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變英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由柯薩奇A16型和腸道E71兩種病毒感染引起,通過空氣、唾液或糞便傳染,以夏秋季多見,多發(fā)生于3歲~7歲的兒童,成人很少感染此?。?,2]。E71是1969年首次從加利福尼亞患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嬰兒糞便標本中分離出來的,自1974年首次報道以來,E71已在我國有數次局部暴發(fā)與流行[3]。1957年 Robinson[4]首先報道,多數患兒突然起病,臨床以發(fā)熱,手、足、口腔或肛周等部位皮疹、潰瘍?yōu)槎嘁娛装l(fā)癥狀,少數患兒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個別患兒出現病毒性心肌炎、腦炎等并發(fā)癥,重癥病例可表現為神經系統(tǒng)受累和急性循環(huán)呼吸衰竭。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fā)展迅速,可直接導致死亡。2010年10月祁縣人民醫(yī)院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兒共42例,給予抗病毒、對癥支持治療及精心護理后,3例重癥患兒轉上級醫(yī)院治療,余39例患兒康復出院?,F將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總結如下。
本組患兒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6個月至6歲;患病時間4d~12d;臨床表現為:持續(xù)發(fā)熱1d~3 d,最高40℃,發(fā)熱后可見患兒手足出現圓形或卵圓形水皰、皰疹;口腔黏膜出現充血、水皰甚至潰瘍,主要分布于舌、唇及頰黏膜部;臀部皮疹出現晚,以肛周骶尾部皮膚多見,不伴明顯疼痛感及瘙癢感,愈后好。3例患兒伴有胃腸炎,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2例轉上級醫(yī)院治療,30例治愈出院,9例好轉出院,住院時間平均6d。在院治療患兒以抗病毒藥物治療(如阿昔洛韋等)為主,輔以清熱解毒的藥物。一般治療原則是抗病毒、抗感染及其相關對癥治療,及早發(fā)現、及早注意隔離,清淡飲食,適當休息。當患兒出現高熱、面色蒼白、灰暗、胸悶、心悸、乏力等癥狀,心電圖有T波及S-T段改變,或心肌酶升高,考慮合并心肌損害,應引起重視,積極治療,以防引起嚴重后果[5]。
2.1 密切觀察病情,預防并發(fā)癥 認真觀察病情,巡視病房,加強對患兒的臨床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患兒異常表現,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滤_奇A16型病毒可使患兒發(fā)生心肌炎,E71病毒并發(fā)腦炎腦膜炎,如患兒發(fā)生呼吸急促、胸憋頭痛、惡心嘔吐,患兒站立不穩(wěn),下肢抖動等腦膜刺激征,重癥病例可并發(fā)心肌炎、腦膜炎、肺水腫[6]。對發(fā)熱患兒鼓勵多喝水,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冰敷或溫水擦浴等。加強巡視,觀察降溫效果,如體溫升高到38.5℃時,遵醫(yī)囑采取藥物退熱,密切觀察病情,定時測量脈搏、呼吸、心率、血壓,如發(fā)生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做好搶救準備。
2.2 消毒隔離 患兒一經確診,應采取呼吸及消化道隔離治療。本病傳染源為患兒及健康帶菌者,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或唾液中的飛沫傳播[7]。病房溫度需適宜,經常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使用紫外線定時消毒1h~2h,護理患兒前要使用0.5%的碘伏消毒雙手,用含氯消毒液對患兒餐具、玩具消毒,嘔吐物、糞便用含氯消毒劑攪勻放置后進行消毒處理[8]。
2.3 皮膚護理 皮膚保持清潔干燥,減少對其刺激,避免引起感染?;純簯捤扇彳浀拿拶|內衣,床鋪平整。皮疹、皰疹破潰者可涂抹抗生素藥膏或爐甘石洗劑或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9]。給患兒洗澡時,為避免患兒皮膚的損傷,不使用肥皂、浴液等產品,使用溫水洗浴?;純捍笮”愫蠹皶r清潔臀部皮膚。
2.4 心理護理 由于疾病的疼痛和環(huán)境的不熟悉,常引起患兒的哭鬧,醫(yī)護人員應耐心溫和地安撫患兒的情緒,減輕患兒陌生感和恐懼感,保持情緒穩(wěn)定,保證患兒得到充足的休息,治療時多鼓勵、表揚患兒,使其配合治療早日康復[10]。
2.5 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繼發(fā)細菌感染。每次進食前后用溫水漱口,口腔皰疹可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潰瘍處可用西瓜霜噴劑,消炎、止痛,促進潰瘍愈合[11]。
2.6 飲食護理 給予患兒清淡、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飲食,以溫涼的流食為主,忌辛辣,避免加重對口腔皰疹、潰瘍的刺激。對于拒食或發(fā)生惡心、嘔吐的患兒,應及時補液,糾正酸堿失衡。如患兒使用奶嘴、奶瓶等餐具物品,應使用后煮沸消毒。
2.7 做好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為嬰幼兒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預防的關鍵是注重患兒的基本衛(wèi)生,孩子需勤洗手,居室應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注意飲食及休息。不去通風條件差、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已患病兒童,減少孩子被感染的機會。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及時發(fā)現,及時隔離;做好衛(wèi)生工作,消毒處理污染物,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做好疫情報告,在疾病早期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治療[12]。通過上述有效的預防和悉心的觀察護理減少了小兒手足口病發(fā)生及并發(fā)癥的出現,說明早期發(fā)現患兒病情的變化,及時采取對癥治療和相關護理措施,可積極改善患兒預后。
[1] 顧友梅.小兒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54.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07.
[3] 吳疆.我國手足口病與重癥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8,15(2):100-102.
[4] Robinson CR.Report of outbreak of febrile illness with pharyngeal lesions and axanthem[J].Canad Med Ass J,1958,79:615.
[5] 張瑞霞.79例小兒手足口病臨床分析[J].現代臨床醫(yī)學,2008,12(34):421.
[6] 華路雅.小兒手足口病47例護理體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3,19(2):234.
[7] 李愛敏,孫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兒血清心肌酶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8):464.
[8] 鐘曉蘭.手足口病收治病區(qū)的醫(yī)院感染管理[J].全科護理,2012,10(5B):1315.
[9] 徐偉君,魏錫燕,徐偉.苦參湯在小兒皮膚病中的應用[J].中醫(yī)外治雜志,1997,6(4):28.
[10] 張海萍.重癥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4,12(10):877-878.
[11] 姜麗.循證護理在手足口病患兒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1A):19-20.
[12] 馬飛麗.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2,10(2A):312-313.