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慧
(許昌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群眾路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黨的群眾路線的正式確立與完善成熟,是在延安時期,而對其進行科學闡述、積極倡導和全面推行做出最大貢獻的,當屬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毛澤東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觀點,回答了革命依靠誰的問題。
在黨的歷史文獻中,“群眾路線”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28年。1928年11月,李立三根據中共六大確定的路線在與江浙地區(qū)黨的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在總的爭取群眾路線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群眾中去?!闭缑绹鴮W者施拉姆所說:“毛澤東是那些最能夠密切聯系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中充分闡釋了領導者和群眾之間諸如此類的各種關系??偟膩碚f,‘群眾路線’是貫穿此類關系始終的核心概念。”[1]
毛澤東把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2]791?!叭嗣?,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保?]1031歷史主體地位決定了人民群眾是中國革命的力量之源。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只有一切依靠群眾,才能帶領人民完成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號召全黨,“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边@是因為,“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保?]1095-1096
毛澤東提出“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的觀點,回答了革命為了誰的問題。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就對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作了深刻闡述: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保?]作為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群眾搞革命是為了什么?1944年7月,毛澤東在同英國記者斯坦因談話時曾經提到如何保持黨和人民之間的健康關系:“我們的黨員在中國人口中當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當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數人的意見,并為他們的利益而工作時,黨和人民之間的關系才是健康的。”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人與其他政黨和普通群眾有什么區(qū)別?毛澤東認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qū)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fā)點與歸宿?!薄拔覀児伯a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保?]1094-1095
1942年2月,毛澤東發(fā)表題為《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演說,推動在全黨范圍內開展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整風運動。他認為,無論在地方工作中,還是在軍隊工作中,無論是官僚主義傾向,或是軍閥主義傾向,其毛病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就是脫離群眾。他批評道:“許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團結積極分子組成領導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這種領導核心同廣大群眾密切地結合起來,因而使自己的領導變成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的領導。許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總結群眾斗爭的經驗,而喜歡主觀主義地自作聰明地發(fā)表許多意見,因而使自己的意見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論?!保?]899-900他要求領導干部,要像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要天天洗臉、天天掃地一樣,時時提醒自己,要放下架子,打掉官風,打破個人英雄主義,忘記自己是什么“長”,到群眾中去學習。
毛澤東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觀點,回答了怎樣密切聯系群眾的問題。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接觸群眾、了解群眾的重要方法。他很早就意識到,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就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毛澤東認為,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人民群眾中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宣傳),并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因此,毛澤東一生十分重視社會調查,認為只有親身向社會做調查,才能真切地了解實際情況。他要求廣大黨員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1943年,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所寫的題為《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對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做了總結:“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保?]8991945年,黨的七大把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等,寫入了黨章。這標志著黨的群眾路線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理論形態(tài),并在黨內得到正式確立,為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0世紀50年代后期,群眾路線在繼續(xù)有所發(fā)展的同時,也被錯誤地用來搞階級斗爭、政治運動,成為群眾斗群眾,特別是群眾斗領導的工具?!拔幕蟾锩泵x上打的是直接依靠群眾、實行群眾路線的旗號,實際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既脫離了黨的組織,又脫離了廣大群眾,使黨的群眾路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和極為嚴重的挫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今后還要繼續(xù)發(fā)揚,新時期發(fā)展群眾路線的重點在于發(fā)展民主。會議公報指出:“由于在過去一個時期內,民主集中制沒有真正實行,離開民主講集中,民主太少,當前這個時期特別需要強調民主,強調民主和集中的辯證統一關系,使黨的統一領導和各個生產組織的有效指揮建立在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在人民內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實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壓制、打擊手段。要重申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各級領導要善于集中人民群眾的正確意見,對不正確的意見進行適當的解釋說服。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4]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又作了簡明而準確的概括:這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稕Q議》還確定了群眾路線在毛澤東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把它看成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
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都要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中,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積極疏通和拓寬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5]932提出要在黨內普遍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再教育,樹立六個群眾觀點,即“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點”[5]937。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對群眾路線理論的發(fā)展。他特別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根據黨的性質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創(chuàng)造的一種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嬲龑W會運用黨的群眾路線,需要經歷一個端正立場、改造世界觀、鍛煉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的長過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2000年12月,江澤民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的講話中指出:“成為執(zhí)政黨特別是長期執(zhí)政以后,我們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使廣大黨員、干部始終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我們黨是立黨為公的,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決不能脫離群眾和凌駕于群眾之上?!保?]我們黨奪取政權、執(zhí)掌政權,進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維護和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多次強調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重要思想,成為新時期堅持群眾路線、加強黨的建設、實現黨的宏偉奮斗目標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通篇洋溢著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通篇體現了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報告強調,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的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報告著眼于密切新形勢下的黨群關系,專門部署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思想和舉措,是對群眾路線重要地位的重申,是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充分表達。
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他強調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為總要求。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依據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經過全面的認識過程,通過思考和概括而形成的,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全黨同志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集體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1]斯圖爾特·R·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8.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4]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11.
[5]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