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莉
一、案例背景
“90后”職校生普遍個性張揚,獨立叛逆。他們好奇心強,知識面廣,表現(xiàn)出極強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追求快樂,追求幸福,但不愿付出,缺乏毅力;追求時尚,推崇民主,渴望平等,樂于展示自我,自我感覺良好,但幾乎不會由衷地為別人著想,換位思考。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還需要創(chuàng)造。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就是我們班男生A的成長。三年以來,他從一個惹事的小刺頭變成了有責任心的男子漢,讓我們一起見證他的成長。
二、案例呈現(xiàn)
第一次見到A,感覺他長得憨憨的,性格外向,能說會道,人很聰明,有自己的見地。我暗暗心喜:我們學校男生少,難管,這個男生可以委以重任。
然而不到一個月,我查宿舍時,就有宿管阿姨向我反映:A同學和高年級的同學老是在宿舍抽煙,又不開窗,搞得宿舍烏煙瘴氣的,而且死不承認是他抽的,并出示了宿舍煙頭的照片。我一聽,不應該啊。我校一直在創(chuàng)建無煙學校,男老師都禁止在學校抽煙,學生就更不允許了,我一直明令禁止,每周查宿舍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他作為班級男生的管理者,會帶頭抽煙嗎?一開始我沒有找他,多方打聽得知,宿舍在他的帶領下,都有抽煙的經歷,有些時候還因為哥們義氣幫忙瞞著老師。他還特別大方,只要他在宿舍,見者有份,好多高年級學生沖著他的煙,天天到他們宿舍。我找到他,先是表揚了他一番最近的表現(xiàn),他聽了非常開心。接著我又問他:宿舍里男生有什么情況?有沒有夜不歸宿?他也非常配合,和我交流了最近男生的表現(xiàn)。然后我出示了照片,請他解釋一下這是怎么回事?一開始他一愣,不承認煙是他抽的,是高年級的男生跑到他們宿舍抽的,他們宿舍成員也很討厭,但是也沒有辦法。看來A同學不看見確鑿證據(jù)是不會承認的。我告訴他,如果沒有確鑿證據(jù),我一般是不找人來辦公室“喝茶”的,但如果我拿出證據(jù)他再承認,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我讓他先回去想想,等明白了再來找我。后來,他把宿舍抽煙情況都寫了下來,承認一開始抽煙就是為了哥們義氣,并保證從此不再抽煙。我一方面加大了對他的檢查力度,另一方面和他父母聯(lián)系,希望從源頭上控制他香煙的來源。在家校配合下,他抽煙現(xiàn)象越來越少。
不過好景不長,一直表現(xiàn)良好的他卻出了一件大事。他和班級男生感情很好,關系也鐵,一直很講哥們義氣。某個其他專業(yè)的同學在軍訓時和他們住一個宿舍,大家處得很好。但是回校后,他總喜歡往他們宿舍跑,有時候對人呼來喝去的,借這借那,卻從來有去無回,我們班級男生開始對他不順眼。終于有一天,他們的小宇宙爆發(fā)了,晚上臥談會上談到想給那個男生點顏色,集思廣益地談了如何“教訓”他又不會受到學校處分。迫于校級校規(guī),其他同學過過口癮就結束了,我們班這位講義氣的A同學一直覺得我班另一位同學老是忍氣吞聲,太吃虧,仗著自己有幾個外校的“鐵哥們”,找來了幾個小兄弟里應外合,把那位同學揍了一頓。在雙方父母、班主任和學工處老師的見證下,事情以他當眾賠禮道歉、獲嚴重警告處分而結束。期間,我和學工處老師多次找他談話,分析利弊,希望他“戴罪立功”,機會是有很多的。他也意識到哥們義氣要不得,買兇打架會受到嚴懲。通過這件事情,我給他總結了一句話:沖動,讓人悔不當初。
之后他風平浪靜了好一段時間,不想沒多久A大錯不犯,小錯卻頻頻出現(xiàn):早晚自習遲到,有時候還曠課;上課無精打采,要么用手機看電子書,要么用書擋著睡覺;下課后有空就去網(wǎng)吧,課后不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即使做了,也是抄同學的……我多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做一個遵守校紀校規(guī)、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每次談話,A態(tài)度都很好,向我解釋每次犯錯的原因,也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認真地寫保證書,認真地做檢討,并保證不會再犯。檢討完后,他能堅持幾天不犯錯,但沒過多久我又會收到關于他的扣分單。
為了有針對性地工作,我從各方面了解他:他家家境較好,畢業(yè)后找份工作不成問題。平時在家父母管得較緊,小學初中三年,雖然學校很近,但每天都是媽媽接送上下學。在家懂事,乖巧。這次沒有考上高中進入職校,他也比較難受。來這所學校讀這個專業(yè)并不是他自愿的,只是為了一張文憑。他自己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只要不出大事,成績能過關就行。
經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的一些特點,他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態(tài)度非常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于是我積極走進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全方位對他表示關心,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挖掘A的閃光點。一有機會,就表揚他、贊美他,并積極引導他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做一名好學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會有意識地先向他問好;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在他生病時主動關心他。班級開主題班會,請他擔任主持人。他主動擔任了組長,帶領組員查資料、匯總,實驗課上也主動參與,每次都能獲得較好結果,獲得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久而久之,班上同學開始喜歡他,他的人緣越來越好,樂于和他交朋友,共同進步。他也逐漸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好”,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自此以后,該男生各方面表現(xiàn)都有了明顯好轉。雖然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基本紀律能遵守,很久沒有收到他的扣分單了。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報名參加了辯論賽,賽前,他積極搜集資料,帶領組員充分預賽;賽場上,他思維敏捷,口齒伶俐,論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贏得了陣陣掌聲;賽后他總結經驗。最終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班內的風氣也越來越好。
三、案例分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致的了解和具體的分析,抓住他們的優(yōu)勢、長處,用愛感化他,就可以此為突破口,實施有效的幫帶和轉化工作。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對話”時,除了真誠、細致外,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多用商量式的語氣和建議式的口吻。不能不顧學生的意愿、情感,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意見,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應靠愛心、理解和尊重,幫助學生獲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