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必窮 董立新
這一個世紀以來,氣候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所需要面對的最為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氣候變化不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而且,對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產生著越來越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講述了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研究方法,氣候變化對我國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的影響,以及減少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不利影響的對策及措施。
氣候變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之一,了解和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對于了解相關的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運行管理、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管理等具有重大意義。必須要對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進行分析,了解具體的研究方法,對其影響有大致了解,對其中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積極的改正,采取措施進行彌補。
氣候變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之一,了解和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對于了解相關的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運行管理、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管理等具有重大意義。
各個地區(qū)之間的氣候變化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和不確定性,不能通過氣候的預測很準確的表述各個區(qū)域的氣候變化,即便是測量到的值也不是一個精確的,只是大致的估計范圍,是一種可能出現的結果,這就被稱為情景。
可以根據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對氣候變化情景的生成技術進行研究。比如說通過任意的情景設置,對可能出現的情景進行模擬,或者是通過對以往一系列氣候環(huán)境的研究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亦或者是通過大氣環(huán)流的模式,對氣候變暖的可能情況進行分析。所有這些,都是氣候變化情景的生成技術。
這是指通過模型來模擬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為保證水文模擬結構的準確性,因而保證模型的通用性和便于利用性;現有資料的準確性;模型內在精度的精確性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保證這些問題的準確,才能較為正確地反應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
所謂的水文遙測系統(tǒng)就是指一些自動化的技術和設備,這些技術和設備主要是為了采集遠距離的水文信息。水文遙測系統(tǒng)主要有三個部分構成,這三個部門合理組合更加便于水文資料的搜集、儲存、整編、分配和檢索。通過水文遙測技術可以搜集到大量的信息,更方便對水文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分析。進而更好地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
河川徑流一般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比較敏感,氣候的變化一有變動就可以在河川徑流上反映出來。比如說我國從北到南,由干旱到濕潤,山川河流對氣候的變化反應迅速。在氣候變化較為嚴重的今天,全球變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種狀況下,氣候變暖對我國山川河流的影響主要可能表現為三種結果:一種是北方徑流量增加,南方減少;一種是南方增加,北方減少;還有一種是南方北方的徑流量都減少。
在全球變暖的氣候影響下,對冰川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極地地區(qū)冰川面積的大幅度減少,這可能會造成冰川退減,一些流域干涸等情況的出現,使一些干旱的地區(qū)變得更加干旱,對我國影響最嚴重的是北方地區(qū),尤其是黃土高原地區(qū)。
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使降水量發(fā)生變化,蒸發(fā)量變大,全球氣候變暖,不可避免的會對各個地區(qū)的降雨量產生變化,進而使全球的平均降雨量發(fā)生變化,可能會使平均降雨量增加,降水變率也會相應的增加或者減少,但不容置疑的是蒸發(fā)量一定會增加,這樣就會使河流變的越來越干枯,干旱也會越來越嚴重。
天津市位于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huán)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qū),屬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傮w來說,天津市的氣候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較小,而且較為均衡。
但近年來,由于城市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全球變暖趨勢漸強,天津市的氣候變化也非常顯著,由此對水文水資源產生的不利影響需要加以重視??傮w來說,我市正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時期,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產業(yè)結構不盡合理等原因,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仍然嚴峻,任務仍然艱巨。
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下,降雨量逐步變得越來越少,各地的水資源會越來越貧乏,尤其對于西北黃土高原等干旱地區(qū),由于降水的缺乏,草木生長面臨更大的困境,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也會更加的突出。這就需要通過人工降雨的措施,人為的制造降雨,滿足一些嚴重干旱地區(qū)的水量需求,最大限度的為干旱地區(qū)提供降水。
在氣候變化如此干旱,水資源如此缺乏的情況下,除了采取人工降雨的外在方法,必須通過增加植被的覆蓋率來涵養(yǎng)水土,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壤的需水量,并且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洪水的強度。在降雨的過程中,能相對的涵養(yǎng)住水源,增加地表水的含量,并且豐富地下水資源,進而能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大可能的改善氣候條件。
從事與氣候或者與水文水資源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致力于人工降雨工作的研究,更加的投入到相關的科研建設中去。國家必須要加大對于這些工作部門的資金投入,除了資金,還要及時的更新設備和工具,并且要加大投入相關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一個科研機構只有具備這些充分的條件,才能發(fā)揮好科研機構本身能開發(fā)的潛能。更好地致力于人工降雨工作的研究,以及跨流域調水工作的研究,以便能更好地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為應對氣候變暖環(huán)境下氣候變得越來越干旱、水資源越來越缺乏的現狀,必須要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以便更好地利用水資源,節(jié)能保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氣象預報的服務,即時匯報天氣情況,并且增強天氣預報的精確度,以提高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加強對氣候變化的抵抗能力。
氣候變化的研究涉及到許多領域和許多學科,它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近年來,全球變暖越來越明顯,這就對水文水資源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研究方法,進而探討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以及不斷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其中不利的方面,以更好地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