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抗戰(zhàn)時期趙友培的三民主義文藝理論

        2014-08-15 00:55:33熊飛宇
        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創(chuàng)作

        熊飛宇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重慶 400047)

        趙友培,江蘇揚中人,生于1913年12月。1930年秋,進入正風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畢業(yè)后,以績優(yōu)留院任助教,繼受聘為治中女中和金科女中國文教師。1936年春回籍,任揚中民報社社長。1938年7月進“三青團”中央宣傳處服務,參加武漢保衛(wèi)戰(zhàn)。1939年冬,入復興社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五期受訓。結業(yè)后轉任重慶社會局視導,創(chuàng)辦《市民周報》兼發(fā)行人。不久,調任重慶市立圖書館館長、市立民眾教育館館長。在此期間,寫成《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論》。1942年秋,受任中央政治學校訓導,次年兼副教授。暑假后應張道藩之邀,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秘書兼《文藝先鋒》月刊主編??箲?zhàn)勝利后,任中央文運會南京文化特派員、江蘇省參議員、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5月去臺灣。1999年1月在紐約上州寓所逝世??箲?zhàn)時期,趙友培曾以倡導三民主義文藝著稱,其理論主張,主要見諸《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論》,該書起于“二十六年長夏”,終于“三十一年四月九日”[1](自序),歷時五年。正中書局印行,1944年1月初版,收入張道藩主編的“現(xiàn)代文藝叢書”。1946年重慶正中書局再版。此外,尚有一些散見的篇什?,F(xiàn)就其主要論點,略作述評。

        一、三民主義文學建設的必要性

        1942年10月18日,趙友培在重慶小溫泉,寫成《一百年來中國文藝思潮概觀》①,其中部分內容,曾以《三民主義文藝的建設》為題,發(fā)表于《滿地紅》1940年第2卷第12、13期,后收入王集叢所編的《三民主義論文選》。文章將中國文藝思潮的百年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鴉片戰(zhàn)爭至辛亥革命,為“蛻分期”;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為“轉形(型)期”;五四運動至北伐成功,為“革新期”;北伐成功至七七抗戰(zhàn),為“建設期”。不過,此前的這四個階段,今略去不談。

        抗戰(zhàn)軍興,敵人的炮火,震醒了中華民族沉酣的國魂。五年以來,足以自慰者,有五件事實:第一,作家方面,不再造謠生事,以罵人捧己為能事;不再拾取外人的唾余,自鳴得意。第二,地域方面,由于抗戰(zhàn)陣地的轉移,使文藝打破了從前集中都市一隅的現(xiàn)象,更廣泛地深入農村,深入邊地。第三,內容方面,國家觀念代替了個人主義;興奮嚴肅代替了頹腐浪漫。第四,技術方面,朗誦詩、街頭劇、演講小說,代替了看不懂的書本。而最大的缺點,便是缺少“正確的、統(tǒng)一的、中心”的文藝指導理論[2](P65-70)。

        正因為如此,“三民主義文藝”的提出,也就勢在必行。但三民主義的文藝運動,緣何始終沒有展開?趙友培以為,主要原因有四,即:“未能提挈三民主義文藝的創(chuàng)作綱領”;“未能籌設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機構”;“未能建立三民主義文藝的理論體系”;“未能印行三民主義文藝的定期刊物”。同時,也有心理和人事方面的原因[3](P27-28)。

        二、三民主義文藝的理論體系

        研討三民主義文藝,必先體認三民主義。三民主義,不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個主義,而是在一個主義的整體之中,所表現(xiàn)的三種不同形式。同時,三民主義文藝的理論,也不是“民族文藝”“民權文藝”或“民生文藝”三個體系,而是在一個理論的體系之下,所實踐的三種重要的階段。根據中國實際情形的需要,三民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構成,應當如下:

        (一)以民族主義為前提。民族主義體現(xiàn)的精神,一方面是“獨立”與“自主”,另一方面是“互助”和“共存”。此一階段的三民主義文藝,要首先為民族服務,以激發(f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神,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力量,推動有關“民族革命”的任務,完成“最迫切的軍事方面的武力建設”,并進而“建立中華民族整個的系統(tǒng)”。

        (二)以民權主義為手段。民權主義的目的在于實行革命民權。其最大的特色,就在“權”與“能”的正確劃分。其精神表現(xiàn),則為“民主集團制”。此一階段的三民主義文藝,要與政治密切結合:一方面,本著政府決定的方針,指導文藝;另一方面,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手法,透過政治,以期集中全國國民的思想與力量,推動有關“民權革命”的任務,完成“最基本的政治方面的社會建設”,并進而“奠定憲政的基礎”。

        (三)以民生主義為中心。民生主義的目的在于對資本和土地,采用節(jié)制的辦法和平均的手段,經過計劃經濟的過程,“發(fā)達”國家資本,同時保護私人企業(yè),使公私兼顧,體用并適。此一階段的三民主義文藝,要與民生打成一片,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力量,推動有關“經濟革命”的任務,完成“最主要的國防方面的物質建設”,進而解決人民“衣、食、住、行、樂、育”的問題。

        (四)以民生哲學為基礎。民生哲學,以“民生”為歷史的中心,不偏于“唯心”史觀,也不偏于“唯物”史觀,而以精神與物質并重。它認為,文藝起源,是生存的要求;文藝表現(xiàn),是生計的反映;文藝效用,是生活的充實;文藝目的,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以此為理論基礎的三民主義文藝,其使命,在于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力量,推動有關“文化革命”的任務,完成“教育方面的武力建設”,進而“建立中國民族文化的新體系”。

        (五)以總理遺教為準繩。孫中山的遺教,以三民主義為理論的主體,而以其他的方略或講演為實施的輔導,特別是“知難行易”,堪稱“革命必先革心”的寶典。據此產生的三民主義文藝,其使命,在于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力量,推動有關“心理革命”的任務,完成“精神建設”,以實現(xiàn)國民精神總動員。

        (六)以總裁言論為軌范。蔣介石繼承孫中山的遺教,作繼續(xù)的“說明或完成”,使之發(fā)揚光大,并確定實施的程序和施政的方針。其言論歸納起來,以“政治”“社會”“物質”“心理”“倫理”五大建設為范疇,進而變?yōu)椤肮堋薄敖獭薄梆B(yǎng)”“衛(wèi)”四大實際方案,尤其是“力行哲學”,是其全部革命事業(yè)的基礎。據此產生的三民主義文藝,其使命,在于運用文藝表現(xiàn)的力量,推動有關“生活革命”的任務,完成“行動建設”,以實現(xiàn)國家總動員[4](P1-5)。

        上述體系,簡言之,則是:“以民族主義為前提,肅清法西斯主義的侵略文藝,負起‘組織感情’的任務,使人類偏狹的感情擴大化;以民權主義為手段,掃除資本主義的消閑文藝,負起‘訓練感情’的任務,使人類脆弱的感情健全化;以民生主義為中心,糾正共產主義的左傾(文藝),負起‘建設感情’的任務,使人類淺薄的感情深厚化”[5](P7)。

        三、三民主義文藝的創(chuàng)作綱領

        文藝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基本原則是“規(guī)律之中寓變化,變化之中求規(guī)律”。關于后者,不外三點:創(chuàng)作的屬性問題,創(chuàng)作的要素問題和創(chuàng)作的技術問題。三民主義文藝,即以此作為它的創(chuàng)作綱領。

        (一)三民主義創(chuàng)作的屬性。創(chuàng)作的屬性,也可以說是文藝作品的特征,決定著作品屬于某一時代、某一領域、某一民族及某一社會。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正是“中華民族”,在抗戰(zhàn)建國的“大時代”,從建立“新社會”的基礎,統(tǒng)一“全領域”的主權的革命事業(yè)實踐中產生的作品[1](P29-32)。現(xiàn)作如下論列:

        1、時代的屬性。一方面,文藝創(chuàng)作的生命,是“時代精神的映畫”;另一方面,文藝創(chuàng)作的功能,又是“時代精神的輪齒”。三民主義文藝,應擔當下列任務:“廓清背時代的落伍性”;“糾正超時代的幻想性”;“摒絕翻時代的游離性”;“提示畫時代的正確性”[6](P8-9)。

        2、領域的屬性。文藝必須有自己所由產生的領域。自中華民國建立以來,由于領域未能統(tǒng)一,割據勢力異常雄厚,文藝受到空間的限制;而新文藝作家,又大部分傾向于洋化,忘記了自己國家的本位。于是,中國文藝便形成各種不合理的形態(tài)。為補救這些缺陷,三民主義文藝,應擔當下列任務:消滅“割據”的封建性;打破“封鎖”的孤立性;濾清“混沌”的世界性;確定“完整”的統(tǒng)一性[7](P20)。

        3、民族的屬性。所謂民族的特性,即各個民族的血統(tǒng)、生活、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習慣等五種自然力的“結合的表現(xiàn)”。正是由于中國民族的龐大和繁衍,同時因為自己民族的分離及外來民族的侵略,一方面,形成各宗族落后的文藝,致有邊疆和內地的程度,彼此相差幾世紀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喪失了整個民族的自信力,不能積極表現(xiàn)民族文藝的精神。為補救這些缺憾,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須擔當下列任務:“凝結各自為政的散沙性”;“指正排外心情的錯誤性”;“鏟除依賴習慣的劣根性”;“發(fā)動自力更生的積極性”[8](P26-27)。

        4、社會的屬性。文藝的產生,寄托于整個社會生活基礎。中國是奉行三民主義的國家,其社會生活基礎,自然是“民族自由”、“民權平等”和“民生樂利”。再就近百年來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來說,還存在“舊”“愚”“亂”“貧”“弱”“私”。其總病根,則以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為造因。反映在文藝方面,也是“黑暗面”多于“光明面”。為補救這些缺憾,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須擔當下列任務:“破除宗教色彩的迷惑性”;“肅清個人主義的自私性”;“糾正階級意識的歪曲性”;“把握全面抗建的奮斗性”[1](P44-48)。

        以上屬性,包含了“時”“地”“人”“事”四者,有此四者,才能言之有“物”。

        (二)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要素。宇宙間一切的“物質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都可作為創(chuàng)作的資料。對于這些資料,必須加以觀察、整理和排列,才能選取創(chuàng)作的要素。茲分別論列如次:

        1、形的要素。文藝創(chuàng)作形的要素,是劃分各部門文藝作品不同形式的界石。主要有二:素材(媒介的材料)和體裁。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怎樣才能構成其形的要素?首先,“培育民族形式”;其次,“洗煉國際形式”;再次,“蛻變大眾形式”。民族形式、國際形式、大眾形式,是以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形式為整體,是三位一體,并非三種形式?!皩τ诿褡逍问阶孕诺膯适?,是可恥的,但絕不容姑息;對于國際形式固執(zhí)地譏評,是可笑的,但絕不應投降;對于大眾形式無條件地拒絕,是可怕的,但絕不能迎合”。要“保持民族形式的廬山面目,提示國際形式的時代典型,攝取大眾形式的生活姿態(tài)”,才能完成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形式[9](P2-4)。

        2、質的要素。文藝創(chuàng)作質的要素,是制造各部門文藝作品不同內容的原料。主要有三:主題,人物和背景。至于“結構”,屬于技術問題②。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怎樣才能構成其質的要素?一是“把握正確的主題”。主題的正確與否,不在題材本身的性質,亦不在處理題材的技術,而在作者處理題材時的觀點[10](P21-22)。二是“創(chuàng)造典型的人物”,也就是要給某一大類中的某一類型的人物,以顯著的個性特色[11](P4-9)。三是“融合鮮明的背景”。背景的構成,應“輔助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啟示人物行為的發(fā)展,調節(jié)人物情緒的轉移”。欲達成上述任務,唯一的條件,就是“鮮明”[12](P14-15)?!爸黝}”“人物”和“背景”三者之間密切相關:“沒有主題和背景,人物便成了孤單的石像,不能例證人生;沒有主題和人物,背景便成了空虛的畫面,不能顯示世態(tài);沒有背景和人物,主題便成了抽象的教條,不能傳播情感”[1](P59)。

        3、量的要素。文藝創(chuàng)作量的要素,是衡量各部門文藝作品不同效用的尺度。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怎樣才能構成其量的要素?(1)要求“廣”?!皬V”就是“文藝普遍性”的發(fā)揚。(2)要求“深”?!皩!迸c“精”是構成“深”的共同條件。(3)要求“久”。其構成,是以“廣”與“深”為共同的條件[1](P59-61)。

        此外,關于文藝“形”與“質”的關系,藝術至上主義者認為“形式重于內容”,唯物史觀者則主張“內容決定形式”。趙友培認為,這均是一偏之見。內容與形式必須并重。彼此之間,不僅地位相等,而且無法分開[1](P61-63)。

        (三)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技術。三民主義文藝,是現(xiàn)代的文藝;其創(chuàng)作技術,必須堅持“現(xiàn)代化”的原則。但問題在于:是否一切現(xiàn)代文藝創(chuàng)作的技術,都可適用于三民主義文藝?而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是否應該另有一種特殊的技術?前者由“一般”至“特殊”,是建立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技術的階段;后者由“特殊”至“一般”,是發(fā)揚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技術的階段。但無論是“建立”或“發(fā)揚”,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技術,都必須遵循幾個共同原則:(1)適合宣傳的原則;(2)適合教育的原則;(3)適合戰(zhàn)斗的原則?!靶麄鳌焙汀敖逃?,所生的效果是正面的,著重于建設的任務;“戰(zhàn)斗”所生的效果是側面的,著重于破壞的任務,尤其是在三民主義文藝建立的階段[13](P317-318)。

        至于創(chuàng)作技術的本身,可再作如下論列:1、選擇的技術。選擇在創(chuàng)作中最基本,也最切要,包括:(1)對象的選擇。所謂對象,是指欣賞者而言。(2)題材的選擇。一般說來,第一,要便于分配聯(lián)絡;第二,要確定步驟;第三,要決定目的;第四,要適合主題。選擇時有兩個特殊的要點不能忽略:第一,認清三民主義文藝題材的性質;第二,要加強三民主義文藝的效率。(3)體裁的選擇。其原則有三:“適合題材”,“適合對象”,“適合作者自己的能力及興趣”[1](P67-72)。

        2、組合的技術。組合的本身是方式,不是公式,要時時做好調整的工作:分配、聯(lián)絡、修改、補充。其種類有:(1)畫面的組合,即時空的組合。有兩個重要原則:“指示性”和“經過性”。(2)人物的組合,就是使“偶然”變?yōu)椤氨厝弧保埂懊銖姟弊優(yōu)椤白匀弧?。?)故事的組合,即“結構”。要拋開一切慣例,不要故弄玄虛,不要先存成見。以上從畫面的組合,到人物的組合,再到故事的組合,就是三民主義文藝的組織學[13](P319-323)。

        3、表現(xiàn)的技術。選擇與組合,只能奠定作品的基礎;而表現(xiàn)才能完成作品的整體。其種類有:(1)綜合的表現(xiàn)。運用綜合的表現(xiàn)技術,既可化除表現(xiàn)技術的畛域,也可增加表現(xiàn)技術的媒介。(2)典型的表現(xiàn)。完成典型的表現(xiàn)技術,有兩個必經階段:先“凝固”表現(xiàn)技術的類型,再把握三民主義文藝本身特殊的表現(xiàn)技術。(3)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完成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技術,有兩個必需條件:第一,獲得“創(chuàng)造”的依據,即“新的生命”和“活的力量”;第二,確定“創(chuàng)造”的指標,即“光明的前路”和“理想的目的”。以上,選擇的技術、組合的技術和表現(xiàn)的技術,就是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三部曲,三者缺一不可[1](P79-85)。

        從創(chuàng)作的屬性,到創(chuàng)作的要素,再到創(chuàng)作的技術,這就是三民主義文藝的創(chuàng)作綱領。概括地說,即是:“在創(chuàng)作的屬性方面,必須把握時代的正確性,強調領域的統(tǒng)一性,發(fā)揮民族的偉大性,啟示社會的進化性,使不致與‘異于三民主義’或‘無關三民主義’的文藝相混淆;在創(chuàng)作的要素方面,必須運用正確的主題,創(chuàng)造典型的人物,融合鮮明的背景,以求‘廣’,求‘深’,求‘久’;在創(chuàng)作的技術方面,必須于相同的材料之中,求其不同的表現(xiàn),并于不同的表現(xiàn)之中,求其共同的法則,以配合‘宣傳’‘教育’和‘戰(zhàn)斗’的任務,創(chuàng)造‘真’,創(chuàng)造‘善’,創(chuàng)造‘美’”[5](P7-8)。

        四、三民主義文藝的實踐之路

        三民主義文藝的實踐之路,就是要從“個人的實踐”,趨向“集體的實踐”,所以,在實踐的程序方面,有必要分為兩部分來討論。

        (一)個人的實踐。做一個三民主義文藝工作者,必須具備兩種條件:一方面要致力于文藝的修養(yǎng),另一方面要堅定對主義的信仰。每個三民主義文藝工作者,在個人實踐方面,要能達到下列三種要求:(1)“儲蓄精神的財富”。包括體格的財富,知識的財富和道德的財富;(2)“充實革命的生活”。首先是苦難的磨煉,其次是“自然”的陶冶,再則是黨團的訓練;(3)“飛翔理想的境界”。所需的步驟,依次為:精神的凈化;同情的擴大;生命的融合[1](P87-96)。

        (二)集團的實踐。三民主義文藝,既然是革命的文化事業(yè),也要有原則(理論體系),有方略(創(chuàng)作綱領),更要有組織。因此,(1)“要建立三民主義文藝的機構,以文會友,共同努力”;(2)“要寬籌三民主義文藝的經費,善加運用,制造紙彈”;(3)“要培養(yǎng)三民主義文藝的干部,努力創(chuàng)作,完成使命”[5](P8)。事實上,不惟戰(zhàn)時,戰(zhàn)后亦復如此。1943年7月15日,趙友培在南泉,就戰(zhàn)后中國文藝建設擬出“草案”,也是從這三個方面立論[14](P22-24)。

        五、關于三民主義文藝和文藝政策的論爭

        1942年9月,張道藩在《文化先鋒》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提出“六不”和“五要”,被視為國民黨文藝政策的綱領性文件,趙友培亦有呼應。他認為,在文藝領域,至少有兩個問題可以肯定,一是需要文藝,二是需要文藝政策。文藝是人類精神的食糧與藥餌,屬于必需品,而文藝政策則是其計劃生產者和監(jiān)制者,重要性尤可想見。中國文藝既有革命的必要,但唯有以三民主義與文藝相結合,中國的文藝才能革命;亦唯有實行三民主義文藝政策,中國的文藝革命,才能成功。中國不僅需要三民主義文藝,而且更需要三民主義的文藝政策③[5](P5-8)。

        其次,歷來文藝批評家都反對“主義與文藝結合”,趙友培則認為此系誤解,并從六個方面來加以糾正:(1)“真理永遠存在”;(2)“信仰無法投機”;(3)“理想異于幻想”;(4)“自由不許放縱”;(5)“團結不是利用”;(6)“成功沒有僥幸”。在此基礎上,趙友培得出結論,認為三民主義文藝前途的阻礙雖多,但只要有披荊斬棘的精神,一定可以迎刃而解。但三民主義文藝不能僅恃理論體系與創(chuàng)作綱領而存在,更不能徒靠空頭團體來支持;它必須依賴成千上萬的三民主義文藝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來撫育和培養(yǎng),才能茁壯成長。三民主義文藝運動的工作中心,就是“創(chuàng)作”④[1](P104-116)。最后,乃有總結性的呼吁:“提倡三民主義文藝”,“研究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造三民主義文藝”[3](P29)。

        六、結語

        三民主義文學在1920年即有倡導,然歷經十載,始終未能形成奔涌之勢;至抗戰(zhàn)時期,才又漸起高潮。三民主義文學就其整體而言,在文學思潮史的書寫中,一直被缺席審判,研究者不是橫眉冷對,便是嗤之以鼻。對于三民主義文藝理論的代表作家趙友培,學界關注更少。目前,僅張大明的《主潮的那一面》,對《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論》的文本內容,有過詳細的引述和簡要的點評,然讀者雖可窺見背影,卻難看清面容,且其文獻基礎也稍顯薄弱。此外,則并無專文介紹。

        對于《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論》,趙友培在《自序》中曾闡明該書的題旨:既名為“創(chuàng)作論”,自然是論“創(chuàng)作方法”,而非“創(chuàng)作方法”的本身。作者初衷,是“要試從批評中建立三民主義文藝的‘理論體系’和‘創(chuàng)作綱領’,并打開一條‘實踐之路’”[1]自序。而“理論體系”“創(chuàng)作綱領”和“實施辦法”,就是三民主義文藝政策的全部。前兩部分,大體上是屬于“知”的問題,后一部分,則完全屬于“行”的問題[1](P86-87)。其理論框架,也據此得以建構。同時,需要指出的是,趙友培另有《建國文藝創(chuàng)作論》(《抗戰(zhàn)文藝》1939年第4期)。從內容上看,與其三民主義文學論如出一轍。如其所說:“抗戰(zhàn)固然需要文藝的宣傳,建國尤其需要文藝的鼓勵”,而“抗戰(zhàn)建國的最高準繩是三民主義”[3](P27),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建國文藝”亦即“三民主義文藝”。

        趙友培的三民主義文藝理論,其階級立場、政治態(tài)度和意識形態(tài),與左翼文學有著明顯區(qū)別,但舍此而外,關于創(chuàng)作的要素和技術,則并無二致。值得肯定的是,趙友培的文筆頗具駢儷之風,兼善用譬,這使其理論至少是獲得了精美的呈現(xiàn)。

        注 釋:

        ①此文又曾發(fā)表于1947年7月31日南京《文藝先鋒》第11卷第1期(52-60頁),題名《攻玉篇(與同學論中國近百年來文藝思潮)》。不同的是,文章將鴉片戰(zhàn)爭到抗戰(zhàn)勝利的文藝思潮,分為五個時期,其中北伐至抗戰(zhàn)為“混亂期”;自“七七”以后,“隨著抗戰(zhàn)的發(fā)展,和基于‘建國’的要求,而有三民主義文藝之提倡”,此一階段,為“建設期”?!吨袊F(xiàn)代文學研究史》(黃修己、劉衛(wèi)國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認為該文雖“有強烈的‘政治’火藥味”,但卻是“《文藝先鋒》上最有學術品位的文學評論之一”(上冊,340-342頁);

        ②關于結構,趙友培有專文《結構論》,發(fā)表于《文藝青年》1941年第1卷第4期(1-4頁);

        ③《我們需要“文藝政策”》后又收入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文化運動叢書”第五種《文藝論戰(zhàn)》(56-69頁),1944年7月出版,發(fā)行者: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總經售:正中書局;

        ④這部分的內容,曾以《攻玉篇(答復反對三民主義與文藝結合的一位朋友)》之名,發(fā)表于《文藝先鋒》1948年第13卷第3期(55-59頁)。所謂“朋友”,按信的抬頭,為“俊臣兄”。六點之外,又增加了四個小標題:“七、掮起開路的利斧”“八、集中注意的焦點”“九、喚起生之快樂”“十、消滅苦悶與黑暗”。

        [1]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論[M].重慶:正中書局,1944.

        [2]趙友培.一百年來中國文藝思想概觀[J].新認識月刊,1942,6(3/4).

        [3]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的建設[A].王集叢.三民主義文學論文選[C].泰和:時代思潮社,1942.

        [4]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的理論體系[J].文藝青年,1941,2(1).

        [5]趙友培.我們需要“文藝政策”——兼評張梁兩先生關于本問題的意見[J].文化先鋒,1943,1(20).

        [6]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的時代性[J].三民主義半月刊,1942,1(6).

        [7]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的領域性[J].三民主義半月刊,1945,6(8).

        [8]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的民族性[J].三民主義半月刊,1945,6(5).

        [9]趙友培.三民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形式[J].文藝青年,1941,2(4/5).

        [10]趙友培.主題論[J].文藝青年,1941,1(5).

        [11]趙友培.人物論[J].文藝青年,1941,1(3).

        [12]趙友培.背景論[J].文藝青年,1941,1(1).

        [13]趙友培.論文藝創(chuàng)作的技術[J].今文月刊,1943,2(8).

        [14]趙友培.戰(zhàn)后中國文藝建設草案[J].新認識月刊,1943,8(2/3).

        猜你喜歡
        創(chuàng)作
        咱也過回『創(chuàng)作』癮
        創(chuàng)作鑒評
        寶藏(2020年10期)2020-11-19 01:47:54
        當創(chuàng)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時
        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chuàng)作談
        《一場說來就來的雨》創(chuàng)作談
        納蘭詞對當代詞創(chuàng)作的啟示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0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国内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99国产精品视频无码免费| 欧美性一区| 麻豆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91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高清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乱码一二三入区口| 草莓视频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av|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 插鸡网站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亚洲色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不卡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69精品丰满人妻无码视频a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国产精品性色av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久久深夜中文字幕高清中文|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久久伊人亚洲精品视频 | 不卡一区二区黄色av|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丁香六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