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蓮,王晶晶,崔春蘭,金貞愛
(1.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 輸血科,吉林 延吉133000;2.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 新生兒科,吉林 延吉133000)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FN)特指由母嬰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由于母親體內缺乏胎兒的紅細胞血型抗原,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循環(huán)后,使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抗體,此抗體又經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huán),并與胎兒紅細胞膜表面的相應抗原結合,這些被免疫抗體覆蓋的紅細胞隨之在網狀內皮系統(tǒng)被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釋放的溶酶體酶溶解而破壞。新生兒溶血病是新生兒的常見病,由于紅細胞大量破壞,膽紅素在早期明顯升高容易造成膽紅素腦病,給新生兒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危害[1]。ABO血型系統(tǒng)母嬰不合導致的HDFN最為常見,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年間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因確診為HDFN而住院的患兒臨床資料,為HDFN患兒的診治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母親為O型的HDFN患兒338例,根據參考文獻[2]的分類標準,分為非高膽紅素血癥組(簡稱非高膽組)、高膽紅素血癥組(簡稱高膽組),對高膽組進一步細分為輕度高膽組與重度高膽組。
1.2 方法收集因HDFN收治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所有338例患兒的病歷,根據總膽紅素(TBIL)值將338例患兒病歷分為非高膽紅素組、高膽紅素組,在高膽紅素組,進一步將其分為輕度高膽紅素組與重度高膽紅素組,比較其實驗室檢查、診療情況等相關資料,對不同的分組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統(tǒng)計描述采用均數和標準差(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6年間HDFN的數據匯總從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年間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母親為O型的HDFN患兒占總住院人數的比例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表1)。在338例患兒中,有112例(112/338,33.14%)患兒沒有因HDFN產生高膽紅素血癥,有226例患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226/338,66.86%)。
表1 6年間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HDN患兒總體情況
2.2 實驗室檢測結果非高膽組與高膽組的溶血三項檢測結果、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結果如表2,輕度高膽組與重度高膽組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如表3。非高膽組與高膽組相比,血紅蛋白(Hb)有顯著性差異,輕度高膽組與重度高膽組直接抗人球陽性率、游離抗體陽性率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2 非高膽組與高膽組的實驗室檢測結果比較
表3 輕度高膽組與重度高膽組的實驗室檢測結果比較
2.3 非高膽組與高膽組的血型如表4。高膽組A型(Rh+)與B型(Rh+),所占比均高于非高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非高膽組與高膽組的血型構成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FN在文獻報道的比例差異較大[2-3],其中大部分是由A型或B型胎兒通過胎盤引起O型母親的同種免疫而產生IgG型抗體所致,在HDFN患兒中,出現高膽癥患兒的比例占20%左右[4],對于HDFN引起的高膽癥,實驗室診斷和早期治療可以避免高膽癥引起的膽紅素腦病及其他后遺癥。因此對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因HDFN住院的患兒進行篩選,選擇母親為O型的HDFN患兒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
溶血三項實驗是診斷HDFN的常用實驗室檢測指標[5],有人根據溶血三項的檢測結果對HDFN進行分型[3],結果顯示,DAT陽性的只占12.36%,游離抗體陽性占45.5%,釋放抗體陽性占81.12%,本研究338例HDFN病例溶血三項檢測值在非高膽組和高膽組均高于文獻報道的檢測值,可能與所用檢測方法的差異有關,林朝霞等[5]報道的溶血三項陽性率也高于上述文獻報道的陽性率,實際情況需要大樣本的臨床數據進一步驗證。
影響HDFN嚴重程度的因素有:孕婦體內IgG抗A(B)血型抗體效價、新生兒血型抗原的強弱、IgG亞類、胎兒血型物質等,研究表明,IgG血型抗體的效價與HDFN呈正相關[6-7],本研究因為收集的338例HDFN患兒病歷資料中部分抗體效價未做檢測而沒有將抗體效價納入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重視抗體效價和IgG亞類的檢測。
光療和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VIG)是除換血治療外常用的HDFN患兒治療手段[8-11],本研究收集的338例HDFN患兒絕大部分應用IVIG治療。目前,血液和IVIG均為同種異體血液制品,有增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風險。所以應準確診斷新生兒溶血病,并且關注與其相關的診斷指標,結合抗體效價和IgG亞類檢測結果和患兒臨床癥狀慎重治療。
總之,應該針對高?;純鹤龅皆缙诎l(fā)現、及時進行新生兒溶血病的篩查,密切關注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直接抗人球蛋白檢測及游離抗體檢測等相關的診斷指標,關注患兒的黃疸程度與臨床癥狀,早發(fā)現早治療,以防發(fā)生嚴重膽紅素腦病。膽紅素腦病一旦發(fā)生后果非常嚴重,可出現眼球運動及聽力障礙、牙釉質發(fā)育不全,甚至腦癱、智力落后等后遺癥。所以應高度重視新生兒溶血病,密切關注與新生兒溶血病診斷相關的各個指標,及時發(fā)現,盡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