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麗
摘 要: 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fā)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的營造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展開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氣氛 營造方法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達到師生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教師的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學習時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無法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
二、精美的課堂引入是前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因此開始上課時,教師先想一想運用何種課堂引入的方法,力求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古詩,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與認知內驅力。創(chuàng)設精美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精心創(chuàng)設“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進一步的認識,不斷從內心迸發(fā)出學習的火花,真正讓學生融入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當中,并始終保持一種愉悅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三、獨到的教學方法是關鍵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手段應該不斷改變和革新。運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改變以往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以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優(yōu)美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教師還可以找一些與黃山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領略祖國的美好河山。因此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愛上語文。
2.運用體會和感知教學
學習不只是動腦的過程,更是讓學生體味和感知的過程,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倍鄤邮植僮鲿ぐl(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智力發(fā)展,并使大腦的多個區(qū)域得以鍛煉。動手操作能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引發(fā)學生的直觀學習,使書本內容生動化、形象化,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或在課前準備一些教學資源,課堂上動手操作或學習相關內容;學生也可以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加深記憶,使學習變成一種活動。
四、藝術的教學形式是保障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活躍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善于用自己的態(tài)度、語言和技巧,營造一種寬松、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
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fā)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F(xiàn)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削弱了學生對你的親切感。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yǎng)。微笑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追求知識,就要首先讓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感染學生。
幽默詼諧的語言,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可以從幽默詼諧的語言中體味教師的學術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藝術感染和引導學生。
總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不只是簡單的課堂表象,更是藝術的課堂形式。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