坐標,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現(xiàn)在的我、未來的我,并確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步驟和方法,做好自我目標管理與成效監(jiān)督。[1]
(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要將教學管理與學工管理密切結合,首先避免教學管理與學工管理“兩張皮”的狀態(tài),兩者要搭建良性互動平臺,分工而不分家,雙方要密切溝通、及時反饋問題,教學崗位要做好課堂管理、考勤、學習興趣引導等工作,學工崗位要做好曠課學生思想教育、學業(yè)引導、違紀處理等工作,共同合作做好對學生曠課行為的即時教育、引導教育[2]。
(三)融合個性,改進校風。
優(yōu)良的校風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能改善教風與學風。在教風改善中必須消除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治學不嚴謹、精力投入不足、上課敷衍了事等行為。教師要掌握“90后”的興趣特點,個性化設計教學任務與內容,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風改善中,一是改變傳統(tǒng)的學風宣傳形式,利用新媒體、動漫視頻、微電影、漫畫等宣傳工具宣傳榜樣典型;二是加強學生考勤制度,發(fā)揮班級考勤員作用,做好課堂考勤工作,并嚴格處理曠課行為,確保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三是發(fā)揮班集體作用,開展班級理念教育,以班級文化建設帶動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學風氛圍。四是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作用,開展學業(yè)一幫一服務,增強后進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張博.大學生學業(yè)規(guī)劃目標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06):26-27.
[2]郭亮.大學生曠課現(xiàn)象探析—以廣東地區(qū)高校為例[J].人書育人·高論壇,2011(0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