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道理解(中)——人道篇

        2014-08-15 00:45:53王復亮姚同芹李萍萍
        濰坊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故能之德不爭

        王復亮,姚同芹,李萍萍

        (山東交通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老子》一書不僅十分精確地揭示了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1],而且創(chuàng)造性地把道的基本原理用之于社會,形成“人道”,亦即《道德經》中所指的“德”,主要包括:修身、治國、用兵、取天下等。

        正文中除特別說明者外,所引用《老子》的內容皆來自由李澤偉譯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老子》一書[2]。

        一、修身之道

        自古及今,“修身養(yǎng)性”一直是人們密切關注的熱門話題?!独献印凡粌H用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修身之道,而且還系統(tǒng)地論述了修身的廣度、深度和力度等。比如,第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論述了道德修養(yǎng)的廣度與深度之間的密切關系?!独献印窌械男奚碇?,涉及人生中各種道德修養(yǎng),為便于掌握,將其歸納為以下十類:

        (一)上德

        何為上德?《老子》第38章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蔽闹械摹安坏隆焙汀安皇У隆鳖H為費解,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分別為:“不自恃有德”和“恪守著形式上的德”[3]。顯然,此類觀點很難自圓其說。比如,有德的唯一條件就是“不自恃有德”嗎?而那些不“恪守著形式上的德”,赤膊上陣,殺人放火者倒是有德了?本文認為:“不德”和“不失德”中的“德字,皆應為“得”。不得,即無欲;而不失得,則是不想失去已經得到的,即有欲。如此解釋,恰好與道的基本原理“無欲則成”[1]相吻合。此外,第19章“少私寡欲”,46章“咎莫大于欲得”,77章“其不欲見賢邪”,16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及第81章“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等都表明:無欲,乃上等大德。

        38章中還有一句話也是描述上德的:“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边@里的“無為”,指不妄為;而“無以為”,則是指基于道的基本原理,萬事萬物都將按照這些原理所確定的規(guī)律運行,任何主觀意志指導下的有目的性的任何行為,皆無必要。陳鼓應引用林希逸的話:“‘無以為’是無心而為之也?!盵3]把“以”當作“意”,再延伸為“心”,不妥。這里的“以”指緣由、必要。至此,可把“上德”定義為:無欲無私,無得無失,無為無以為,無為無不為。

        (二)玄德

        人間有豐功偉績,高官厚祿;也有大富大貴,金玉滿堂。然而在老子看來,此皆身外之物,“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9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磷u無譽”(39章)。

        老子認為,凡具玄德之人,必能做到:“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保ǖ?章)

        《老子》51章直接給出了玄德的定義:“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比绱耍疚亩x玄德為:功名弗居,富貴莫驕,功遂身退,順應天道。

        (三)常德

        《老子》55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28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錁s,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睂Α俺!焙汀俺5隆弊髁嗽敿毭枋?。

        何謂“常”?前人以常為“?!?,不作任何解釋。而本文認為,“?!笔恰昂恪弊种菨h朝避諱文帝劉恒所致。因此,“?!被颉昂恪苯杂小安蛔儭敝?,因而“常道”即“恒道”,永恒不變的道;“常德”即“恒德”,永恒不變的德;“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奔矗憾么緲恪⒑椭C來自“常理”,懂得“常理”才算明白。何為“常理”?就是道的基本原理,描述宇宙本原的不變之理。

        老子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日益文明的過程中,掩蓋了大量真實因素,因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81章),“輕諾必寡信”(63章)。人類必須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19章),“敦兮,其若樸”(15章),“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20章),這就是常德:返璞歸真,見素抱樸;敦厚誠實,淡泊幸福。

        (四)明德

        顧名思義,就是明白之德。如何才算明白?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55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72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22章“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贝思疵鞯碌幕緝热?。

        而與此相反,24章中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奔礊椴幻髦侵e,因而24章后面又說“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對付這些“余食贅形”,可以采用71章中“病病”的方法解決:“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庇谑牵阌辛嗣鞯拢喝斯逃凶灾?,病亦有自治良方;明大道基本原理,立人間不敗之地。

        (五)智德

        即理智或智慧之德?!独献印窌凶畲蟮睦碇悄^于“知止”、“知足”、“知人”、“自知”。如 32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阏吒弧奔?6章“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反之,則如55章所說:“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所以,智德為: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知彼知己,知足常足。

        (六)靜德

        “無欲則成”[1]是道的基本原理之一,如37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45章“清靜為天下正”,57章“我好靜,而民自正”,61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及26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等都表明:不欲則靜,靜則為德,可為天下正。

        《老子》16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論述了靜德的益處及其反面作用,而在末尾還給出了靜德修養(yǎng)的全過程:“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币蚨x靜德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貧窮,經得住風浪,忍得住平庸。遇事冷靜,以靜制動。

        (七)建德

        人生總要有所建樹,建樹則離不開競爭,而如何競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唯有“不爭之德”。由此,本文稱其為“建德”。

        “不爭”一詞,在《老子》書中多處出現(xiàn),如68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辈粻幍慕Y果如何呢?請看22章“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66章“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73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及67章“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憋@然,因不敢先,故為先;因不想爭,所以勝。此即建德:不為天下先,不爭而后勝。

        (八)善德

        “天道向善”[1]也是道的基本原理之一,而行善積德則同樣是人身修養(yǎng)不可多得之行為。《老子》第8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膬?yōu)秀品行幾乎能與天道媲美,值得人類學習、效仿。

        善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在《老子》書中多有描述。如:“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49章),“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人之不善,何棄之有?”(62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79章)等。

        修得善德,終生受用,正如老子所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79章),“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67章),天道向善,故有善德:慈善待人,仁善待物;珍愛生命,善始善終。

        (九)孔德

        世人多有避弱趨強的惡習,然而老子卻一直主張扶弱抑強:“見小曰明,守柔曰強”(52章),“柔弱勝剛強”(36章)。

        基于“孔德之容,惟道是從”(21章)及“天道護弱”[1]的基本原理,把“柔弱之德”命名為“孔德”,有大德、美德之意。

        老子以自然界中的水和草木等為例,充分論述了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如78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庇纱耍o出孔德的定義: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見小曰明,守柔曰強;天道護弱,以柔克剛。

        (十)廣德

        《老子》67章說“儉,故能廣”,告誡人們:只有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事業(yè)有成、發(fā)揚光大。文中的“廣”,含有空間和時間雙重概念,于空間,不斷拓展,致遠、致廣;于時間,世代傳承,永無窮匱。為此,把節(jié)儉之德定義為“廣德”。

        《老子》書中描寫廣德的文字不多,但很明確。如67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顯然,儉是“三寶”之一,因為儉,所以廣;不儉而廣,必死無疑;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嗇?!眴菁磧€;29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及44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倍颊f明節(jié)儉之“廣德”極其重要。

        修成廣德之人如70章所說:“被褐懷玉。”身著布衣,懷揣美玉,外表簡樸,內心卻包藏宇宙之機。所以廣德的定義為:儉樸致廣,奢侈厚亡;被褐懷玉,真人不彰。

        二、治國之道

        (一)道蒞天下

        道,始天地,生萬物,是治國之根本,正如《老子》60章所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敝灰涝冢砩穸汲蔀槿祟惖暮门笥蚜?,豈不國泰民安!所以,“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35章),文中的“大象”即大道。第32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及37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北砻鳎离m樸、小、無名、無為,但只要守住,萬物將自賓、自化,天下自正。

        (二)以德畜國

        《老子》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蔽闹械摹靶蟆奔答B(yǎng)育。這是老子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揭示了天下萬物皆為道生、德畜、物形、勢成的真諦。而治理國家也不例外,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社會才有穩(wěn)定和諧,國家才會繁榮昌盛。這就需要大力倡導上節(jié)所說的“十德”。

        (三)以正治國

        何為以正治國?《老子》57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及第3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憋@然,以正治國,要做到:無欲、無為、無事、好靜;

        以正治國,要做到“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65章),文中的“智”,不是“智慧”,而是“智巧”,意同57章中的“伎巧”,皆有不務正業(yè),投機取巧之意;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27章),文中的“救”意為“用”,要以民為本,“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72章),使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80章);要精簡政令“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5章);要減少稅賦,“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75章);須求是務實,“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12章);要做到嗇無不克:“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59章);要做到務必誠信,使百姓信服:“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7章)。

        (四)無為而治

        無為,不是不作為。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不僅說明有作為,而且還給出了做事的順序。

        無為,不亂為,只按道的基本原理而為。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79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37章),及“弱者道之用”(40章)等?!盀闊o為,則無不治”(3章)。

        (五)慎終如始

        治理國家,務求善始善終。然而,千里之堤,決于蟻穴,必須防患于未然。《老子》64章做了詳細描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蹦敲?,如何做才能慎終如始呢?64章后面給出了答案:“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睘闊o為,無不治:“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58章)。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六)大國下流

        老子所處的年代,群雄爭霸,大國欲侵吞小國,擴大疆域,小國要尋求庇護,謀取安全,大小國之間稍有不慎,即起戰(zhàn)爭。而《老子》61章對此給出了靈丹妙藥:“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贝髧鲃訛橄?,是結好同盟的前提條件,因為“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66章)。老子這種大、小國之間相互謙讓、相互包容、和平共處的外交策略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

        (七)小國寡民

        老子的這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第80章中:“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老子對當時社會縝密觀察和認真思考之后得到的一個被稱為“玄同”的理想社會:言論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無親疏、貴賤、利害之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52章)。天下珍貴,百姓向往。

        不過,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歷來爭議頗多,且多數(shù)學者持反對態(tài)度。如“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是反歷史的”;“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對原始社會的向往?!盵4]等。用極端思想衡量古人,甚為愚鈍。

        三、用兵之道

        有人認為:“老子乃兵家之祖”[5],本文不加評論,只談及其中的幾個用兵原則:

        (一)有道者不處

        老子一貫旗幟鮮明地反對戰(zhàn)爭,認為發(fā)生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天下無道,指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30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46章)。

        因此,要避免戰(zhàn)爭,就要以道蒞天下,得道之人是不會發(fā)動戰(zhàn)爭的:“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31章)。

        (二)恬淡為上

        戰(zhàn)爭總有勝負。老子警告勝方:“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狈駝t,“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30章)。戰(zhàn)勝方應慎重對待所取戰(zhàn)果,淡然處之,勝而不喜:“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歷史上,勝者王,敗者寇,很難做到“恬淡”。利令智昏,舉國歡慶,誰還想著戰(zhàn)死者!然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南征勝歸途中在瀘水祭奠兩軍陣亡將士,應是“恬淡為上”之典范。

        (三)以奇用兵

        《老子》57章有言:“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如何“以奇用兵”?第一,要打正義戰(zhàn),防御為主,絕不侵略:“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69章),“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73章),這是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前提。第二,要深諳“相反相成”的基本原理[1],強大與弱小、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等可以相互轉換,如58章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不要被對方暫時的氣勢洶洶所嚇倒。第三,柔弱勝剛強?!疤煜履崛跤谒詮娬?,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78章),“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76章)。第四,不輕易暴露自己的軍事實力,“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6章)。作戰(zhàn)隱蔽,善于迷惑對方:“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不露聲色,以逸待勞。第五,欲擒故縱?!皩⒂ㄖ?,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36章),欲讓你滅亡,先讓你猖狂,物壯則老,后發(fā)制人。第六,以靜制動。凡為將者,必須做到沉著冷靜、慎思善行:“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68章),不怒,則能保持理智;怒則易失控。歷史上,因怒而冒然行動導致大敗的將領比比皆是。因此,老子認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p則失根,躁則失君”(26章)。

        (四)抗兵相若,哀者勝

        《老子》69章:“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逼渲械摹鞍А弊?,講究頗多。多數(shù)人認為,哀即悲哀,哀兵,即悲哀或哀痛之兵,但也有人把“哀”解為其同音字“愛”,哀兵,“就是慈愛之兵”[5]。而本文認為,“哀”與“悲”同義,而“悲”又含“慈悲”之意,故“哀兵”可解讀為慈悲或仁慈之師。

        其實,老子在67章指出:“慈,故能勇;……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币呀涥U明了仁慈之師必勝的觀點。老子的這一觀點,完全符合道的基本原理:“天道向善”[1]及“天道護弱”[1]。

        四、取天下之道

        老子的“取天下”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奪取天下之統(tǒng)治權,也包括治理天下。

        (一)得一者得天下

        《老子》39章說得十分清楚:“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文中的“一”即道,得天下必先得道,無道則天崩地裂、萬劫不復!

        (二)無事取天下

        以無為、無事取天下是老子的一貫主張,如“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57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47章)等。然而,頗令人費解的是:不作為、不做事怎能取得天下呢?答案在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可見,無為、無事不是不作為、不做事,而是按道的基本原理做事,事半而功倍。

        (三)不爭之勝

        凡為天下者,必有不爭之德,正所謂:“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66章),究其原因,天道使然:“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憚然而善謀”(73章),因此,“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81章);委曲方能求全“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78章)。

        (四)清靜為天下正

        《老子》37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逼渲性⒁馐置鞔_:唯有不尚賢,不擾民,不見可欲,清靜無為,天下自會安寧?!拔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57章),凡事,靜則持重,持重則三思,三思則不躁,不躁則事成。“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26章),“清靜為天下正”(45章)(待續(xù))。

        [1]王復亮.大道理解(上)——天道篇[J].濰坊學院學報,2013.(1).

        [2]李澤偉.老子[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張松輝.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劉長允.天不變道亦不變——老子縱橫談[M].北京:中華書局,2009.

        猜你喜歡
        故能之德不爭
        堅持“不爭”
        張之洞的“三不爭”
        做人與處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倫理生活與形上超越
        ——亞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義及其內在張力
        倫理學研究(2019年1期)2019-12-17 12:46:47
        常吃蜂蜜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樂活老年(2019年10期)2019-11-01 11:37:40
        常吃蜂蜜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樂活老年(2019年9期)2019-11-01 09:12:02
        人生“十不得”
        “兩德”之德與中華大德芻議
        不爭的函谷古道
        中學語文(2017年4期)2017-03-28 07:38:58
        常修“四為”之德
        不 爭
        醒獅國學(2016年8期)2016-05-14 17:55:47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给免丝袜 | 欧美片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片|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黄色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综合偷拍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在线| 中文字幕女同系列在线看一|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不卡| 久草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经典 |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和少妇人妻邻居做爰完整版| 青青草免费在线爽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粗大挺进孕妇人妻在线|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丰满熟女人妻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 国产av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不卡| 人人爽久久久噜人人看|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图片| 26uuu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暴力一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在线看高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久久中国国产Av秘 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