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花
課堂本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而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學生錯誤卻顯得那樣少。這一現(xiàn)象在公開課上尤為突出。不是學生不犯錯,而是好多錯誤都被老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或有意回避。其實,出錯了,課堂才能生成。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才會最有價值。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往往可能是一堂課中的亮點,也是思維碰撞的焦點?!板e誤”有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
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是課標的核心之一?!板e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如果合理利用,就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良好的情感與態(tài)度,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意義。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首先要以人為本,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不挖苦,讓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心理負擔下,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學習,學生的思維才能最活躍,實踐能力才會增強??梢姄碛锌鞓?、寬松、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認知和創(chuàng)造具有激勵作用。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善待學生的錯誤,課堂上說錯了的允許重說,說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從而切實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沒有答錯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在平等、民主、自由、快樂的氛圍中思考、學習,就會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向上,體會學習的樂趣,敢于正視錯誤,錘煉自我,增強戰(zhàn)勝困難、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學習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善用數(shù)學課上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意識的有效途徑。筆者在教學“用9的口訣求商”時,引導學生復習“9的乘法口訣”,讓學生用“9的乘法口訣”編除法算式。學生熱情極高地編起算式來。完成后,點名提問,答錯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這時,筆者站在這位同學身邊,輕輕撫摸他的頭說:“同學們,其實他很了不起,這道題他沒編錯,只是要等到我們上六年級的時候才會做呢。說明他有超前意識,值得表揚呢!”同學們都很詫異,但在老師的撫摸和鼓勵下,該同學很快抬起了頭?;钣脤W生錯誤算式進行改編:誰能把“3÷9”這個算式的“3”重新?lián)Q成一個數(shù),使它成為一道目前能解決的除法算式?生1:把3換成27;生2:把3換成72(學生激情高漲,課堂氣氛異?;钴S);師:如果“3”不動,怎樣添上一個數(shù),使它成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7;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本來就應該是在不斷的探索、交流中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角度各不相同,出現(xiàn)偏差和錯誤也很正常,關鍵是在于教師如何利用這一資源,如何引導學生,如何將錯就錯,錯中尋找突破。這一案例說明,充分挖掘學生錯誤中潛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審視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可見多給學生探索、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互相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使課堂成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天地,既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意識。
巧用學生的錯誤,“變廢為寶”,讓學生在獲得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問題意識、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都得到拓展和提高。教學中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板e誤”是師生在認知過程中發(fā)生的偏差與失誤,將伴隨教學的始終,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在教學中,不必整天為學生的出錯而苦悶、煩惱,為防錯、糾錯費盡心機。其實,學生的錯誤本身就是一種嘗試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教師必須看到這背后隱含的數(shù)學思維和價值,在遇到教與學的“錯誤”時,要有“錯誤資源”意識,正確處理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借用、活用、巧用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走向成功,使課堂更具生機與靈性。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錯誤資源的價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讓這一無法避免而又一直伴隨學生學習的產(chǎn)物,展示其獨特的能量和作用。
由上可見,錯誤不用藏著、掖著,更不用費盡心機避開,不用輕而易舉“浪費”或“揮霍”,不用感覺是一種“失敗”“恥辱”,反而恰恰可視作“寶貝”,看作是正常的、難得的資源。真可謂是出錯也美麗,讓錯誤資源成為教學中別樣的風景和財富,讓錯誤展示其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因“錯誤”而生成,因錯誤而美麗,因錯誤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