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月
(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
英語廣告(advertisement)一詞源于拉丁語advertere,意為“喚起大眾對某種事物的注意,并誘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種手段?!痹诋斀裆鐣?,廣告無處不在,廣告英語也逐漸脫穎而出,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應用性語言。在世界經濟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廣告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方式,既是兩種語言間的交流,又是兩種文化間的交流。廣告英語翻譯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廣告英語翻譯是融語言翻譯和文化翻譯為一體的。本文擬通過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翻譯廣告?zhèn)€案,對其進行賞析,并結合廣告翻譯實例提出合理翻譯英文廣告的方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漢英文化分屬兩大文化體系,即東方文化體系和西方文化體系。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審美習慣,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語言風格。翻譯家王佐良說:“翻譯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兩種文化的不同。”為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我們有必要對中英廣告所折射的文化差異進行分析。
東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最主要表現(xiàn)在:東方強調集體主義,西方崇尚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使得中國人隨大流的從眾心理根深蒂固,奉行無我文化,由此漢語的電視廣告中常出現(xiàn)“男女老少皆宜”、“大家都喜歡”等這些詞語來極力渲染和說服消費者購買同一種商品,宣傳群體行為成了漢語廣告的重要訴求方式;而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方人更注重個性和獨立,西方廣告常使用第二人稱訴求對象“You”,以針對個人的口吻對消費者進行說服,使人感到受到尊重,從而產生購買欲望。在廣告翻譯中,有些譯者往往忽視了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對外廣告中具有明顯中國特色的詞語屢見不鮮,如:“be loved by all,suitable for men,women and children”,這樣的廣告詞沒有突出產品的“uniqueness”,使得西方消費者覺得這種廣告言過其實。在把英文廣告翻譯成中文時,也不可過多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和特別適合的人群,否則中國的消費者會覺得質量不能令所有人滿意,很難產生購買欲望。
每個民族都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風俗習慣,廣告譯文要符合目的語受眾的文化習俗。例如國內有一個襯衫品牌“紅豆襯衫”,在中國文化里,“紅豆”是相思的象征,屬于文化負載詞,如果直譯為“Red Seed”或“Red Pea”則不會引起外國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譯為“Love Seed”(愛的種子)就能比較貼切地表達原名的文化內涵了,給家人、朋友買這個品牌的襯衫,就表達了款款情誼;Seven Up 飲料,Seven在英語國家里是個吉利數(shù)字,Up是向上,譯名“七喜”符合中國人喜歡吉慶和喜氣的民族心理。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歷來被視為權利、力量、吉祥的象征。然而在英語文化中,龍卻是恐怖的怪物,不具任何美感。因此,東風“雪鐵龍”采用了音譯,被譯為Citron。國際知名飲料Sprite 在英語中意為“小精靈、搗蛋鬼”,帶有可愛之意。而漢語中,小精靈似乎和鬼怪在語義上有相似之處,因此,依照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翻譯為“雪碧”,“雪”象征吉祥如意;“碧”意味“清澈透明”。
所謂直譯,“就是在轉達原文意思的時候,使譯文的表達形式和句法結構盡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對等的就完全對等,不能完全對等的也要大致對等?!比缛枪緩V告語:Challenge the Limits.(挑戰(zhàn)極限),這句廣告語意思明確,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即可,讓讀者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你想要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就一定要購買三星的手機。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在餡餅里藏一個菜園子是不可能的,廣告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餡餅是用大量蔬菜作原料且品種多樣,因此,可以直接譯為“我們在餡餅里藏了一個你意想不到的菜園子”,不僅完完全全地傳遞了原文意思,也讓譯文讀者感受到了商家的用心。隨著翻譯學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直譯法既可保持“原汁原味”,即“異國情調”,又可從外國引進新鮮、生動的詞語,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從而使本族語言日益豐富,更加完美,因此,直譯是可取可行的主要翻譯方式。
意譯又叫“靈活對等”、“動態(tài)對等”、“功能對等”翻譯,或傳意翻譯、歸化翻譯。意譯是一個相對于直譯而言的概念,通常指取原文內容而舍棄其形式,是一種經過消化后的“語內翻譯”,容許譯者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如Catch the Raincheetahs and cheat the rain.有了Raincheetah 牌雨衣,你就可以與雨嬉戲(某雨衣廣告)。這是一則雨衣廣告,Raincheetah 是雨衣的牌子,它很好地利用了雙關,因為它與raincheater 同音,raincheater 是從windcheater (防風上衣)衍生而來的,下半句又用了cheat 這個同音動詞,構成雙關,但它并沒有讓人產生饒舌費力之感,卻牢牢地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又如“金絲小棗”,Honey-sweet dates. 如果直譯為Golden Silk Small Dates,則會讓外賓理解為該棗“形體較小,身有金絲”從而不知所云。語言在本體論上是文化的: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對某段文字理解得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文化的理解。廣告翻譯中,有不少實例涉及各自的語言特點和語言習慣或文化習俗,對這樣的實例只能意譯。意譯較為自由、靈活,翻譯過程中通??紤]到了譯文目標讀者因文化而產生的閱讀和理解上的差異,從讀者角度上看譯文比較地道,可讀性強。
套譯法就是借用譯入語中某些慣用結構來進行翻譯的一種方法。被借用的結構可以是成語、諺語、一句詩、名言佳句或者本身就是廣告詞等。總而言之,這個被借用的結構必須是人們喜聞樂見、家喻戶曉的。如一則香煙廣告語:To smoke or not to smoke,that is a question.(吸不吸煙是個問題),它套用了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這種譯法比直譯更能引起共鳴。又如:Where there is South,there is a way.(有了南方,就有了辦法)這是“南方科技咨詢服務公司”的廣告。此廣告采用套譯法,套用英語中常見的一句諺語:“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把英語諺語用得恰到好處,使客戶覺得這家公司有無窮的妙策。
再創(chuàng)型翻譯指已經基本脫離翻譯范疇,是重新創(chuàng)造。這里之所以稱之為再創(chuàng)型翻譯或創(chuàng)譯,是因為這些廣告都有眾所周知的英中對照的兩個文本。其中文版本,雖然與原英文文本在表層意思上很少有相似之處,但歷來被認為是其英文文本的翻版,因此,我們仍稱這類中文文本為翻譯,即帶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而不是純粹的創(chuàng)作。例如: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濃,意猶未盡?。ㄈ赋部Х龋籗ingapore Airlines,A great way to fly.(新加坡航空,飛越萬里,超越一切)在以上中文譯文中,已經很難找到原文的蛛絲馬跡了。但是不難看出中文的譯文很好地體現(xiàn)出了公司或者產品的特點,并且中文譯文的意蘊深遠,語言精練,實在是非常優(yōu)秀的翻譯實例。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結晶,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廣告語言是一個民族在歷史、宗教、價值觀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反映,研究廣告翻譯對跨文化廣告文案的創(chuàng)作以及商品的推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在翻譯中要考慮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翻譯廣告用語應充分發(fā)揮譯入語的語言優(yōu)勢,采用靈活的翻譯方式,切忌刻板的硬譯。廣告翻譯應該像廣告的設計者一樣,從廣告的功能定位、語言審美和文化差異等角度去把握譯文,才不失原廣告語帶給觀眾的美好感覺。
綜上所述,為實現(xiàn)廣告譯文的預期功能,應在分析原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由于文化心理的差異而導致的情感傳遞障礙,著力于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一個契合點,實現(xiàn)兩種文化的相互交融,使譯文能夠符合消費者的普遍價值取向,迎合其口味,引起情感需求而被消費者接受,從而達到“宣傳企業(yè),吸引客戶”的效果。
[1]趙靜.廣告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2]徐莉林.從中英文廣告的差異看廣告翻譯[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26(4):84.
[3]顧云峰.英漢語言和文化差異對廣告翻譯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2004,17(2):25.
[4]劉海瑛.廣告翻譯中應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4,19(1):123.
[5]權循蓮.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看廣告語的翻譯[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7(2):54.
[6]郭繼東,郭蘭英.漢語廣告的英譯方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22(3):65.
[7]劉小平,曾文雄.跨文化交際中廣告文化的傳遞與翻譯[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